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习惯,是一种不需要他人督促、监督,不需要强制力量约束的自觉、自主、并能恒久维持下去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黄永健 《农村教育》2005,(11):63-63
习惯是指人在较长时间由于反复练习而形成和固定下来的一种动力定型。它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后天逐步形成的,趋于稳定的条件反射。学习习惯是学生在较长时间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巩固的行为定势。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其积极的行为定势,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素质的提高。因此,结合数学资源。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持之以恒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是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教书育人的具体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着重养成以下几方面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一、学习习惯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 1.什么是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习惯是后天养成的一种固定的、机械地完成某种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习惯是后天习得的,但并不是所有习惯都是有意识地反复练习而形成的,有些习惯是在一些活动中无意识地机械重复某些简单动作而养成的。不管是怎...  相似文献   

4.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好的习惯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可见,有一个好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魁 《甘肃教育》2011,(5):73-73
习惯是非意识行为,也可以说是不自觉的行为,它是人的思想意识、行为动作中经多次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固的心理倾向。能有一个好习惯会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笔者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6.
陈家邦 《职教论坛》2002,(16):43-43
叶老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吕叔湘先生也说:“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语言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可见,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使用语文,而使用语文又是一种行为或技能,凡是行为或技能必须养成习惯才行。因此,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许多职高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学习态度又不是那么端正,学习上有许多不良习惯。加之职高新生,从初中转入职高,学习科目和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何使职高新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7.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当然学习习惯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我这里主要谈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促进学习进步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习惯是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些数学活动的特殊倾向,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  相似文献   

9.
学习习惯就是学习活动中经过长期训练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是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动力定型。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山区,经济条件差、文化素质比较薄弱,大部分父母外出打工,他们只能从小长期生活在学校这个集体中。因此,找到一条适合聋校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途径,是摆在我们特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一、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一)对语文学习习惯的一般认识 语文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语文学习活动特征和方式上表现出的模式化和固定化的行为倾向。对语文学习习惯的认识,我们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一是语文学习习惯是一个大系统,可以按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不同学习内容分为若干子系统;二是良好语文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如果从小养成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会影响学习者的一生;三是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和学习认识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能力培养等结合起来;四是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有循序渐进的培养计划和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学习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习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学习应该很有规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同学们所储存的资本,它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不拘泥、不守旧,敢于打破旧框框创造和发展能适应现代创造活动所必须具各的思维品质与学习行为素质,并经操练而逐步形成自动化的创造学习行为或倾向。  相似文献   

13.
季萍 《上海教育》2001,(24):35-35
根据创新教育的要求和教育的特点,我校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做为学生习惯培养的重点何为创造性学习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拘泥、不守旧,敢于打破框框,创造一种新的、前所未有的知识结构,发展能适应现代创造活动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行为素质,并经反复操练或不自觉的重复而逐步形成自动化的创造学习行为的模式。它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各个阶段的所有学习行勾之中,是学习行为的核心。4年来,我校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根据习惯养成的特点以及小学学科教学的特点,经过反复筛选,初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学习习惯,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与表现出来的经常化、自动化的学习行为。小学阶段学习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阶段。从幼儿班到小学进行正规化学习,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其中的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要学到最基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一些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不但影响儿童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而且将会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因而.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杨丽 《湖北教育》2007,(7):48-4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自动化了的学习行为方式,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数学学习习惯是建立在基本习惯与一般习惯的基础上,经过数学学习训练而逐渐形成的。下面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习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它是在不间断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的学习上的习性,它是逐渐养成的一种不易发生改变的学习行为。这种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就仿佛是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一、在感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行为倾向。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教师可从感性活动入手引导学生获得体验,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养成独立思考、敏于应用、善于学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8.
孙谦 《陕西教育》2011,(5):34-34
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身,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态度;播种一种态度,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考试成绩。小学英语教师尤其应该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将来的继续探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数学学习要想取得好成绩,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增强教师的习惯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而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又首先要使教师有这一方面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