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储建明 《现代语文》2008,(11):40-41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长最伟大的抒情诗,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节选了诗歌的第一二两个章节,编排在“殉道者之歌”的单元,试图通过阅读对话,一方面启发学生认识屈原的人格追求和人生理想,一方面帮助学生接触《离骚》的语言艺术和浪漫风格。为了让学生读进文本和读出共鸣,笔者进行了认真的教学设计,一开始从千古名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导入课文,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言"的积累性学习,积累文言字词句; 2.思想教育目标:"文"的理解性学习,理解屈原的高洁品质; 3.能力培养目标:化难为易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的高尚品德。教学难点:《离骚》的语言及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教法与学法:诵读、自主合作讨论、讲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设想《离骚》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滥觞,被选入多家语文教材,因诗歌较长,各版本教材的选文有差异,但共同折射出的独特的思想内容与艺术价值却是一致的。“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屈原独创的“离骚世界”是教学的抓手,而“美”又是这个世界的突出特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和动情点,是走进离骚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离骚》是我国“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的浪漫主义抒情长诗。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节选了《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的两个章节,作为古典诗歌、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典范之作,要求学生围绕“诗意”的探寻展开研习,认识古典诗歌的各方面价值。基于此,笔者所设计的《离骚》(节选)的教学,一方面旨在促进学生理解《离骚》独特的语言艺术,把握其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另一方面旨在借助品味诗歌之美,与诗人对话,  相似文献   

5.
姜凤茹 《辅导员》2011,(24):60-60
本文主要就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的诗歌单元.谈一下自己在诗歌教学中的感悟。第二单元选人了《诗经》中的《氓》《采薇》和屈原的《离骚》等,对于语文功底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些文章.有很大难度。第j单元选人了《兰亭集序》《赤壁赋》并要求全篇背诵.对于语感比较差的学生来讲.朗读、背诵也存在困难。所以.我常和同学们说:如果背诵这一关你过了.就会一路好走了。  相似文献   

6.
[单元概说]本单元所选的都是古代诗歌。这些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瑰丽的宝石,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诗歌,在诵读的基础上,着重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节奏的缓急,语调的变换之中,深刻体会诗人的情感、抱负等等。这一单元所选的古代诗歌,从《诗经》到《短歌行》,跨越了从西周到汉魏晋时期共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时空之大,形式之异,内容之广,构成了本单元的特点。这些古代诗歌,有“饥者歌其  相似文献   

7.
李白和李贺,可称得上是诗歌史上的两朵奇葩。他们两人的浪漫主义风格更是发散着奇光异彩,而且各有千秋。那么,他们的浪漫主义诗歌有哪些区别呢?本文拟将其作一番比较,议其同,论其异,从中获得一些启发。1、李白与李贺浪漫主义诗歌相同点:1、1共同的渊源。他们均受屈原《离骚》以及楚辞作品的影响,他们以屈原为师、效法楚辞,继承了屈赋的浪漫主义精神。如李白的《远别离》、《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是直接脱胎于屈原的作品。如《远别离》写道:“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不…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必修二节选的屈原的《离骚》,因语句生涩拗口、内容深奥难懂,大多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读,为了激起学生的共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第一步,激发兴趣,熟悉背景。一是从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导入:2008年端午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日,  相似文献   

9.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创作了《离骚》《九章》《九歌》等经典的集文学和美学于一体的作品,开创了将诗歌从集体吟唱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屈原的音乐美学思想渗透在他著名的诗歌作品里,这其中包含着个人的伟大理想、政治上的失意和不幸遭遇、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和热爱、对个体生命的炽热激情以及鲜明的个性光辉。屈原用自己对音乐美的独到理解和品味,继承融合了先秦的音乐美学思想,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开辟了新的音乐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就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的诗歌单元,谈一下自己在诗歌教学中的感悟。第二单元选入了《诗经》中的《氓》《采薇》和屈原的《离骚》等,对于语文功底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些文章,有很大难度。第三单元选入了《兰亭集序》《赤壁赋》并要求全篇背诵,对于语感比较差的学生来讲,朗读、背诵也存在困难。所以,我常和同学们说:如果背诵这一关你过了,就会一路好走了。朱光潜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品位必须从诗歌入手。"也有人说:"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歌是语言的钻石;在所用的情感中,诗歌是情感的铀。"所以,针  相似文献   

11.
屈原的《离骚》是不朽的世界名著,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拥有二千五百多字的以抒情为主的长篇诗歌,向来为人们所传诵.特别是其中的三次浪漫式的遨游,给《离骚》增添了诡奇绚丽的光彩,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是先秦浪漫主义文学的菁华.它不仅深化了《离骚》的主题,而且突现出诗人的性格,是这篇长诗中极其光辉的重要部分.为了探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需要先把屈原的生平和《离骚》的主题作一极其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305篇。屈原的《离骚》是我国第一篇长篇抒情诗歌,共373句,2490字.是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品之一. 班固的《咏史》是我国第一首五言律诗的  相似文献   

13.
[定位 ]新月派现代诗歌鉴赏 ,徐志摩诗歌的内容、形式美 ,徐志摩诗歌的个性特色。语文实践、探究 ,侧重于把握诗歌“意象”。本新诗单元 ,顺序为中国现代、中国当代及外国诗歌等。从编辑意图看 ,本单元教学除了解读诗的一般规律外 ,还需要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诗歌 ,以便能从中获取营养。[切入 ]1 .怎样走近徐志摩 ,走进他的诗 ?课前布置“我所知道的徐志摩” ,自行搜集材料。学生由于平时对新月派诗歌接触较少 ,对这类充满浪漫气息的有唯美倾向的诗歌比较陌生 ,因此 ,很有必要先对徐志摩和他的诗歌有一定的了解。2 .这首《再别…  相似文献   

14.
高一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单元选取了中国现当代和外国的共11首诗歌,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代表诗人的代表作品。在教学中,除指导学生认识诗歌的基本特点和类型,了解、积累有关作家作品知识外,教学重点应是在诵读中指导学生整体地感受作品的节奏美、意象美和意境美,体味作品的语言,感受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人,是楚王同姓贵族,曾任楚怀王左徒、三品大夫等职。他学识渊博。是我国最早的伟大爱国诗人,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诗歌,是创建楚辞体的主要代表。《离骚》是他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积极浪漫主义杰作,《离骚》的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独特性,与其它文学作品完全不同。 一、别具一格的楚辞体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它的句法参差错落,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调,篇幅也较长,宜于反映更为复杂的思想内容,其作品都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形以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汉代人把这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为“楚辞”。因为《离骚》是其代表作,故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诗。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认清选修教材中诗词在教学中的身份,需对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进行单元要求的比对,了解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联系与区别。在必修教材中,古诗词被安排在第二、三、四册的第二单元中,它们是以诗歌发展的脉络编排的:第二册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第三册是唐代诗歌,第四册是宋词。它们所选的都是经典篇章,各自代表着各时代诗词的辉煌。不过在教学要求上也各有侧重:在先秦南北朝的诗歌作品中,选择了《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及曹操、陶渊明的作品,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风格,因为时代久远,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有较大距离,因而在字词方面的要求多一点,关注四言、五言诗的节奏,但以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与人物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屈原列传》,成功地塑造出了屈原之高大忠善的完美形象;因司马迁写《屈原列传》,其几乎全部资料信息,是源于以《离骚》为主的屈原系列作品,这无疑便显示出了司马迁对《离骚》接受的全面性、深刻性及主动性。文章即以《屈原列传》为载体,来深入探究史公之于《离骚》的接受与理解,其中主要从司马迁对于《离骚》成因内涵的接受、内容风格的接受及人物形象(即屈原形象)的接受三个层面展开,并适当论述了司马迁的接受特色与形成这种特色的因由。  相似文献   

18.
屈原的《九歌》是一组风格别致的具有艺术美的优秀诗篇。《九歌》在意象群体的塑造上极为成功,而且结构严密、精美,语言上也极富于艺术魅力。《九歌》堪与《离骚》媲美,有助于我们更深一步地去了解屈原。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和屈原有着相同的思想感情;《史记》具有象《离骚》那样高度的文学性;《史记》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故鲁迅誉《史记》为“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20.
教学分析 鸭与鸡都是学生很熟悉的家禽,也是常见的鸟。《鸭与鸡》是鄂教版《科学》三年级《家养小动物》单元的第二课。学习本课,学生容易进入情境和角色。本单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涉及到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