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在苏联一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直到翘起的小胡子中出现了一根根令他叹息的白毛。②像往常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在黑板上飞快地画了大大小小十几个苹果,然后让孩子们每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临摹。③米哈朵夫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孩子们画的苹果简直可以拿到莫斯科去参加展览。  相似文献   

2.
内容梗概:伴随着莱茵河的阵阵波涛声,约翰·克利斯朵夫呱呱坠地。音乐像海洋,涌出欢乐的巨流,使幼小的克利斯朵夫陶醉,他的思想随着波浪起伏。在祖父的教育下,他的音乐才华显责任编辑/夫 捷露出来,成为音乐神童,远近闻名。8岁的克利斯朵夫成了宫廷的一名小提琴手,并担负起养家的重担。然而宫廷生活使他窒息。因此,莱茵河畔是他最爱去的地方,并在那里结识了许多朋友。但各种痛苦也随之而来,他感到苦闷和绝望,也开始像父亲那样出入酒馆,放纵自己。舅舅的到来,使他重新认识了自己,并决心为新生活而创作。他正视周围的一切,反抗德国的虚伪和艺术…  相似文献   

3.
吴珂 《中文自修》2022,(3):24-25
<正>我这样理解《复活》:聂赫留朵夫灵魂的复活,玛丝洛娃生命的复活,革命者对一个时代的复活。小说的一开始,聂赫留朵夫公爵在一次庭审中遇见了自己曾经亵渎过的美丽少女玛丝洛娃,他见着她明明无罪,却因为庭审人员的荒唐而背负了苦役,出于良心的不安,聂赫留朵夫下定决心婚,想"洗白"自己的罪孽。我想,一时的冲动脑热谁都会有,而聂赫留朵夫却付诸了行动,也正是在聂赫留朵夫的申诉途中,他一次又一次地见证社会对百姓的压迫,由此开始了灵魂的复活之旅。  相似文献   

4.
自从一九二一年,鲁迅先生在《晨报副刊》上连续刊载《阿Q正传》以来,阿Q到这个世界上,已有六十余年了。沧海桑田,世事经历了多少变迁,但这位年逾花甲的老Q,还是那么有活力。人们把他搬上舞台,请上银幕,在木刻、绘画中,也经常看到他的“尊容”。因此,六十年来阿Q的研究者不可胜数,关于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八日,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了该校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中文大学在赞词中指出,巴金“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健将,六十年来为人生、为理想持志创作不懈”。中文大学“为表扬巴金先生六十年来对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巨大贡献,为表扬他的道德勇气和求知求真的精神,为表扬他对中国人民在这狂飚激流的世纪中追求进步所作的有力呼吁”而授予他荣誉文学博  相似文献   

6.
<正>《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聂赫留朵夫年轻时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沦为妓女之后的故事。聂赫留朵夫的愧疚是整个故事的导火索,也是支撑他行动的力量源泉[1],如果说聂赫留朵夫是作者托尔斯泰的一部分自我的化身,那么他的愧疚则是他心灵中善念的化身。为了给自己的愧疚赎罪,聂赫留朵夫与现实生活的种种矛盾进行碰撞,虽然最终上诉失败,但其中寄寓的人性理想却绽放出无与伦比的光辉。统编版高中语文课本节选了《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的情节。  相似文献   

7.
玛丝洛娃18岁那年,和她的养母的侄子聂赫留朵夫发生了关系。随后,聂赫留朵夫就抛弃了她。以后,玛丝洛娃作过帮工,又被主人调戏、占有。她还作过别人的固定情人,最后到了妓院,作公开的、为当时俄国法律许可的、报酬丰厚的妓女。这样生活了七年,玛丝洛娃被控在一起杀人案中投毒,被关进监狱。6个月后,她被押解到法院受审。聂赫留朵夫现在以禁卫军中尉的身份作了陪审员。要不是在这件案子里碰上玛丝洛娃,他差不多已经完全忘记十年前被他抛  相似文献   

8.
纵观石天河六十年的文学创作,以“《星星》诗案”为转折点,经历了由“歌”到“哭”的转变,特别是后期创作更加显露人性的光辉。六十年来,他在文学的道路上默默地耕耘,在文学的暗夜中留下了珍贵的思想珠串.为一个时代的苦难提供了忠实的见证,为一代人的精神演义作了最好的注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老而弥坚、上下求索的高贵灵魂。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八日,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了该校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中文大学在赞词中指出,巴金“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健将,六十年来为人生、为理想持志创作不懈”,中文大学“为表扬巴金六十年来对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巨大贡献,为表扬他的道德勇气和求知求真的精神,为表扬他对中国人民在这狂飚激流中的世纪中追求进步所作的有力呼吁”而授予他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这件事说明巴金不仅是我国人民喜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作者:熊芳芳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8月文学能够带给我们审美享受,这是一种必然。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描写了一位苏兹老人读克利斯朵夫根据古老赞美诗谱的曲子时的精神变化。他先是"手索索地抖着,大颗泪珠从腮帮上淌下","浑身打颤,气呼呼地……"此后,"一连几天,他好像出了神了,他再也不想到他的痛苦,不想到冬天,不想到黯淡的月色,不想到自己的孤独。周围的一切都是爱,都是光明"。在这里,老人胸中的审美情感唤起了他对人生的重新审视,帮他树立了新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1.
【内容概述】聂赫留朵夫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审员。一次他参加审理两个旅店侍役假手一个妓女谋财害命的案件。不料,认出她原来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的玛丝洛娃。当年他占有了玛丝洛娃,并抛弃了她。现在,他意识到自己的罪过,良心受到谴责。其他法官、陪审员都心不在焉,空发议论,结果错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聂赫留朵夫找庭长、律师设法补救。律师告诉他应该上诉。聂赫留朵夫为了帮助她改善处境,分散土地,奔走  相似文献   

12.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相似文献   

13.
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能飞快地调出各种颜色,闪电似的画出各种线条。尽管他爱发脾气,但所有的孩子还是特别喜爱上他的图画课。他在苏联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的图画课,直到翘起的小胡子中出现了一根根令他叹息的白须。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范图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在黑板上飞快地画了大大小小十几种苹果,然后让孩子们每人选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米哈朵夫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孩子们画的苹果…  相似文献   

14.
在无产阶级文坛上驰骋了近六十个春秋的郭沫若,经历过一个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思想转变过程。开始这种思想质变的时间,他自己说是一九二四年:“在一九二四年,我中止了前期创造社的纯文艺活动,开始转入了对于辩证唯物论的深入的认识,在这儿使我的思想生出了一个转机”,“不仅在思想上生出了一个转机,就在生活上也生出了一个转机”。这里说的“转机”,就是他从此“初步转向马克思主义方面来”了,迈开了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可贵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周年的盛大庆典。六十年来,共和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站住脚跟、稳步前进;在异常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抓住机遇、从容应对;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与时俱进、成就辉煌。六十年来,共和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解放初期的千疮百孔、贫穷落后到现在的和谐社会、世界大国;从科技上的大片空白,到今天的“神七”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正一步步走向繁荣与富强。作为中国历史的重要部分、作为热点问题的重要素材,此部分内容必将受到命题者的高度关注,因此,同学们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六十年来,新中国外交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正深人人心,“中国崛起”的概念也愈发清晰。新中国六十年外交战略从“一边倒”到“不结盟”,再到“和谐世界”,其嬗变有着深刻原因。在全球化日益深化,国际关系更加复杂的新世纪,对新中国外交嬗变原因作深层的探求有着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边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的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一天,像往常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  相似文献   

18.
玛丝洛瓦是托尔斯泰三大长篇小说之一的《复活》的主人公,他是在俄罗斯帝国时期,受尽压迫,受尽侮辱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典型。《复活》主要情节围绕主人公玛丝洛瓦和聂赫留朵夫而展开,玛丝洛瓦在16岁时被聂赫留朵夫公爵奸污,怀上了小孩,后被公爵姑母赶走。她在社会走投无路,跌入妓院的火坑。十年后,玛被诬告为杀人犯,被关进了牢房,押到法庭受审。聂凑巧是陪审员,他明白女方的堕落是他一手造成的,决心以行动赎罪,为减轻她的判决而到处奔波。并决定与之结婚。玛被冤判到西伯利亚做苦工,最后决定和政治犯西蒙生结婚。她恢复了生活的信心,懂得了生…  相似文献   

19.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在争论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是《战争与和平》,有人说是《安娜·卡列尼娜》,我认为《复活》是最好的。   《复活》写的是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女主人公卡秋莎精神的复活,主要是聂赫留朵夫精神的复活。小说中多次写到,在聂赫留朵夫身上,精神的人和兽性的人经常在较量。聂赫留朵夫大学时期是一个纯洁热诚、朝气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兽性的人即人性中恶的部分统治了他,精神的人即人性中美好的部…  相似文献   

20.
《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也是托尔斯泰主义最深刻的形象体现。作为《复活》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当然和托尔斯泰主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聂赫留朵夫少年时笃信基督,道德纯洁,正直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青年时受到人欲诱惑,一度堕落;成年时良心发现,皈依心中的上帝,成为一个以主的意志为生活目的的“新人”。他的忏悔和灵魂自救是托尔斯泰主义“道德自我完善”的体现。他对一切形式的国家机器的否定则体现了托尔斯泰主义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思想。他对官办教会的否定和“上帝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