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郭彦瑞 《教育导刊》2004,(21):15-17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重要内容。教育平等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权利平等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超越了身份制、等级制等将教育视为少数人特权的历史阶段之后,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之一。20世纪40年代《联合国人权宣言》规定“不论什么阶层,不论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机会均等作为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主要是对在现代教育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的教育权利的关切和补偿,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教育平等或教育民主、教育正义经常在同一个意义上被使用。教育公平的思想由来已久,远可溯源到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近可追溯到夸美纽斯的“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民主)得益于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从本质上说,教育公平意味着教育机会的公平获得、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教育利益的公平享有。一般而言,“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平和平等的对待。  相似文献   

3.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得我国的“教育平等”有了自己的困难和问题。现实社会中社会不平等的存在,使得教育平等只能成为一个悖命题,教育的不平等才是永恒的主题。人们对教育平等的渴求,更多地反映的是对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渴求,其实是在追求“教育公平”而不是“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4.
赵玉凤  高福勤 《中国考试》2006,(6):23-25,38
教育平等是衡量一个社会公平、公正程度的标准之一。教育平等有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地发展,只有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基本人权与个性特长自由的发展,才符合教育平等的原则。第二,教育权利平等的原则。个体在“受教育”的权利方面享有法律的和现实的平等。第三,教育机会均等原则。良好的教育制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公平: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育公平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征。教育公平是指社会为每一个人创造相同的受教育条件,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学习型社会强调把受教育和学习视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社会应保证每个人无论其年龄、学历、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如何,都能充分享受到受教育和学习的机会,通过平等的学习机会,完美自己的人格,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同时,学习型社会强调对弱势群体的重视,通过各种特殊有效的措施,促进教育的民主化。实现教育公平,达到“全民终身学习”的目标,是…  相似文献   

6.
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谈起思想政治教育,有些人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的中国才有的.资本主义国家根本没有什么思想政治教育。其实不然.在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而且思想极为丰富。马克思曾经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古今中外的各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使本阶级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教育的战略地位,邓小平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全党和全社会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于教育平等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恢复了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使广大学子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上平等竞争,此外他还特别注重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关于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邓小平十分关注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标准,注重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新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关于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邓小平提出要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特别强调要提高教师待遇,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价值观,又称文化价值观,是人们心目中一种比较稳定持久的标准体系。它可以确定一个人、一个群体或整个社会选取什么样的生存方式、行为模式或交往准则,以及何以判断是非、好坏、美丑、爱憎。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几乎影响一个人、一个团体、甚至一个国家的所有活动,因此,它必然对特定社会的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传统价值观念中对教育影响极为深刻的是重视功名。在我国封建社会,官的地位历来很高。旧中国有三教九流之说。在上九流中,除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待遇,它包括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质量三个方面的公正和平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公平,而教育公平又  相似文献   

10.
“师生平等”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在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有人还主张教师要从“权威”的位置上解脱下来,然而,却很少有人解说“平等”的内涵。什么叫“平等”?平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和责任相同相近,地位相当,待遇相同。也就是说,它说的是同类主体之间的权益问题,最大的平等,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公民”具体化为雇主、雇工或白领管理人员,其间“有多少平等”,“在什么方面平等”,就要具体分析了,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师生平等”也是这样一个具体问题。首先,虽说师生都是人,都是主体,但教师是成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学生…  相似文献   

11.
语言资本与教育不平等的再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它的背后事实上隐藏着一种权力关系。不同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以及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语言资本。在学校教育中,在解释学生学业成就的差异时,很少考虑到由于学生处于不利的社会地位而带来语言资本或文化资本方面的不平等,语言资本成为再生产不平等的最隐蔽的方式之一。因此,真正民主、平等的教育,必定是以语言资本或文化资本的平等为基础的,是以“话语”的民主化为前提的,否则,任何教育至多也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待遇。它包括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质量三个方面的公正和平等。  相似文献   

13.
“螺旋形理论”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育在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中的作用,教育社会学界有两种检视方式:其一,研究学生的社会出身与他们迭到的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其二,研究学生迭到的教育程度与他们获得的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本文关注的是在第二种审视中针对教育程度呈现螺旋形上升态势所提出的“螺旋形理论”,并从三个方面,亦即“螺旋形理论”的涵义、推进和贡献加以评析。这一理论值得关注的原因。与其说是由于它的新颖以及极具科学性和可移植性,倒不如说是由于它提出的问题颇有启迪,例如。就业难的是哪些阶层的大学毕业生?教育面前机会平等原则真的仅包括“起点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吗?  相似文献   

14.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重要内容。教育平等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权利平等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超越了身份制、等级制等将教育视为少数人特权的历史阶段之后,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之一。20世纪40年代《联合国人权宣言》规定“不论什么阶层,不论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1〕教育机会均等作为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主要是对在现代教育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的教育权利的关切和补偿,力求人人享…  相似文献   

15.
日本民族比较单一 ,经济发展也比较平衡 ,这使得日本社会在经济高度发展时期之后的一段时期里被认为是“平等社会”。因此 ,有关教育不平等方面的研究也不多。 艹刈 谷刚彦可以认为是日本近几年研究教育公平问题的第一人 ,通过他的分析会重新发现日本“平等社会”中教育的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以教与学为活动形式,有目的、有意识地促进个体价值观发展的实践活动就是价值观教育。当前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者时常戴着面具训导学习者;知性色彩浓厚、人文性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价值观教育的困窘乏力;学校价值观教育在方法与内容上有错位之弊;家庭与学校在价值观教育上未能拧成一股绳。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是:转变教育者的角色——由主宰者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倡导走向人本与体验的价值观教育;不断完善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加强家校协作。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民主不仅是一种国家制度,也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教育生活中,师生关系的民主不再仅仅指教师对学生管理方式的民主。笔者认为,民主型师生关系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互动建立起来的以“平等、自由、爱和尊重、对话”为内涵的人际关系。一、师生平等是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平等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的待遇,或泛指地位相等。在很长时间里,教师对学生的专制和压迫一直是社会声讨的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新的学生观已经形成,师生平等的呼声日益高涨。教师与学生的平…  相似文献   

18.
以“仁”为本是孔子教育价值观的核心,他主张把学生的“仁”德教育和培养放在首要地位。孔子的教育价值目标是“内圣外王”,“内圣”在孔子教育中集中表现为培养学生“君子”理想人格,“外王”即“弘道”,就是要实现个体向社会的超越,结束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混乱局面,实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的理想社会。社会本位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孔子思想及其教育活动表现出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发现,而个人道德养成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必须以国家、民族和社会为归趋。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任务是促进人的发展,包括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增强。教育强调人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从理论上摆脱了把学生作为“物”的客体地位,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人”与“人”的平等、和谐关系,对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科学健康的教学活动,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数歧视是指因学业分数较低或不合学校、教师规定的要求而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学业分数各有高低,这是极正常的。不论是为了选拔,还是为了发展,都不应歧视分数低的学生。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教育的公平原则将不断发展,不断丰富。基础教育是公共教育,在现代社会里,教育工作者应有一个基本的平等观念,应有一个基本的公平原则。“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是对这一原则的形象表述。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合格教育,学业成绩达到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