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凡尔纳创作丰赡,仅小说就撰写了104部,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于是,人们便传说他有一个写作公司,公司里有不少作家和科学家,而他只不过是占有了别人的劳动成果而巳。听了这个传言,有位记者特地前去看个究竟。凡尔纳得知他的来意后,便微笑着把记者领进了自己的工作室,指着靠墙的一排柜子说:“我公司的全部工作人员都在这些柜子里,请你参观吧!”记者傻了眼,  相似文献   

2.
我和建平君相识多年,他给我的印象是朴实,儒雅文静,一点也不像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人.他书法功底深,是一个篆刻家,青年时代就出版过篆刻集.在文学创作上,他也是个执着追求的人,我在报刊上断断续续地读到他的一些短篇作品,总能得到一种清新自然的感受,使我想到文如其人.他不赶时髦,不落俗套,他有自己的生活领地,他的作品都是从他的阅历中提炼升华出来的,读之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3.
培养记忆力     
“有些人天赋记忆力强,有些人则弱,”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我认识一个实业家,他不信任自己的记忆力,连一天要拨好几次的号码,每次打电话时他都要查看一下。他的口袋里总是鼓鼓地装着备忘录啦,约会时间表啦,隔五分钟就得掏出来看看。要是碰巧没有带铅笔和便条纸来记下他要注意的事项,那他简直是一筹莫展了。我可以举出成千上万个这样的人。其实这些人的记忆力  相似文献   

4.
光阴记     
正一入秋以来,一直在忙碌一件有意义的小事——为儿子十八岁生日准备礼物。我把他出生以来有代表性的照片,一直保存在盒子里的乳牙,穿过的小鞋子,奶奶织的小毛衣,线条稚气的第一幅涂鸦,染满墨汁的第一幅书法作品,还有入小学后的第一本作业,第一张试卷……那些都是原先一直收藏在箱子里的成长痕迹,全部拍下来,做成一册小书,当作成人礼送给他。翻出柜子里几大本记录了儿子成长时光的影集,一个个日子,随着一张张照片呼啦啦从光影之间回到眼前。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有机会来参加潘石禅先生学术讲座的盛会,并且被邀做第一次的讲员,觉得很荣幸,也很不敢当。讲座这个称呼,令我们想起五世纪末的时候,南北朝的宋、齐、梁时代,有一个学者伏曼容,《梁书·儒林傅》里把他放在第一个人。他在家里讲学,常设一个高座,常有几十到百余位的人到他家里,他就升座讲说。  相似文献   

6.
《理想国》     
刘昕蓉 《世界文化》2011,(9):2-F0002,1
《理想国》的第二章开头,主要以书中人物格劳孔大段陈述来说明他的观点:实践正义的人出于迫不得已,而非因善而为。本期刊登的原文仅是这一观点的引出部分。第二章后面还利用一个故事进一步证明了“若不是能力有限,正义之事难成全”的观点。这个故事里,一个人在一个空心铜马中得到一枚镶有宝石的金戒指,他发现当宝石转向自己的手心,别人就看不到他了,而宝石转向外面,别人又可以看见他,于是他设法进人宫廷,勾引王后,  相似文献   

7.
灯下闲聊     
赠人以笑 没事的时候,常常站在窗前观看楼下来来往往的人群,偶然间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人走过来走过去,脸上的表情或矜持或麻木,或愁绪或轻漫,却没有一个是微笑着的.他们一个个满腹心事的样子,脸上挂满了生活的冰霜.再到外面看一看,商场里,公共汽车上,到处是拥挤呆板的面容.没有谁肯把自己脸上的皮肤放松一下露出笑容来.  相似文献   

8.
有个人走在沙漠里,传来一个声音对他说:“你捡几块小石头子儿放进口袋里,明天你会发现自己又高兴又后悔。”这个人照声音说的,弯下腰去拾了一把小石头子儿放进了口袋。第二天他一翻口袋,发现那些小石头子儿原来不是钻石就是红宝石、绿宝石。果然他是又  相似文献   

9.
拿破仑的工作时间李有观编译拿破仑是个精力充沛的人,对时间抓得非常紧。在巴黎期间,他每天早上2点钟起床,一个人在书房里工作到5点,然后再去休息。7点钟让人把他叫醒,起来后,经过一番仔细的洗漱,又重新回到自己的书房,在那里度过整个上午。在这段时间里,他和...  相似文献   

10.
与鸟共存     
铁栗 《大理文化》2004,(6):12-13
一位朋友约我去弥渡,说是去采访张应徐.我不知道谁是张应徐,但我知道弥渡是<小河淌水>的故乡,我同意和他一起去是受了那首民歌的吸引.朋友早已加入了有车一族,平日出去采访都自己驾车,这一次也是.他在车上对我说,张应徐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一个普通的养鱼人.后来他的鱼塘里落下了一群鸟儿,鸟群吃了他的鱼,他干脆就由一个养鱼人变成了养鸟人.  相似文献   

11.
伤疤     
他的拇指轻轻地摩擦着我面颊上扭歪畸形的肌肉。这位整形外科医生比我足足大15岁,是个魅力十足的男子。他的凝视里透出的强烈的男性气质几乎让人透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12.
宽容的力量     
那时候,我们家还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同在一个院子里住着的有六户人,其中两户姓张,我家是其中之一.另一户姓张的人家有兄弟三个,我们家则有弟兄两人.  相似文献   

13.
正在国外的一家社交网站上,有一个神奇的频道名叫"爸爸,我该怎么做"。正如这个名字一样,该频道上传的视频都是教授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向父亲求助的各种问题的,比如如何系领带、刮脸、装柜子、换轮胎、修马桶等等。看着这些视频,真的感觉有个孩子在不停地问:"爸,这个该怎么做呀?"然后视频里一个叫罗布·肯尼的中年大叔就开始耐心地给孩子解答。  相似文献   

14.
1943年,一位学识渊博的人逝世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电台里广播了这则消息,报纸也登载了此事,杂志上还刊登了他的照片和介绍他的生平和著作的许多文章。大家都为有这样的人而感到欣佩和骄傲。许多人都感到失去了他这样的人实在是一件不幸的事。这个人就是卡弗博士,即乔治·华盛顿·卡弗博士。他是个黑人,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他出身低贱,但他将他的伟大天资和一切财富都用之于为他人的利益服务上。博学善良的卡弗博士的一生是英勇的一生,是美德集聚于一身的典范。他的一生是激动人心的一生,努力奋斗的一生;是难能可贵的、高尚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云南素以民间歌舞名扬海内外.在村寨里,劳动、节庆、婚丧嫁娶、送往迎来无不载歌载舞.这些歌舞生动展现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民俗与风情,令人心醉.红土地的劳动风俗画在密密的丛林里,幽幽的峡谷中,一个英武强壮的哈尼族青年,身背猎枪,纵马挥鞭,他那矫健的身影,透露出灵巧与睿智.一会儿工夫,他便与同伴们捕获了几只岩羊、麂子.满载而归的路上,青年忽然发现,前方树丛中似有一个在袋中蠕动的“猎物”,便一个箭步跃上去将它擒获.这具“猎物”又是什么呢?正在大家猜疑时,一个美丽的哈尼姑娘钻出布袋,跃现在人们面前,她正是青年猎手的意中人.他喜出望外,与恋人双双起舞,同伴们也一道欢歌纵舞.原来,这个狩猎小插曲是猎伴们谋划好的一场风趣游戏.  相似文献   

16.
格林菲尔德教授是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大约有六十多岁的年龄.他在学院里有很好的人缘,这不仅因为他的风度、气质不同凡响,更重要的是他对每一个人,无论是对上司还是对普通的教师,也无论一般的职员还是学生,都充满了善意与和蔼,使人感到很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17.
如今在电影圈,特别是在北京,“罗异”这个名字叫得很响。他的另一个名字“彼特”知道的人更多。而最为人所瞩目的是他作为制片人接连两年推出的三部影片《爱情麻辣烫》、《美丽新世界》和《洗澡》。这一股中国影坛的清风是打哪儿吹来的?罗异来自美国,他的英文名字叫PeterLoehr。中文名字是一个台湾朋友起的,翻译得贴切而地道。三年前我们见面是他来西安考察。之前他来过电话,特别的语速,让我感觉他是个外国人。见面后才知道他的中文讲得非常好。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在他的中国话里,“好玩儿”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很高。那年他28岁…  相似文献   

18.
就一个艺术家来说,他的作品越是迷人,人们对于他的私生活也就越感到象谜一样地有无穷的兴味。即使象毕加索这样提供了很多有趣的插曲,能让人们看到他的私生活一面的人,仅只这些也仍然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不仅如此,一个个小插曲渐渐地被串联在一起,成为好象应该归于一个民族的财富。不,简直把它变成了一个世界规模的、奇妙的神话,以致把这位艺术家抬到奥林匹斯山顶①附近去了。因此  相似文献   

19.
健步如飞     
那次我们去采访山区的一个村庄。村庄离乡政府两三里地,翻过两个山头就是。沿途的梨花开得正盛,把人看晕了,竟然迷了路。天色渐晚,左看右看都是高高低低的山头,哪来村庄的影子。算我们运气好,忽然小路上出现一个精瘦的人,赶紧问路。他看也不朝我们看一眼就说:跟我来。就在弯弯曲曲的山上自顾自走了起来。我们连忙跟上。他在前头健步如飞,我们在后头磕磕碰碰紧追慢赶。山深林密,天倏然黑尽,他却丝毫不放慢脚步,一个多小时后,他把我们带到村口,一声犬吠,他说到了,转身告辞,又走进一片漆黑的大山里去。我们才发现衣服都已经被汗湿透。到了村里,…  相似文献   

20.
与书为伴     
15年前,盛夏.一个13岁的乡下男孩揣着向父亲讨来的两元钱,光着脚走了十几里路进了县城.新华书店是他唯一停留的地方,他在眩晕状态中鬼使神差般抽出了那本<唐人七绝诗浅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