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广西隆林县沙梨中学黄得献苏轼在《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绘画与文学有如此千丝万缕的联系,绝不是偶然的。早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是用有象征意义的线条、符号,描摹、...  相似文献   

2.
3.
宋代大文豪苏轼称赞唐初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都是艺术,两种艺术形式糅和一体,不足为奇。数学也含有相当的艺术成分,数学题与诗糅和一体,知之者可能不多。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在他的数学巨著《直指算法统宗》中,用词《西江月》给出了一道数学题: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这首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少女荡秋千的欢快场景,它又是一道在当时颇有份量的数学题。当时,一步合五尺。题意如图所示:AC=1(踏板离地一尺),CD=10(送行二步),BD=5(五…  相似文献   

4.
王梵志诗的语言以通俗为主,但也有雅化的一面。主要表现在有些词语的选择很讲究所出,甚至深奥,用典也比较广泛,一些诗句讲究对偶,在通俗的范围内注意了词语的典雅、形式的完美、音节的和谐等。  相似文献   

5.
诗中有树     
《红领巾》2008,(11)
梧桐是属于细雨的。细雨打在梧桐叶上,也打在人的心上,让人忧愁。  相似文献   

6.
诗中有科学     
俗话说:"三句不离本行。"这话不假。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远景,"白云生处有人家"是全景,"停车坐爱枫林晚"是中景,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特写。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  相似文献   

7.
化诗为文的训练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可以强化语言的文采,可以提高语言的炼字炼意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人  相似文献   

8.
各种艺术都是相通的,相互渗透的。除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可以说"诗中有乐,乐中有诗","诗中有舞,舞中有诗","诗中有建筑,建筑中有诗",以及"乐中有画,画中有乐","乐中有舞,舞中有乐","乐中有建筑,建筑中有乐"等。各种艺术的互动和配合,主要发生在想象艺术与听觉艺术、视觉艺术之间,以及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之间。书法地位独特,与其它各种艺术都可能相通互动。  相似文献   

9.
读书 ,是古往今来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论读书之理 ,讲读书之法的文章 ,也如恒河沙数 ,读不胜读。相形之下 ,用读书诗这种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 ,来阐发读书的哲理 ,就显得特别有趣。读书的道理千条万绪 ,概括起来 ,无非是为什么要读书 ,读什么样的书以及怎样读书等几个方面。现在 ,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和欣赏几首读书诗 ,体会一下诗中所蕴含的读书理趣。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以写出“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句而名满天下。在他所写的诗歌中有一首《己亥杂诗》是脍炙人口的 :虽然大器晚年成 ,卓荦全凭弱冠争…  相似文献   

10.
一、四文人补字宋朝时候,在一个寺院的墙壁上,题有唐朝大诗人杜甫《曲江对雨》一诗。其中,“林花著雨胭脂口”一句中,最末一个字因墙壁剥落使游人无法辨认。一天,著名的大文人苏东坡、黄山谷(黄庭  相似文献   

11.
<正>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午后。晴空万里,云卷云舒,波光潋滟,鱼尾轻摇。我翻箱倒柜地寻找着我那诗意的童年。"还是小时候好啊,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拔萝卜,采茼蒿,捉小鱼……每一个日子都过得别样又充实。没心没肺的儿童大概是最可爱的诗人了。他们可以发现这个世界上最隐晦的秘密,写出这个世界上最天真烂漫的诗句。而长大了,生活好像就失去了某种魔力,变得不再诗意了……唉!"我在一堆布满灰尘的方格本中翻出了一本青绿色封面的书──《孩子们的诗》。  相似文献   

12.
作为"大自然的诗人",华兹华斯提倡的用民间的朴素清新的语言入诗,反对古典主义所谓雅语的理论在英国诗歌发展史上是一种革新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的诗作就是他的主张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2月6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九场,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选手——40岁的农民白茹云,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已经许久不流泪的我,也被白茹云的经历和坚持感动得泪流满面,不能自已。感动之余,我不禁问自己:许久未曾流泪的我,为什么会被这样一位平凡的参赛选手感动呢?白茹云让我感动,是因为她用平静的语言讲述用  相似文献   

14.
此中有真意     
我一直相信:语言绝不仅仅是语言本身,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这正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我常常会在几百人的课堂上两眼放光,情不自禁地感叹:Language is so beautiful!(语言太美丽了!)(注:作者现在是上海新东方学校兼职英语老师)。起初的几节课上,当我忘乎所以地高呼这句话的时候,学生们往往会惊叹,从他们迷惑的表情我可以读出他们心里的不解:Oh,she must be crazy!(她肯定是疯了!)是呀,如果一个人从小学英语只是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佳作浩如烟海,这些诗篇以其凝练的语言、生动的形象、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华夏文化遗产中晶莹透亮的瑰宝。张志公先生说过:“读些好诗最容易培养对语言的敏感。”那么,读诗为什么与培养语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呢?教师又该如何在读诗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6.
作为“大自然的诗人”,华兹华斯提倡的用民间的朴素清新的语言入诗,反对古典主义所谓雅语的理论在英国诗歌发展史上是一种革新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的诗作就是他的主张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王维是盛唐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所写山水田园诗,数量多,成就高。王维运用最自然凝练、最富特征的语言描写山水田园,点缀成一幅幅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的优美画卷,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  相似文献   

18.
诗的语言是最概括、最美的语言。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生物教学中,教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诗,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诗的韵律能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由此产生积极的思维,对加强记忆十分有利。有些诗,在语文课中虽已学过,但在生物教学  相似文献   

19.
20.
一、教学目标 认读“亦”、”妆”,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朗读感悟和诗句拓展,在展开想象和整合阅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