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电视剧与民族叙事审美文化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静 《现代传播》2002,(1):77-80
随着消费观、娱乐性、商业色彩的渗透和冲击 ,中国影视文化面对挑战。本方着重对中国电视剧所承继的民族叙事审美文化传统进行了历史和现实的观照 ,并通过对一些电视剧叙事文本的解读 ,分析了中国叙事审美传统在中国电视中存在的形态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与历史叙事--对电视剧《太平天国》的文化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现代传播》2002,(6):68-70
本文试图清理电视剧《太平天国》在历史叙事中蕴涵的现时文化的诸多矛盾 ,探讨无法抗拒的全球化文化逻辑对当代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影响。以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 ,检讨中国电视剧建构的历史叙事进行艺术创造的可能性和方向 ,以及对保存中国文化传统和影视文化独立性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畅  田收 《兰台世界》2022,(7):91-93
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和文化属性。档案叙事通过对文字、语言、情境等要素的重组,参与古村落历史文化的构建。结合国家文旅融合的战略方针,以绍兴东浦古村落为例,提出古村落历史文化构建的要义,并着重分析档案叙事在古村落历史文化构建中的作用及档案参与古村落历史文化构建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鉴文化智能的理论框架和阅读民族志的研究视角,将博物馆参观者留言行为视为一种带有社交目的的、与博物馆主导叙事进行对话的跨文化阐释实践。研究以河北博物院和国家典籍博物馆两次展览的纸质留言册为研究对象,辅以访谈的形式,提出以“动力-策略-效应”为框架的博物馆参观者跨文化阐释模型。其中,跨文化阐释动力为参观者解读并分享博物馆叙事的起点;跨文化阐释策略是博物馆参观者解读博物馆叙事的具体方法与技巧,既集中反映参观者的主体性,又具有强烈个性化色彩;跨文化阐释效应是参观者解读并分享博物馆叙事值得关注的结果 ;跨文化元认知则指参观者对文化差异与博物馆主导话语的反思。四个概念相互作用,形成与博物馆主导话语相对应的个性化叙事。  相似文献   

5.
董红果 《新闻传播》2012,(6):145-147
本文选取大型电视纪录片《敦煌》为研究案例,以视觉符号重塑历史信息为切入点,对视觉符号在时空中的运动进行分析,以此阐明视觉符号于意义重构的过程中带来的图像转向与观看隐喻问题。论文包括绪论、研究方法与设计、《敦煌》视觉符号分布与分析、研究解读以及结语。从视觉符号的历史性与空间性着手,关注视觉符号与历史叙事、视觉符号与文化交流的逻辑关联,探讨视觉符号的"相似性"、"拟像性",以此明确视觉符号与物理世界、视觉符号与文化空间的共生关系,由此构建观者与图像符号的时空存在。  相似文献   

6.
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是以叙事的方式对历史的重构与解读。对于“历史”这一概念,人们往往将过去了的、已经发生过的视为历史。“新历史主义”1973年,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在其对历史史实的研究中提出了“元历史”的概念。怀特的历史观,首先包括对于所谓“历史”的重新定义。他认为一般人们将历史视为关于过去的事情是偏颇的,历史学家真正关心的是某种“能够有意义地加以讨论”的“过去”,而关于过去的资料本身并不是历史的知识,它只是所谓“档案性”  相似文献   

7.
历史纪录片作为我国纪录影像的一种重要类型,长期以来面临着可视性素材缺乏的问题,导致观赏性不高.而2019年底开播的《风云战国之列国》却广受好评,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历史纪录片的创作题材,而且还首创剧情式的叙事方式,文章从表现手法、叙事结构和创作平台三个方面对该片的创新策略进行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8.
崔宏图  王彤悦  寇杰 《传媒》2022,(15):91-93
在媒介融合语境中,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兼具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两种相互赋能的叙事形态成为跨媒介视域的主流创作方式。同时,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基于内容深化、媒介跨越、商业布局等创新维度,实现艺术表达与商业逻辑的整合。本文围绕跨媒介生产的路径演化机制、跨媒介传播的品牌价值创构进行论述,探求当前历史文化类纪录片的内容生产格局与品牌塑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从历史与文化活态传承的载体展开分析,从饮食到穿着,唤醒历史温度;从诗词到发明,承载古代文明,在创作中放大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方面来全面解读《清平乐》的历史温度与文化厚度。  相似文献   

10.
庞慧敏 《编辑之友》2023,(4):97-104
作为抗战时期流行的宣传方式,木刻版画作品既是图像符号,也是图像传播媒介,它将人物的行动和事件组织起来,形成有情节的故事,构成意义世界的表达,完成叙事,实现故事的讲述者、文本与解读者间的互动交流。通过突出故事主题、聚焦故事主体实现语图叙事的协同,形成了意义并被记忆。其叙事功能的实现既依赖于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也与其他媒介叙事共同构建了一致性的图像意义,即通过跨媒介叙事塑造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唤起文化认同,通过情感叙事促进集体行动。因此,跨媒介叙事的核心不仅仅是其传播内容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符号—意义的生产,其现实意义在于成为构建历史记忆和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方式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家谱研究价值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谱是中国众姓家庭记载其宗族世系繁衍的谱牒,其内容丰富,包罗甚广,能充分反映家族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但家谱有许多层面的学术价值未被很好地研究,有的甚至从未被涉及,文章就此作些探析。  相似文献   

12.
徽州历史档案文化价值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简析徽州历史档案文化价值入手,阐述了徽州历史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文化凭证、教育和传播作用,并从三方面论述了徽州历史档案文化价值对史学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流失俄罗斯历史档案文献的追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档案文献流失俄罗斯的原因及经过、流失历史档案文献的种类及内容、追索的途径及回流的重要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帝国图书馆的兴起有其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背景。它是阿拉伯民族对图书的重视,对知识的追求的表现。阿拉伯帝国的图书馆分为皇家图书馆、清真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私人图书馆四种类型,它与科学研究和文献翻译高度结合,在建筑和内部设计上具备图书馆的一切要素,向读者免费提供服务。阿拉伯帝国的图书馆代表了当时世界图书馆发展的最高水平,它促进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东西方的科学发展,在世界图书馆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15.
国立中央图书馆应社会各界之需,适时创设,举措多端,有力地推动了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虽然国立中央图书馆存续时间短暂,但它在推动国粹保存、指导全国图书馆事业、积极开展抗战宣传、管理出版品国际交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近年来书史和阅读史的全新研究趋势下,文章拟以《世说新语》中的阅读文化史料为切入点,浅析其在阅读载体、阅读行为和阅读内涵等方面所保存的文化细节和背后意味,简述了"清谈"这一文化符号体系的流变和异化,进而展现《世说新语》在当代书史研究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目录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的目录工作实践成就斐然,理论研究硕果累累,网上资源目录研究蓬勃兴起。当代目录学表现出了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致用性和技术性研究形成高潮,以及正向着独特方法论和整体化、科学化发展等特点。未来的目录学应当在专科目录学研究、网络文化研究、网络书目控制研究、书目情报研究、书目信息产业化研究、网络书目情报研究等方面有新突破。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18.
张国功  苗旭艳 《出版科学》2016,24(1):118-124
抗战情境下播迁中的知识分子在各地新创文化学术刊物进行文化抗战,推动着战前主要生成于都市的主流文化学术思想向周边扩散。从思想谱系的角度来看,战时创办于江西的《文史季刊》与现代文化学术名刊《学衡》在编辑人员、刊物风格、文化精神等方面高度重叠、一脉相承,反映出抗战状态下边缘/主流、乡间/都市、战时/平时等深层的文化互动关系。对抗战时期文化内迁途中新办刊物进行个案式研究,对当下深化抗战出版史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管理杂志》2013,53(1):75-81
No abstract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20.
历史档案网络存取原则及其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调查历史档案开放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论证了历史档案实施网络存取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建设历史档案网络共享系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且引入开放存取理念,构建了基于OAI-PMH的我国历史档案共享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