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什么是"三连球"当自球同时或先后撞击两个连号的下手球时,我们称之为"三连球"。如①球同时撞击②③球或先撞击②球(或③球),后撞击③球(或②球)。笔者之所以把上述球命名为"三连球",是因为这种球有着较大的战术作用,给它命名旨在引起广大球友的重视和研究,进一步开创门球技战术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关于门球的起源,目前大约有三种说法,一是门球源于中国唐代,是由当时一项名叫捶丸的运动发展而来;二是门球源于日本;三是门球起源于13世纪的法国,原为Croguet(槌球)。上述三种说法,第三种接受的人比较多。起源于中国说先说捶丸,它来源于唐代的步打球,与现代曲棍  相似文献   

3.
1996年12月13日的中日之战,这是一场中国一心想打平、日本也不是太上心的比赛,中国队可能以为这是一场“中性球”,中国球员在国内比赛中常会遇到这种“中性球”。然而,在国际赛场上,这种“中性球”不会以情义和默契出现,这场球给我们以极深刻的教训。我们应审视,这种“中性球”是否值得提倡?“中性球”贻误了中国球员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14,(3):116-117
小伙伴们,还记得上期尼塔谷的大9币系列吗?那些球板正是出自于德国制板大师麦克(Michael Schneider冼生之手。虽然麦克先生已经步入花甲之年,却依然带有着德国人的严谨与热情,在聊起球板之后,他的眼神里散发出的独特光芒,告诉我们他依然年轻。  相似文献   

5.
停步球     
一、概述1.简介“停步球”顾名思义,接球停步,它是结合小皮球和篮球部分规则孕育而生的一项新兴球类运动。小皮球是学校里最平常最普及的器材,而篮球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运动之一,把这两个器材规则进行合理组合,再进行深入开发,整理形成该项运动的自身的特点,就成了一项现在很受学  相似文献   

6.
我们习惯把先手球称为“大球”,把后手球称为“小球”,例如①球为在杆球(当然是“最大球”),依次③球为红方“大球”,③>⑤>⑦>⑨,⑨球为“最小球”;白方②球为“大球”,②>④>⑥>⑧>⑩,⑩球为“最小球”。这样称呼在门球实战应用中十分方便。因为在门球竞赛过程中,运动员进场击球是按照序号轮次进行的,因此,“大球”和“小球”都是依次由大变小,又由小变大的。“最大球”落杆之后变成“最小球”,“最小球”在下一轮次起杆时将变为“最大球”。认真研究和认识“大小”球的变化关系对于指导门球竞赛的实战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重视“…  相似文献   

7.
所有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北京奥运会,由北京育才学校小学三年级的84名小朋友组成的“手球宝宝队”在手球赛场与运动员携手入场,进行十分钟的赛前垫场表演,这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出现“手球宝宝”。中国手球协会推出小手球进校园活动,近几年通过努力,小手球运动在我国中小学校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孩子们所接受,北京、上海、河南、山西等省市先后开展了小手球活动,它为学校的体育教学注入了活力,其意义大大超过了其运动本身。  相似文献   

8.
《篮球》2000,(16)
练习七 这是一个熟悉球性的练习,要做到球手一体,感觉球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练习者单手端着球,手臂向身体内侧旋转,用手指和手腕控制球(球像黏在手上一样),前臂以肘关节为轴向内旋转后向上伸直。身体要放松,逐渐加快动作速度(见上图)。 练习八 这同样还是一个球手一体感觉的练习,练习者双手在两脚之间前后抛接球,然后用交叉的方式抛接球,球不能落地。练习球与手的感觉,肩膀要放松(见图)。 练习九 练习者自己将球围着脖子、腰、腿绕,这也是球手一体的练习,我们把它称为“三环”练习,脖子上一环,腰上一环,腿上一环(见…  相似文献   

9.
《丸经》通过专门的章节对捶丸球具的制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标准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生产要求对于捶丸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捶丸的生产与消费,古人已将体育用品与体育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的体育意识得到了增强,更对游戏者的精神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话说“球感”安徽师大体育部宋元平排球比赛中,每一项技术的运用都受球感的支配,它直接影响着技术的提高和发挥,究竟什么是排球运动员的球感呢?从生理学观点来看,球感是各分析系统综合活动形成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表现。从心理学观点来看,球感是一种复...  相似文献   

11.
手腕揉球+臂上转球+龙头卷风 手掌向上托住球,球由大拇指根部转到手背再到手掌(球转到手背时手腕往下压,手腕要柔和)手腕揉球街接臂上转球时,借揉球的转力在手臂上转,球由右臂经过胸再到左臂,发力点是小臂(注:手臂要弯曲)臂上转球衔接龙卷风时,球的途径是由手臂(右)、肩、颈、臂(上)做此动作时,头稍低,手臂成圆形,然后身体逆时针转的同时,球是顺时针转的。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3,(3):104-105
从本篇起,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一组业余高手使用正胶和长胶的技术专题。为了增强对比性,我们将把示范者运用两种胶皮。在处理同一种来球时所展示的不同手法呈现在一起。希望通过比较不同的效果,加深大家对于颗粒胶特性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投身于实战当中。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在教小学低年级学生并脚单摇跳绳时,他们常常会出现不会摇绳、摇和跳动作不协调等问题,经过反复思考与实践,笔者通过自制小绳球,提高了他们并脚单摇跳绳的质量。现将具体的制作过程和拓展运用作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14.
《当代体育》2009,(8):111-112,F0003
场地提供:哈尔滨美力方舟健身俱乐部手腕揉球+臂上转球+龙卷风手掌向上托住球,球由大拇指根部转到手背再到手掌(球转到手背时手腕往下压,手腕要柔和)手腕揉球衔接臂上转球时,借揉球的转力在手臂上转,球由右臂经过胸再到左臂,发力点是小臂(注:手臂要弯曲)臂上转球衔接龙卷风时,球的途径是由手臂(右)、肩、颈、臂(左)做此动作时,头稍低,手臂成圆形,然后身体逆时针转的同时,球是顺时针转的。  相似文献   

15.
坛球──一项新兴的休闲体育项目“TanQiu”──ANewandDevelopingLeisureSportsItem¥LiChunlei李春雷(沈阳体育学院110032)坛球,是球类运动中的新成员。从1990年初开始,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康青等同志以捶...  相似文献   

16.
球包大放送     
《羽毛球》2020,(1):12-13
本期球星:陈雨菲2020年第一期,本刊请到陈雨菲亲自揭秘自己的球包。别看她在场上显得很淡定,颇有大将之风,但球包上挂满了零七八碎的小玩偶,说明她在生活中是一个很可爱的小"朋友"。譬如,“贾姐”(贾一凡)见她的新球包无挂饰,先“救济”了她一只中国风的米奇。后来,她喜欢Stella兔,就一下挂上了两只。再后来,陆续又挂上了...  相似文献   

17.
朱利尧 《武当》2014,(11):28+2-28
“松”本来是我们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妙之处,但却被许多练太极拳的人给误解了。他们把松散或摇来晃去当成了松。在诸多的现实中,或者是在许多拳理拳法上看到的松散论,一味地强调松,一次又一次的误导着热爱太极拳的人们。不信你到网上看看,写太极拳文章的都是一个调,一味强调松散。我见过有篇文章更可笑,说什么功夫是放松出来的。我就奇了怪了,一味的胡摇乱晃讲放松,你真的能晃出真功夫来?!我是不相信的。至于“松”,到底是否需要练?如何才叫“松”?我想在这里略说一二。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行制定的“4分球”新规则(即3分球远投达到4次后,从第5次起算4分),其目的是鼓励远投,但从更全面、更高的角度来看,“4分球”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首先,场上的高度降低了。为增加防守的机动性,不少队换上小个队员对付远投,高中锋上场人次和时间都相对减少。其次是节奏放慢了,不少人投篮前先看一眼脚下,不论战机好坏,总要先退到远投线以外再投。国际篮联实行“3分球”的新规则是有  相似文献   

19.
汝果欲为“球”功夫在“球”外长沙盛润泉“十强赛”征战甫始,我曾以一个残疾人、厂长、国家级专家和长者的身份,在《足球世界》第19期发表过一篇文章《我有一言应记取,球场得失不由天》。以后,我们围在荧屏前,随着中国队的沉浮而时悲时喜。中国队以一球小胜沙特,...  相似文献   

20.
在门球比赛中,王牌球的威力很大,比如红方③球出界了,白方②球撞击④球,既可以送去打掉红方场内的任何球,又可以送④球去过门、撞柱得分。只要送球到位,是可发挥较好作用的。这是一种利用对方球出界时打出的王牌球。另一种王牌球则是通过"歼敌"造成的。比如红方送⑤球去打白方的⑥球。但白方的④球远射打掉了⑤球,使⑥球成了王牌球。这两种王牌球都只能在这一轮比赛中起作用,而且是容易引起重视并普遍运用的王牌球,此刻,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