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度媛 《职业圈》2004,(8):36
开小店,雇人管 我有个朋友,夫妻俩工作都挺忙,但又想干点副业增加收入,于是一合计,就找了个好地方开了家馄饨店,高薪聘请一名店长帮他打理店里的一切事务,他只每星期到店里走一趟,盘盘账.  相似文献   

2.
从离开大学的校园到深圳,已经过了3个年头了.2004年5月份,我再次回到深圳,想找个机会去尝试自己创业,也考察了很多的项目,可是最终因为资金或者对行业不熟悉而没有去做. 终于有一次,我遇到了这样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3.
《职业圈》2006,(6):59
一个恶作剧引发的商机 2005年10月的一天,廖小军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显示的是他留美好友陈伟的号码.廖小军兴奋地拿起电话,"兄弟,你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听筒那边传来的分明是一个甜美的女声."对不起,请问这不是陈伟的电话吗?""对啊,我就是陈伟."廖小军笑笑说:"别开玩笑了,陈伟是男的,你是女的,就算冒充也应该找个男的吧?""我以人格担保,我真的是陈伟,不信你问我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欧云东  吴奎 《职业圈》2005,(8):24-25
乡下偶遇,农户家中"嗅"商机 我叫欧云东,是重庆市巫山县两坪乡农村人,高中毕业后赴贵阳参军.1997年,我退伍后分配在一家磷肥厂当工人.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我上班第一天就提出辞职.告别濒临倒闭的工厂,要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并非易事.我只好跟着一位亲戚在城里摆小摊.但我坚信:自己出来干,总比赖在单位强.  相似文献   

5.
江英从部队退伍后分到一家国有企业任中层干部,企业改制使他一夜之间丢了"铁饭碗".为了谋求生计,他开始走南闯北寻找商机.两年来他种过中药材,卖过保健品,经营过建筑材料,最后不但没赚到一分钱,还将工作十几年的积蓄赔了个精光.最可气的是,他的一部价值3000多元的手机在南下的列车上被人偷走了,恰好当时妻子有急事找他,因江英未接手机对他产生了怀疑,差点闹到离婚的地步.  相似文献   

6.
张文真 《职业圈》2004,(12):22-23
一个高考落榜青年,因偶然抓住了一个"跳"到他手里的机会,跟癞蛤蟆结上了缘.从此,他"赖"上了癞蛤蟆,一脚踏进这个"偏门",在22岁时不仅挣下了百万财产、买了一幢别墅,还娶回一个刚毕业的漂亮女大学生. 癞蛤蟆,跳进家 1999年夏,江苏盐城18岁的青年袁正洋高考落榜了,他不得不回到家乡港中村.看到其他同学兴高采烈地上大学去,袁正洋暗自发誓:我一定要做出名堂来,不能让你们小看我!  相似文献   

7.
我有一个学生叫威廉,是个黑人学生,很有礼貌,也很聪明,一年前选过我的逻辑课,可上了几节就不来了。后来他说他爸爸死了,所以缺了很多课。我谅解了他。威廉依然缺课,一直缺到期末考试。他请我不要给他不及格,给他一个"课目未结业"。他说他的部队要到前线去打仗了,因为他是现役军人。我一听立刻同意。这天,我突然接到军人驻校办公室的电话。一个军人问我:"为什么威廉一年前的课到现在都没有结业?"我说:"威廉到前线去啦。"那边立刻提高了嗓门:"他到什么前线?他撒谎。他知道在他读书期间,部队不送他去前线!"我一听很生气,立刻给了他一个不及格,送到成绩部去了。没想到,部队三番五次打电  相似文献   

8.
在银行门口,遇到一个人,总觉得面熟。我在银行里存好了几百元钱,乐癫癫地出来,又看到他靠在一辆丰田车上抽烟,我还是觉得他面熟。我便试探着问,他说,是我呀,我也觉得你面熟,就不敢叫你。他是我以前的一位同事,在同一家工厂里呆过。但我五年前从工厂辞职出来,就不知道他的境况了。  相似文献   

9.
2000年,刚从郑州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园艺花卉专业毕业的我,好不容易在上海赤峰路的一家花店找了份工作--帮忙卖鲜花. 第二年年4月,老板去了加拿大.临走时她把这个小店留给了我.该怎样经营它呢?一天,我和朋友聊天时听说现在很多人都把自己买籽种花草当作乐趣,而且在欧洲,连跨国公司的总裁和国会议员都自己动手种花草.  相似文献   

10.
你妈和你老婆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哪个?这是一道流传甚久的经典伦理题,从古至今,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孟子:我妈拉扯我长大不容易,为了让我健康成长,还搬过三次家,给我吃好的穿好的,为的就是让我有出息。两人掉进水里,当然先救我妈了,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嘛。老婆死了我可以再找一个,老妈死了可不能再找一个,再找一个那就是后妈了——听说后妈没几个好的。  相似文献   

11.
体贴入微     
在闹市区内急却找不到厕所,那种事甭提有多尴尬和难受了,我对此深有体会。一天,我的一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来访,我随便向他诉苦了几句,殊不知他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文君 《文化交流》2004,(2):9-11
1997年,年届八旬的陈俊愉教授,以他半个多世纪在花卉特别是梅花研究上的杰出贡献,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次年又入选资深院士。从此,人们送给他一个雅称:“梅花院士”。这一亲切、形象、富有诗意的称呼,深深地吸引了我。上网一查,有关陈院士的资料多达六七百条,这更使我产生了登门拜访的强烈愿望。陈老今年已87岁高龄,他依然不舍昼夜地拼搏着。他亲上教学第一线指导研究生的学业,亲自主持学术课题,亲自筹划梅花开发……时间对他来说比金银还宝贵,一般的亲朋好友来访他总婉言谢绝。然而由于精诚所至吧,在几经联系之后,我被特许上门了。踏进北京…  相似文献   

13.
谁都有任务     
开山和我从光屁股的那会儿起就在一起和尿泥、打弹弓,我们几十年处得跟亲弟兄似的.开山一参加工作就在工艺美术厂搞宣传,最风光的时候是厂里的宣传科长兼工会主席.后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工艺美术厂破产了,开山也下岗了.开山除了一笔好字和一张口若悬河的嘴外,就再无其他强项了.下岗后的开山先是在图书馆附近摆了个写字的摊,可是生意惨淡,糊口艰难.后来他又找了不少工作,都不太满意.最近,他被一家保险公司招了安,跑什么人身意外伤害险.这年头,没关系、没熟人,保险业务是很难做成的.我被他盯了好几回,实在没有办法,就带着他去我的一个熟人那里,他是一所中专学校的副校长.  相似文献   

14.
前年春节在回国飞机上,我的邻座是位黑人--西非某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一路上我们聊了许多中国问题.他给我两点深刻印象:一是他的素质大概不算高,当然这不是因为他一身落魄商人的打扮,而是他不停地找空姐要酒却不喝,最后把六七瓶酒都装进旅行包里带下了飞机.另一个印象是他对我说,中国发展太快了,但是中国人还没有大国国民应有的素质.这是他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由于我已经私下认定这位来自非洲战乱国家的外交官"素质不算高",所以连他这样的人都说中国人还不配做大国公民就给了我一些刺激.  相似文献   

15.
李彭 《生态文化》2013,(3):48-51
王总和我是多年的朋友。他是一个很守时的人,说好了什么时间来谈什么事,没有特殊情况,总是按时赴约。前几天,他打来电话说,他在外地出差,隔天会回到北京,第二天要来找我谈一个合作的项目。可是他没来。现在,我们在一个饭馆里,他就坐在我对面,要向我解释这次回来晚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太复杂     
表弟在东莞打工,那天,他给我打来电话,说他的高中毕业证搞丢了,工作不好找,薪水也低,要我找人去帮他重新补办一个。我说,你到那些桥孔下面去转转吧,那里有办证的。表弟说,不行,我凭本事吃饭,查出来丢脸。我先去找了阿华,阿华的老爸是县一中退休教师。听我说了来意,阿华的老爸搔了半天头皮,他说他以前的老同事都差不多退了,没退的也素无往来,不好办。后来,我又去找到老鹏,老鹏是我同学,交际很广,但是老鹏在教育部门没有朋友,这事帮不上忙。老鹏想了想,忽然一拍大腿,他说:  相似文献   

17.
寇丹 《文化交流》2004,(4):29-31
王世襄先生在年届90时(2003年),荣获该年度全国杰出文化人物奖。这一年,他赠我的一幅书法中有“我身仍半属湖州”一句(见图),这就使我与他攀上老乡关系了:他,确是长住北京的半个湖州人,而我,却是长住湖州的半个北京人。他在中国高层圈和海外汉学专家中,为世人瞩目,他的人品道德,在我心目中真愿意称他是“平民国宝”。元代戴表元有首写浙江湖州的诗:“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而王老步戴诗韵的首句,就是“儿时依母南浔住”,你道他儿时怎么会在湖州南浔镇度过?原来他的外祖父金焘是南浔人,清同治十…  相似文献   

18.
现在,有很多想创业的朋友对找不到合适项目感到忧虑.对此,我想把我经商创业的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大家,请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心冰 《文化博览》2006,(6):10-11
两份日记:天阴沉沉的,难道是因为他(张国荣)死了吗我的心今天也阴沉沉的。昨天夜里我梦到了他,他在叫我,他叫我去陪他,自己最喜欢的人叫我去陪他,我是不是应该去我想了一天,我应该去。对不起,爸爸、妈妈,还没来得及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可我要先走了,我不能让自己最喜欢的人在天堂孤单,我要去找他……鉴于隐私,就摘抄这段吧!这是任何一家媒体都未曾报道过的事实。在张国荣跳楼自杀的第二天,广州天河区某家属院一个17岁的女孩子从一幢16层高的楼上跳下,当场死亡。生前,在这个女孩子的日记里,记满了对张国荣的爱和感情,从日记里可以看  相似文献   

20.
爱之树     
她比他小20岁,嫁给他的时候,家乡的人都以为她傍上了大款,只有她知道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男人.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黑,丑,一口的黄牙,媒人当初可没这么说,只说是个过日子的男人,就因为家里穷给耽搁了,一直没找上媳妇.那阵子,没找上媳妇的都去山区找,有四川的山西的湖南的……花几千元就可以找来.男人也托人带一个回来,这就是她,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