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言积累少,便是缺少语言这“米”。看来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找“米”。这米何在?就在于不断地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删除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淡化一些僵硬知识的传授,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教师的思想变了,学生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语言的积累掌握便一定会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关于如何积累语言,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下面三点方法,现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提高语言素养作为主线。语文教学要讲求沉浸、感悟、体验、思辨;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综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汉语学习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注重学生语言的实践与运用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我们的汉语教学担负着学生积累语言的任务。语言积累的训练点各不相同,有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等。下面,我就汉语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如何善于捕捉训练点来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以读为本,情景交融——促进积累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删除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淡化一些僵死的语法、文学常识的传授,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教师的思想转变了,学生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积累、掌握便一定会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立华 《考试周刊》2007,(31):31-32
中学语文教学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删除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淡化一些僵死的语法、文学常识的传授,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教师的思想转变了,学生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积累、掌握便一定会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国内少数民族学生的预科汉语教学属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又是整个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部分。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不等于学习语言知识,语感的培养需要多听、多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决定了学语言需要“死记硬背”,“精讲多练”也是有限度的,而不是盲目的。  相似文献   

7.
经常去昕英语公开课的教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英语公开课绝大多数都是阅读课第一课时的导入课。确实,上导入课比较容易找到切入口,比较容易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比较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第二课时通常是词汇及语言点教学,也就是语言教学,则显得相对枯燥乏昧一些,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事实上,正是因为语言点教学难以设计得独特新颖,比较难以上得成功,教师们都非常希望能够多学习一些上好第二课时的有效经验。上海市何亚男英语名师培养基地了解到教师的这一需求,组织了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来探索阅读课第二课时的有效教学。这里呈现的就是其研究活动后形成的一些经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我们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尤其是口头语言的艺术性可大大增加教师的魅力.而生物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则更是开启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把深奥的事理形象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教材的主要内容呢?我谈几点教学中的粗浅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已从过去的重理解与分析转变为理解与训练并重。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听、说、读、写宜并重"。这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上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可见,抓语言训练点理所当然地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什么是语言训练点呢?所谓语言训练点就是指那些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既有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学生习得言语模式,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与思维,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发展同步,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这样说,思维有多远,语文教学就有多深;思维有多宽,语文教学就有多厚。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周密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争议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息,持工具性观点的人,在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尽快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就过分强化语文训练,运用大量的题目,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语言技巧。这种做法导致学生产生一种错觉,即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表达,至于欣赏作品,了解作者,则是可以一笔带过的。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语言流畅,但看问题肤浅,一下笔也只能是风花雪月,甚至无病呻吟。而持人文观点者则在课堂上一味强调人文内容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马建兴 《学周刊C版》2014,(11):177-17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更加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学确实活跃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高了,但似乎少了点什么.细细想来,语文教学中形式多了,而本质少了,如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画面、音效效果代替了语言训练,学生脱离文本的讨论代替了学生的阅读.而没有阅读的语文课怎么可能成为高效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点教学不仅是重点也是难点,以导学案为媒介的语言点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进而使学生有效的学习语言知识点。本文主要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导学案的使用,提高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从利用导学案降低学生学习语言点的难度、让学生在课前对语言点有所感知、提高学生对语言点的综合运用能力三个方面分析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无论是组织讲解、引导点拔或总结评价,教师都要依靠教学语言表情  相似文献   

15.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最基本工具,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及教学阶段,力争做到教学语言的规范科学、精炼准确、生动幽默、激发思维,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示范,且能够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并产生新的思维点,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许康妮 《江苏教育》2012,(13):10-12
在多年的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使用中,教师们多采用根据教材内容、依据教材话题实施教学的形式,大多数是"就教材教教材",把教材中的语言点、知识点教授给学生。虽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好地掌握了教材中的内容,但笔者总觉得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弊端甚多,却是不争的事实。作文是学生的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但是大部分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础薄弱、缺乏兴趣、见闻不广、缺少生活积累等。而最重要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二点:一是讲得多、练得少,而且练不得法;二是重形式,轻内容,脱离生活,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笔者认为,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是通过真实的写作提高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语篇教学是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语篇教学是针对传统的注重词、句、语法点的教学方式而提出的,它倡导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从篇章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所学语言材料,这样学生学到的就不再是支离破碎的语言点。只重视字、词、句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而且这种做法往往耗时长而收效低,整个语篇被分解的支离破碎,毫无语篇味。那么对于语篇教学中的词汇我们该怎么处理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教学构想:略读课文属半独立阅读性质,介于精读课文与独立阅读课文之间,犹如"学法训练营",承担着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之重任。教学略读课文,既要"略导",于方法运用点、内容深悟点、语言训练点、读写生长点等处要言不烦,留给学生充  相似文献   

20.
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如何运用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声乐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谈几点高中声乐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