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新闻工作者新闻价值框架形成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价值框架作为新闻生产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基本新闻价值观,是架构研究中的热点,但对于新闻工作何以采用某新闻价值框架,其影响因素则鲜有研究。本文通过对新闻工作者随机抽样调查的数据的研究发现,新闻工作者的从业动机,新闻工作者对媒介的社会功能的认知与他们所采用的新闻价值框架有着高度的相关关系,并用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解释了中国新闻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价值框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方面,舆论监督不够;另一方面,新闻记者干扰司法的现象不少。这是目前新闻工作者“维权”工作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新闻记者行使舆论监督权,对于司法机关确保司法公正有着重要意义,受到司法机关的欢迎。但是,监督司法不是参与司法。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新闻记者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已摆在一方当事人的位置上,企图影响甚至迫使司法机关接受自己的主张。这就不是监督,而是干扰了。  相似文献   

3.
苏联新闻工作者协会是自愿参加从从事创作的社会组织,它把在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编辑部以及在通讯社和出版社工作的职业新闻工作者联合起来。协会拥有六万三千名会员。这是我国人数最多的创作协会之一。苏联新闻工作者协会遵照一九五九年第一次苏联新闻工作者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进行自己的工作。在苏联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前举行的州和边区的组织的总结工作改选会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者要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这是我国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对青年新闻记者提出的具体要求。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在独家新闻事件愈发缺失的今天,将一个普普通通的社会事件做到让观众耳目一新,是对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工作技能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实时讯息要求的不断提升,对于新闻传递的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新闻记者作为实时讯息传递的媒介,能够通过一定的采访技巧来获得信息以达到采访目的,使人们获得最及时、最具真实性的新闻内容。而采访作为新闻记者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能够有效地帮助新闻记者顺利地完成信息获取的工作,并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通常来说,新闻采访的工作开展需要分为三个步骤:前期准备、过程提问以及记录总结。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采访技巧,并对目前新闻记者采访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够引起更多新闻工作者的思考以及对新闻工作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人们的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复杂。怎样引导新闻工作者正确认识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树立正确的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什么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就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新闻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所提出的特殊要求。它既是新闻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什么又是新闻传播伦理呢?新闻传播伦理是新闻工作者在职业工作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职业道德底线。作为新闻工作者,在对突发事件进行新闻采访报道活动时,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素养,恪守新闻报  相似文献   

8.
新闻工作者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新闻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9.
关注一线新闻记者的生存质量是近一段时间逐渐被关注的话题,伴随一系列关于媒介工作人员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媒介内部开始关注这个自身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两个发人深省的调查报告作为新闻传播学界的旗帜人物,陈力丹在《2004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二个新鲜话题》一文的第一部分便提出“两个新闻从业人员的调查报告发人深省”。文中该部分引用2003年新浪网“媒体从业人员工作生活状况”网络问卷调查报告的结果,用陈力丹本人的话讲“,尽管网上调查难以代表整体,但是调查的结果还是不能不让人震惊”。在另一份《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0.
屈济荣  杜雅婷 《今传媒》2010,(12):106-107
《美国新闻史》在叙述美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史时,非常重视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其中包括女性新闻工作者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本文重点关注书中涉及女性工作者的部分,探讨该书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美国新闻史》客观地评价了女性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肯定女性新闻工作者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并支持女权运动。  相似文献   

11.
信息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今天的新闻工作者处在一个更为复杂的工作环境。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面对工作环境的压力,中国新闻工作者群体普遍存在焦虑情绪,而这种焦虑与从业者的媒介使用、个性特征(认知需求)之间存在关联。从媒介类型来看,网络、广播新闻工作者对个人和所属媒体的前景预期比报纸、电视的新闻工作者明显乐观。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不久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将近75%的美国新闻工作者每天使用互联网,而一年前这个数字是48%。 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副教授史蒂文·罗斯和米德尔伯格传播公司总裁邓·米德尔伯格进行的第六届媒介对网络的使用调查还表明,上网的新闻工作者每周在家里的上网时间为4.7小时,在办公室的上网时间为8.7小时。二分之  相似文献   

13.
羿克 《今传媒》2013,(2):24
主持人语:"对于新闻记者来说,通过调查报道来告知公众,揭露腐败和纠正错误,这是不言而喻的职责。"明尼苏达大学媒介伦理和法律教授珍妮伊凯如是说。近年来,随着进行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的呼声日益强烈,加强对司法的监督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由于媒体报道是舆论的主导,舆论监督主要通过新闻媒体的监督来实现,因此媒体监督已成为我国加强司  相似文献   

14.
钟淑珺 《新闻传播》2012,(9):186-187
新闻敏感和新闻责任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两大基本素质和要求。一个新闻工作者没有新闻敏感,就会把有价值的新闻漏掉,没有社会责任感,写出来的新闻就缺少分量。新闻敏感性是新闻工作者的外化素质,是反映一个新闻工作者工作能力的指标。新闻工作责任感是新闻工作者的内化素质,是通过新闻敏感性这个外在的指标体现出来的。新闻敏感性与新闻工作责任感,是互为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一、具有新闻敏感和责任感的重要性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期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指出:"一个不善于辩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没有‘新闻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这句话点明了新闻敏感对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连国强 《新闻窗》2012,(2):102-102
新闻工作是一项极其紧张、繁重、艰苦的工作。为应对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新闻记者往往24小时都处于随时待命况态中,随时准备前往新闻事件发生地采访调查,难怪有人说,"新闻是跑出来的"。同时,新闻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一种"自由职业"。新闻工作者常常要独立行动单兵作战,没有领导、同事在身边督促、检查,完全凭着自己的觉悟和职业道德意识自觉地行动。这就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具有很强的自觉意识和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16.
据报载,《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初稿)中对新闻媒体的监督权用专门条款明确规定:“新闻记者在预防职务犯罪采访工作过程中享有知情权、无过错合理怀疑权、批评建议权和人身安全保障权,任何单位和履行职务的人员应当配合、支持,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赋予了新闻记者掌握事件真相所必需的四个方面的权利。这个规定,保证了新闻舆论这一重要监督形式监督功能的发  相似文献   

17.
张林栋  姜末 《记者摇篮》2009,(10):20-21
新闻记者有“无冕之王”的称号,这是新闻工作者的荣誉,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在从事新闻工作近十年的经历中,我们有这样一种体会: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不断增强个人政治素质,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无冕之王”。  相似文献   

18.
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对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不容易的。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新闻记者更要重视掌握这门基本功。我是经历了一番“折磨”。重新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的。  相似文献   

19.
新兴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对传统报刊、广播、电视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为了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新闻记者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而有些记者冲破职业道德底线的做法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影响了新闻记者的社会信任感。因此,需要对目前我国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失守的原因并研究对策,净化新闻传播环境和内容,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成为全体新闻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和追求。  相似文献   

20.
浅析广播新闻采访的地位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就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报道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记者就是调查研究的专业人员。只要是稍微有一些实践经验的新闻记者就会有这样的体会;新闻写得好不好,反映得深不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一位有资历的新闻工作者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