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丹鸡”是美国一家纸皮书出版公司的名称(本文标题旁的图案即是它的社标及书标),这家公司出版的畅销纸皮书多年来一直位居前列,其图书的销售量也压倒了所有的竞争对手。著者在本书“前言”中引用了一个竞争者的这样一句评语,说“本丹鸡”“在前面走得太远,以致不可能有天下第二了”,这似乎可以帮助我们形象地理解“本丹鸡”在美国出版业界所处的地位。另外,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西方所谓的“纸皮书”(paperbackbooks),大致相当于我国的平装本概念,只是书皮的纸质要更好些,而它的相对概念也不称为精装本,而是“硬皮书”(hardcover books)。  相似文献   

2.
第九章销售,销售把书印出来还不够,还得把它卖掉。促销宣传部门竭尽全能开发了图书的市场,印刷商码好了装满最新书种的卡纸盒,此后的任务就是把图书交给公众。要有足够的货源满足垂涎欲滴的需求,又不能囤积过多的册数,否则就会赔掉身上的衬衫。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集体协作,富有经验,当然还需要无所不在的计算机。“本丹鸡”和其它所有纸皮书出版社一样,在杂志发行系统的囚笼中度过了许多年头,这个系统是大众市场纸皮书最初得以生存的条件。柯蒂斯公司销售“本丹鸡”的《面对新世界》,采用了无异  相似文献   

3.
到出版社当编辑是一个偶然事件造成的,但入了这行才渐渐发觉这正是我所向往的事情.与书结缘,书里书外的人和事,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现在大家都在谈数字时代来临,新媒体正悄然取代图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传统出版业似乎已日薄西山;"利润"像达摩克利斯的剑一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让每位出版社社长和每位图书编辑神经紧绷.顺应市场的潮流,似乎是每个编辑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其最主要的工作是"编"书.但要"编"出一本本好书,成为优秀的编辑,离不开"读书".编辑家陈原曾经说过,编辑"自我修养的头一条,应当使自己成为'书迷'".  相似文献   

5.
磨铁金牌书策李家晔说:"能不断折腾的编辑是一个好编辑,瞎折腾也行,只是晚上道而已."如何折腾才能让图书大卖?这恐怕是每个编辑都在苦苦思考的问题. 现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对编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策划内容,宣传营销也要参与其中,而且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根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图书宣传是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图书营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编辑的选题策划是否成功,最后都要落实到图书的终端效益上,即要看书出版后能不能受到读者的认可,能不能在图书市场上有好的营销业绩.而营销离不开图书宣传.一般来说,图书宣传工作做得好,做得到位,必定会大大推动图书的营销.尤其是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好酒不怕巷子深"已时过境迁,相反,好酒也要大声吆喝,好书也要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7.
第五章“特版!特版!”“本丹鸡”在初版领域内最大胆的冒险是第一种“本丹鸡特版书”。这项工程不仅需要编辑部的创新才智,也需要出版、印刷、发行全套机构的开拓精神,这个尝试本身就是奇迹。它竟然成功了,“快速出版”观念在“本丹鸡”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磨铁金牌书策李家晔说:"能不断折腾的编辑是一个好编辑,瞎折腾也行,只是晚上道而已。"如何折腾才能让图书大卖?这恐怕是每个编辑都在苦苦思考的问题。现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对编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策划内容,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图书出版业陆续引入项目管理方法,以项目管理的理念改造原有的出版编辑流程,形成各具特色的项目管理运作模式.实际上,一本书、一套书、一系列书、一个品牌书就是一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包括: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录入排校、印制、质检入库、发行等,需要指出的是,出版的每一项工作都可以看做是出版项目的子项目,都经历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也就是说,项目管理工作既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也存在于每一个独立的工作单元之中.本文以福建教育出版社“道德八书——最为紧迫的时代呼唤”丛书出版项目为例,谈一谈对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阶段即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及体会.  相似文献   

10.
何兵 《编辑之友》2007,(5):20-21
图书的畅销涉及多方因素,既与图书创作者、出版机构相关,也与图书编辑密不可分.要清晰地把握图书的市场前景或者当前市场下的读者需求,需要的不仅是编辑们可以显性化的已有知识,更需要其在日常业务的积累巾所形成的隐性知识.而隐性的内容我们常常难以将其形象描述,其常为一种感觉.我们称这种感觉为"书感".  相似文献   

11.
安华 《出版经济》2004,(3):58-60
畅销书榜代表"一般图书" 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表明,读书仍是美国人的主要追求,并且他们有很多书可以读.鲍克公司近年出版的<在版书目>,收录在版书多达150万种,同时,每年出版的新书还纷至沓来.不过,从能得到的所有统计数据来看,大部分读者看的都是界限很清楚的大众市场图书,主要是畅销书,或许这也可以从另一方面看出,美国大众的阅读品位并不高.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明星蜂拥而至出版"自传"的今天,很少有明星的图书像多年前一样被众多读者追捧,而很多明星书都如过眼云烟,出版过一版,造造声势也就过去了,此次接到曹可凡图书再版的编辑任务,最开始真是忐忑而紧张.@@2011年,一本《悲欢自酬》让上海书展的读者了解到知名主持人曹可凡在台上光鲜风采之余深藏的文心雅意.而今,因为图书销售一直很好,而曹可凡老师本人又再三要求精益求精,所以我们上海书店出版社决定再版《悲欢自酬》一书.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博客"的热潮涌动下,博客书为传统出版业提供了新的契机.博客书是指编辑在博客网站上寻找人气高、内容适合出书的博客作品,对其内容进行编辑以图书的形式出版.这种出版方式使博客贯穿于出版的各个环节,对传统出版的组稿、出版和营销宣传都有很大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图书编辑的“进”与“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图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图书编辑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做好编辑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做书如做人,也要懂得"进""退"之道.  相似文献   

15.
美国出版社出版的书刊很多都是自办发行,直接与零售商挂钩。所以,美国出版社对图书推销活动非常重视,一般的出版社都设立了图书推广部。为了图书推广的成功,各出版社往往不惜血本,因为,出版社出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以麦格劳·希尔图书公司为例,该公司专业及普及读物出版部每年都要举办两次编辑及推销会议,确定一些即将出版的新书的推销费用及推销方法。麦格劳·希尔总公司、分公司及各部门的三级管理人员一般不懂专业技术,但都了解市场,精于销售术。他们注重图书生产、推广和销售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然而更强调销售。因为他们懂得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销售环节上。在一本职工阅读的内部读物上写道:“我们是一个受市场支配的公司.必须预见到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精品图书和精品教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出版人都增强了"精品意识",都说要抓精品图书和精品教材.但是,什么是精品图书和精品教材呢?并不一定都清楚.根据我在编辑工作实践中和参加国家图书奖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评审工作中的体会,简要地概括一下,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编辑是图书、报刊的第一读者,也是其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编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书、报、刊的质量.近年来,知识性差错在书、报、刊中并不鲜见.例如,某社出版的"少儿必备小书包系列"中,把本来生存在大草原的狮子"搬家"到了茂密的热带雨林.又如,有一本书中说"长江全长 6300米",等等.  相似文献   

18.
《出版经济》2004,(11):33-33
一本平庸的书和一本好书之间的差别,或者好书与极优秀的书之间的差别,常常是编辑过程的直接结果。编辑的指导对保持作者思路的连贯性以及生产高品质的图书是至关重要的。缺乏有经验的编辑的帮助,手稿常常达不到要求,对图书的质量极为不利。另一方面,经过好编辑的指点帮助的图书能真正闪光。  相似文献   

19.
在没有打开Publishing Books之前,我以为这是一本谈论出版过程的图书.然而,打开之后,却发现并非如此.这是一本类似论文集之类的书,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图书出版业进行了多侧面、多角度的描述.书中的作者,既有著名的出版家、编辑、出版经纪人,又有作者、读者、学者和书评者.可以说,图书出版中所涉及到的每一个角色,都在本书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些文章,既有对美国出版业的历史进行回顾的,也有对美国出版现状进行描述的,还有对图书出版未来进行展望的.正因为这些文章,丰富多彩,从不同侧面对图书出版业进行了描述,我们才将这本书中译名定为<图书出版面面观>.  相似文献   

20.
舒巍 《新闻前哨》2012,(8):71-72
一本图书的出版周期是多少,我们可以从印刷时间算起。印刷一本四色图书的时间需要7天左右,三审三校工作加上出版单位审稿、书号的申请,正常需要25天左右,设计、制作、排版需要一周时间,图书编辑对原始稿件进行编辑加工也需要一周时间。这样,一本图书,从编辑接到作者搜集的原始稿件开始,到拿到第一本印刷成功的成品书,常规时间需要45天左右。而大部分时政图书是没有这样时间去消磨的,很多大型会议和活动都是在开始前几周甚至是前几天临时作出的出书计划,对出版时间的要求都是在会议或者活动开始的当天成品书要到现场。也就是说,如果在会议或者活动开始前,我们还没有完成印刷工序的话,就等于是前功尽弃。此类时政图书,特别书局已经成功完成过数十本,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最典型的是《风起中三角》,从3月2日19:00接到原始稿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