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小学生时空》2010,(5):M0002-M0002
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关。  相似文献   

2.
新疆的遗址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汉朝开始,中央集权政府多次派人在新疆境内建立政权机构,管理新疆事务,沟通新疆和内地之间的友好往来。至今,新疆境内仍存有大量的遗址,如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八卦城——中国新疆特克斯县城,班超经营西域的大本营盘橐城,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的铁门关,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军事权力的安西和北庭两个都护府,以及统辖天山南北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及帕米尔高原广大地区的伊犁将军府等。至今,这些遗址仍以其雄姿见证着历史,眺望着未来。一炮成功新疆的遗址@李都  相似文献   

3.
一、汉代以来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开始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新疆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汉先设“西域都护”,后置“西域长使”管理新疆。隋在西域地区设鄯善、且末、伊吾三郡。唐先后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蒙古汗最初设立“达鲁花赤”,“别失八里”等处行省等行政管理机构,对西域进行军政管辖。1406年,明朝设立了哈密  相似文献   

4.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置》为《唐朝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一课教材的一小节,通过叙述唐朝时候中央和西域地区的联系,着重说明唐王朝对西域的管辖情况。这既是本课教材的重点之一,又是本课教材的难点所在。西域之名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指我国甘肃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和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以西,包括新疆在内的广大地区。教材在《西汉的强盛》一  相似文献   

5.
古代西域是一个比今天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大得多的地域,狭义上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广大地区,广义上泛指凡是通过狭义的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的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的东部和非洲的北部在内.这里介绍的是狭义概念上的西域.远在西汉,西域归入我国版图之时,它的西部界域直达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南部直至喀喇昆仑山的南北两麓.到唐朝、西辽、元朝时,它的西部疆域都较汉代为广,至清朝盛时仍然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在内.汉朝在这里设西域都护府,唐朝设北庭和安西都护府,宋时为西辽地,清光绪十年(1884年)置新疆省.  相似文献   

6.
(一) 新疆与内地早就有着经济文化的交流。自从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政府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以后,新疆就成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的一部分。从此,经济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发展了。其中音乐、舞蹈的交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7世纪中叶,唐朝灭西突厥汗国以后,在西域建立起军政合一的都护府制度进行统治。都护府制度有力地执行了唐朝的政令,完成了管理西域、保卫祖国边疆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唐朝治理西域近二百年间,羁縻政策是其在西域实施的主要政策,唐朝在西域各地设置过大量的羁縻府州,通过羁縻府州来有效地管理西域各地。本文以羁縻府州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唐朝对西域的羁縻政策的制定、变化和发展,以求全面展示唐王朝在西域以设置羁縻府州为核心的羁縻政策。  相似文献   

9.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唐朝的民族关系》一节,讲到突厥族时曾说:“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设置了都督府”,“为了加强管理西突厥地区,640年,唐政府在高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702年“设立了北庭都护府”。不少同志提出这样的问题:都督与都护两个官名是怎样来的?唐代在突厥地区设立都督府、都护府的情况怎样?本文对这两个问题略加解释,供同志们教学中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疆近现代政府对哈萨克族的统治张岩一、清朝末年在新疆哈萨克族地区设立的统治机构清朝于1757年统一新疆后,即于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府以治理,由于其官府设于伊犁,故称伊犁将军,惟其所统疆域尚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在内,而镇道则划为郡县...  相似文献   

11.
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处于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萌芽阶段,西周的奴隶主贵族为了巩固和加强他们的统治,厘订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的“礼治”。周公的这一“礼治”为西周的法律的制定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提供了各方面的指导,成为西周最重要的立法活动。“以德配天”、“亲亲”、“尊尊”作为西周的法律指导思想,不仅为周王朝的统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且为以后中国法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调查,在分析新疆高校预科"跳级"生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制定全面、科学、规范的预科"跳级"学生入系考核标准的必要性和预科"跳级"班后期的汉语教学、学生培养,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汉乐府涉及到的若干官职名称中,郎官即为其一。联系汉代官制及汉代官僚的一般仕历,考察郎官制度的沿革及郎官的选拔途径,可以考见汉人热衷于郎官的原因,也就能够认识到汉乐府虽然是民间歌谣,但在口头流传的过程中,其中所涉的官职与汉代的官制相合。  相似文献   

14.
传统《诗经》分类,二“南”归入“国风”。宋人疑经,以为孔子时代无“国风”之名,只有乐名“南”、“雅”、“颂”;于是倡“南”独立于“风”外之说,自宋至今未有定论。本文辨说“南”与“风”为同音假借,“南”就是“风”,记乐时代用“南”,说诗时代用“风”。在诗教传承中“南”演化为“风”,在音乐传承中“南”又派生出“乱”、“盐”、“艳”等音乐名词。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旁"在相关历史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西周时期"广博"义是其常用义,春秋战国时期"侧旁"义产生并迅速发展,成为其常用义,汉代以后"广博"义逐渐萎缩,直至失去活力,仅存于古语词中,与此同时,由"侧旁"义引申出来的"其他"义出现,并一直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6.
“高句丽”一词的翻译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一词在历史上曾有三种含义:一是作为族称,指高句丽族;二是作为地名,汉时曾设高句丽县;三是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地方少数民族政权(作为地方少数民族政权时,其名称也合有地名之意)。作为我国一个历史专业名词,它究竟应该如何翻译,也就是应当如何用罗马(拉丁)字母拼写呢?在对目前我国出现的几种拼写形式分析的基础上,文中认为应该严格按照《汉语拼音方案》规范拼写为Gaogouli。  相似文献   

17.
《盐铁论》包含有大夫与贤良文学关于为官哲学的辩论,反映了西汉中期政治中兴利活动导致的官本位哲学,以及西汉士人以儒学为基础的廉政思想。  相似文献   

18.
郭熙是北宋最重要的山水画家之一。他的山水画曾对当时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他于传统绘画技法背景下所提出的“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的绘画理论,是他在构图和透视等绘画技法上的经验总结,是对绘画理论的一个创新,为推动北宋山水画的全面发展和繁荣有着积极的贡献,也为后来的山水画技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西周中央政权机构是否存在"三公"制,一直为学术界争论不休,主要存在"三太"说和"三司"说两种观点。以清华简《祭公之顾命》为切入,结合文献和金文资料深入分析,可知西周并不存在"三公"制,"公"是当时对一批身居要位的大臣的尊称,真正执掌政权的是一批人,而不止三公。  相似文献   

20.
梁《律》、《令》的修订在南齐立法的基础上完成,实为齐、梁两代的立法成果。梁《律》、《令》以晋《律》、《令》为蓝本制成,但在篇目上有一些改制,有关内容也较晋《律》、《令》完备。梁《律》、《令》对陈、北周、隋、唐《律》、《令》都有重要影响,是隋、唐《律》、《令》的重要渊源,其中梁《令》是隋、唐《令》的主要渊源。梁《律》、《令》是汉、魏、晋《律》、《令》向隋、唐《律》、《令》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