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敦煌歌辞是魏晋六朝以迄隋唐五代乐舞流行的产物,也是唐代歌辞的一部分。而敦煌佛教歌辞在敦煌歌辞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说是敦煌歌辞的主体。由于佛教在对广大民众的教化过程中十分注重声乐的作用,佛教与歌辞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敦煌佛教歌辞的调名较多地采用民间乐调,形式多为长篇联章,内容重视铺叙,并表现出较强的音乐性。从敦煌佛教歌辞对民间流行的俗曲乐调的大量应用来看,唐代佛教教化的对象重在民间。  相似文献   

2.
《敦煌歌辞总编》校读记蒋冀骋任半塘先生的《敦煌歌辞总编》著录歌辞1300馀首,收罗之广,用力之勤,迄今为止,当以此书为最。尤其是歌辞下所附各家的校勘成果,更可以视为一部敦煌歌辞的研究简史。是研究敦煌歌辞的必备参考书。誉为敦煌歌辞之功臣,殆不为过。然智...  相似文献   

3.
《敦煌歌辞总编》是敦煌歌辞收集与整理的一部集大成著作,是敦煌歌辞研究与整理的一个新的高峰,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白璧微瑕,书中也多有作者臆改之处。本文通过核对敦煌写本原卷,对《敦煌歌辞总编》中的“玉振”“偷泪”“怱怱”“心肠”“声哽咽”“月柱”“数珠”“酒市茶庄”等八处内容提出校勘意见。  相似文献   

4.
经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评审,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我院王志鹏先生独立承担和申报的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敦煌佛教歌辞的源流及其对唐宋诗歌的影响》已获准立项。此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把敦煌佛教歌辞置于隋唐五代以迄宋初敦煌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下,主要依据歌唱、吟咏等艺术特征及其思想内容,探讨佛教歌辞的源流,力求从总体上对敦煌佛教歌辞作全面、系统的考察。课题拟采取文学、宗教、历史、艺术、考古等多方面并重的方法,将论述与考证相结合,文学理论与歌辞作品相结合,从敦煌佛教歌辞作品提供的大量生动具体的…  相似文献   

5.
王志鹏 《家教指南》2005,(6):96-101
敦煌写卷中体现禅宗的歌辞,既有南宗的,也有北宗的,还有表现二者融合的,这些都反映了唐代敦煌地区禅宗的历史发展状况.从敦煌歌辞来看,唐代敦煌地区的禅法思想总体上表现为南北杂陈、兼容并包,而且有调和发展的倾向.敦煌写卷中的禅籍资料虽不乏高妙深奥的掸理,但相对来说要少得多,特别是作为宗教宣传的敦煌佛教歌辞,主要是面向广大民众.  相似文献   

6.
敦煌遗书中的歌辞,20年代我们所能见到的只有罗振玉《敦煌零拾》所收法藏本《云谣集》前半部和朱孝藏《疆村丛书后编》所收英藏本《云谣集》的后18首,加上零星杂辞,总数不满百首。30年代,刘复印《敦煌掇琐》,载法簸《云谣》后半部,兼及单首和联章小曲;周泳先编《敦煌词缀》,录辞21首。40年代,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问世,收辞160余首。进入50年代,由于我国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学者视野开阔,到任二北编《敦煌曲校录》时,已收曲子及大曲540余首,并兼收宗教歌辞以备体裁。这一时期向达等人合编了《敦煌变文集》,所载变文中有一些插曲歌辞。60年代,这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香港学者饶宗颐和法国学者保罗·戴密微合撰了《敦煌曲》一书,录辞318首,图版极精良。70年代初,任半塘经过20多年的醖酿积累,着手编撰《敦煌歌辞总编》,历  相似文献   

7.
敦煌歌辞中有一类在同一句话中双音节词语和单音节词语同义对用的语言现象。本文对这种同义词对用的特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简略谈了理解和掌握这种同义词对用规律对敦煌歌辞语言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述在敦煌歌辞研究中,由于人们对歌辞的用语习惯,尤其是对俗句法的认识不够,校录中易出现剥离、肢解原文的现象。其中有不识"状语隔开式前移"句而误校的,有误读"共用"句式的,还有错把"三字连文"分割开来注解的等等。指出尊重原卷,谨慎地分析、系统地归纳敦煌歌辞语言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句法对敦煌俗文学作品的整理校勘,对准确理解作品内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广荣 《家教指南》2001,(1):141-150
敦煌文献中有多种题名“悉昙章”的歌辞,性质为佛教布道时唱育的曲辞,对其涉及的诸多问题,前辈学者已作过不少讨论。本文主要从《悉昙章》传播的角度对这些歌辞的源流、内容、性质及形式作进一步考察,提出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评《敦煌文书校读研究》寄明《敦煌文书校读研究》,蒋冀骋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22万字。本书对《敦煌变文集》《敦煌变文集新书》《王梵志诗校辑》《敦煌歌辞总编》等书的过录、校勘错误进行了校订,对一些难以索解的俗语辞进行了考释,对王梵志...  相似文献   

11.
汉乐府民歌叙事诗是历史馈赠给我们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城市的繁盛。市民阶层的兴起,诗体的进步以及南北文学的合流等种种原因,汉乐府民歌中叙事诗勃然兴起,蔚为大观,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汉乐府民歌叙事诗根据其艺术上的特点可分为三类,他们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张新朋 《家教指南》2016,(5):120-124
联边诗为杂体诗中的一体,即"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用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组成,联缀成篇"。敦煌文献中,也有联边诗留存,唯这些诗作多混杂于写卷背面所抄的各类文书之中,一般学者多未留意。今笔者将敦煌文献中的《送远还通达》由各类文献中辑出,并就这些诗作对于联边诗歌的研究、对于敦煌文献的整理等的意义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敦煌变文是敦煌文献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写卷特征上,往往同一变文有多份抄本,这些抄本的残阙情况与命名纷繁复杂;写卷中存在大量的俗字、讹字、假借字、避讳字;同一个变文故事,有时候会出现两套写作模式。敦煌变文追求喜闻乐见,导民向善的编纂效果,具体表现为丰富多样的撰写形式、方言俚语俗语的大量应用、将众多人物的事迹集中于一人、因果报应教导人们向善戒恶、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14.
当代敦煌题材小说涉及敦煌历史、敦煌遗书和艺术宝藏、敦煌民间传说等敦煌文化元素,大都融合情色、探险、悬疑、武侠、玄幻等通俗小说手法。在历史传奇小说中,习见的情节模式是爱情与战争的冲突,凸显梦幻传奇的敦煌形象。在现实题材小说中,敦煌呈现神圣化(寻梦之地、精神家园)与世俗化(生存环境和致富商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敦煌题材小说人物涉及归义军节度使、外族公主、王道士、外国探险者、驼队、落第书生、诗人、画工、舞娘、当代艺术家和普通劳动者等。宏大叙事、个人化叙事和通俗叙事分别表现不同的主题。敦煌题材小说的文化内涵与人物本身的文化蕴含、敦煌学知识的应用、叙事方式、美学风格有关。近年来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出现两大趋势:一是学理化、专业化;一是通俗化。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存在模仿、跟风、重复性写作等不良倾向,暴露出创作主体的浮躁和独创性的缺乏。  相似文献   

15.
耿祺 《海外英语》2012,(1):194-195
As narratives are composed of the content encoded and the medium giving concrete shape to them,narratives are inseparably intertwined with temporalities,those of story time and narrative time.In the poem When We Two Parted,there is the co-existence of story time and narrative time.The story time covers three sections depicting separately the past events,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They are boiled down into the poem in thirty two lines in total,which gives rise to the variance between duration of story time and duration of narrative time.The durations endow the poem with distinguishable narrative effects.  相似文献   

16.
敦煌变文中的语气词主要有“着(者、咱)”和“里”、“裹”。敦煌变文中的语气词在武威方言中体现为三个语气词:“着”、“哩”和“囔”。其中“着”字在日常用语中单个使用的用例较少,一般是两个“着”重复使用;“里”、“裹”在武威方言中则分化为两个语气词:“哩”和“囔”。  相似文献   

17.
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录的《十根》诗,应为《十恨》诗。  相似文献   

18.
敦煌变文叙事形式叙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变文韵散结合的叙事体制中,散文部分和韵文部分有不同的形式特征,并承担着各异的叙事功能。本文对此作了具体辨析。  相似文献   

19.
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了井上靖的代表作《敦煌》中的人物,认为《敦煌》在故事情节发展上呈现二元式叙事结构。在话语故事时,文本着力表现人物各自所承担的角色功能以及相互关系,同时,文本中的类型化的人物还承担了一定的道德寓意。  相似文献   

20.
敦煌壁画与凯尔特手抄本分别代表东、西方宗教艺术文化,在东、西方文化的视觉元素方面运用了相似的手法。佛教艺术与基督教艺术在叙事和装饰表达方面既有共通点,也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