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1979年台湾经济发展初期,财经杂志起步,威权统治下财经杂志积极宣导国民党当局财经政策。1980-1987年台湾经济发展飞速,财经杂志高速发展。社会多元化,财经杂志谨慎批评国民党当局。解严后的1988-1999年台湾经济继续向前,财经杂志快速发展。变革时期,财经杂志用国民党当局意识形态建构台湾历史、相对中立、增加民进党报道。2000-2009年台湾经济转入低增长,财经杂志平稳发展。蓝绿对峙下,财经杂志相对平衡地报道蓝绿阵营。  相似文献   

2.
日前,电讯盈科董事局主席李泽楷计划与《财经》杂志,联合投资成立一家财经新闻网站。该网站面向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受众,内容主要包括两岸三地的财经信息,双方合资公司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启动。公司计划将当前的半月刊杂志变为周刊,并创办英文版《财经》杂志,在现有财经网的基础上创办英文版财经网站,同时还将涉足手机报业务。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杂志市场,像是一个热闹缤纷的舞台,随时有新手进场,也有人退出,变化多端。2002年7月,财经杂志的领导品牌《天下杂志》由月刊改为半月刊,在市场上掀起了不小波澜,于此同时,年轻的《数位时代》也同步跟进改版为双周刊。这些动作不仅导致竞争的加剧,同时也牵动台湾财经杂志生态和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喜欢阅读经管类书籍的台湾读者,一定会知道"生产力中心"这个出版品牌.生产力中心是台湾成立最早、规模最大,且最具信赖价值的管理顾问机构.生产力中心之所以将业务范围扩大到出版项目,是他们看到新世纪的竞争在于知识,相信可以藉由出版财经专业杂志、书籍、视听产品、数据库与实时网络信息服务,向企业提供前瞻的信息、观念及有效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万丽慧 《出版参考》2005,(1X):34-34
喜欢阅读经管类书籍的台湾读者,一定会知道“生产力中心”这个出版品牌。生产力中心是台湾成立最早、规模最大,且最具信赖价值的管理顾问机构。生产力中心之所以将业务范围扩大到出版项目,是他们看到新世纪的竞争在于知识,相信可以藉由出版财经专业杂志、书籍、视听产品、数据库与实时网络信息服务,向企业提供前瞻的信息、观念及有效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从某种意义上讲,财经媒体是"窄"媒体,报道内容比较专业,受众群体相对较窄.区域性财经媒体加上"区域"两个字,就更"窄"了.但在财新传媒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区域性财经媒体虽然"窄",却需要更加宽广的视野. "重财经而不唯财经" 财新传媒旗下核心杂志<新世纪>周刊,是一份纯粹的财经杂志,但在这一份纯粹的财经杂志中,却有很多非财经类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期刊览要     
最新一期《财经》杂志刊登文章,介绍台湾P C home公司的创办人詹宏志——一个台湾媒体人探索互联网原创报纸可行道路的失败经验。文章引用詹在其网络报纸《明日报》创办前说过的一句话:“重新想象新闻媒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01,(21):81-81
最新一期《财经》杂志刊登章,介绍台湾PChome公司的创办人詹宏志——一个台湾媒体人探索互联网原创报纸可行道路的失败经验。章引用詹在其网络报纸《明日报》创办前说过的一句话:“重新想象新闻媒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杂志的封面文章是一份杂志的"门脸",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因此,办好一份杂志必须先做好封面文章.1998年4月创刊的<财经>杂志在我国现存财经类媒体中具有较强的特色与个性,<基金黑幕>、<银广厦陷阱>、<庄家吕梁>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是该杂志成功的一大因素.而封面文章正是这类财经深度报道的载体.本文以2002年至2003年10月的<财经>杂志封面文章为例,从其报道思路和报道组织方式两个层面对其特色做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10.
广受业内关注的新华社第一本财经杂志《财经国家周刊》已正式创刊面世。这本定位中国首席财经大刊的杂志首期发行以珍藏版的形象面世,共发行28万份。业内人士认为,该刊是新华社全力打造并市场化运作的首份财经期刊,它标志着拥有中国最大采编网络与资源的国家通讯社全面涉足财经媒体领域。在首期杂志上,吴敬琏、厉以宁、胡鞍钢等50位知名主流经济学家联合参加了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的调查。据此前《财经国家周刊》通过新华网发布的公开信息,《财经国家周刊》将全面对接与深入研究中国社会转型与中国崛起面临的大格局、大课题,不回避,负责任,建设性将是《财经国家周刊》勇于担当媒体使命的前提。中国正在从大国坚定而艰难地迈向强国,伴随中国大国崛起的坐标,应当也必然会出现具有全球关注度和影响力的中国媒体。《财经国家周刊》希望不断向全球发出前瞻性的中国判断,勾勒全球财经报道的中国坐标,以负责任的专业水准,打造与大国崛起进程相适应的国际一流财经大刊。在具体内容定位上,《财经国家周刊》强调两个一线调查,即来自产经一线的调查研究、来自决策一线的调查研究。杂志的目标是包括海内外政府管理部门负责人、大型企业高层管理者、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和关注财经趋势...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在政策和资本的推动下,针对高端商务群体和精英人士发行的财经类杂志不断有强势竞争者加入。杂志的数量趋多、报道内容高度同质化,原本界线分明的体制内财经杂志、市场化财经杂志和基于网络传播的新媒体财经杂志这三者的概念逐渐模糊。  相似文献   

12.
《财经》杂志的人事纠纷被海内外新闻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据报道,杂志的总经理已经辞职出走,而杂志的创办人、主编胡舒立据说正在和出资方交涉。《财经》杂志的人事纠纷标志着中国新闻媒体改革进入新的阶段。过去,我国新闻媒体的投资者、采编部门和发行部门同属于一个主管部门。在这样的新闻体制下,采编部门不是听命于投资  相似文献   

13.
《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中任用川岛浪速的人事档案显示,他在1897年3月底第二次赴台,服务于专为制造鸦片烟膏而设立的“台湾总督府制药所”.从任命文件看,川岛浪速是非正式聘任人员(事务嘱托),从事口译任务.但在同年8月2日,川岛浪速即以生病需转地疗养作为理由,提出辞呈,要求回国.而台湾总督府档案中“旧县公文类纂”有关六堆地方人民问题卷宗中有档案显示,主管六堆的凤山支厅长柴田龟二指责川岛浪速在台所作所为严重出格,要求台湾总督府主管地方行政业务的代理内务部长杉村浚尽快以电报召回川岛浪速;杉村后去函柴原支厅长,承认川岛浪速确有逾越职权之嫌.  相似文献   

14.
创刊于1998年4月的<财经>杂志是一本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与现代市场经济进程中的财经新闻刊物.2000年开始凭借推出一系列揭黑报道而轰动财经界. <财经>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为它赢得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读者群以及令同行艳羡的高质量广告客户.<财经>通过举办各种会议活动,成功实现了高端读者与高质广告客户这两部分资源的对接,也带动了杂志的品牌形象塑造和经济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15.
于海荣  袁涛  申红 《青年记者》2007,(10):12-14
《财经》杂志内容分析 《财经》创刊于1998年4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中国财经杂志中的老大。分析《财经》的报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台湾有关媒体报道,面对台湾杂志市场的低迷,祖国大陆市场等于为各企业开启一扇希望之窗,尤其是动辄期发数百万的杂志发行量与庞大的阅读人口,更是让台湾杂志业跃跃欲试。前不久在台湾的一次相关座谈会上,台湾杂志业者专门座谈抢祖国大陆市场的经验。 报道称,已经在祖国大陆授权四种杂志并投资一家杂志公司的台湾PC Home集团发行人说,中国大陆对杂志的管理仍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报刊市场很红火。而在报刊市场中定位于财经专业的杂志,更是热闹异常。但是,这些财经杂志虽然名头都很响亮,但真正成功的却屈指可数。如果深入考察研究,就会发现这热闹的背后,其实隐含了许多不成熟。因此,考察财经期刊的现状,分析其不足并找到对策,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现状从全国的市场格局中去考察,财经期刊呈现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数量众多,大同小异中国正式出版的财经类杂志,数量之众,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也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由于中国的媒体都是由部门主办的,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经济部门的分工最细…  相似文献   

18.
2009年,《财经》杂志的人事变动闹得沸沸扬扬,更有舆论将之升华到新财经媒体变局的高度进行探讨。其实,成功崛起于转型期中国的《财经》杂志,以其报道的三独性、新闻的敏感性,越来越凸显出精英诉求的政经媒体特征,其财经  相似文献   

19.
<商业周刊>作为一份全球发行的商业类期刊,始终对世界经济的风云变幻做出及时报道,对重大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与<财富>、<福布斯>并称为美国财经杂志的"三剑客".作为第一本进军中国市场的外国财经期刊,<商业周刊>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傲视群雄.本文将<商业周刊/中文版>与我国本土的<财经>作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并通过详细阐述<商业周刊>在我国的成功经营之道,以对我国财经杂志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瑛 《新闻采编》2007,(2):16-18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报业解禁以来,诸多不同党派不同风格的报纸纷纷创刊复刊,带来了台湾报业的繁荣。其中,《联合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三张大报统治了岛内主流舆论十几年,而随着2003年香港《苹果日报》登陆台湾,报业市场四雄逐鹿格局逐渐形成。而其他带有财经、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