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9.《乐府纪闻》曰:韦庄字端己,著《秦妇吟》,称为"秦妇吟秀才"。举乾宁进士,以才名寓蜀。蜀主建羁縻之,夺其姬之善词翰者入宫。因作《谒金门》"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云。后相蜀,有《浣花集》。(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上卷,页971) 此则乃杂凑成篇。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云: 蜀相韦庄应举时,遇黄寇犯阙,著《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时人号"秦妇吟秀才"。宋张唐英《蜀梼杌》卷上云:  相似文献   

2.
一字之师     
郑谷是唐朝的诗人。他七岁就能作诗。有一次,老诗人司空图前来拜访他的父亲,看他聪明,就问:“你读过我的诗没有?”郑谷闪动着大眼睛说:“您的《曲江晚望》有两句:‘村南  相似文献   

3.
一字之师     
唐朝和尚齐已,爱写诗。一次,他写了一首叫《早梅》的诗,其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为了使自己的诗句准确、生动,就去请教他的朋友郑谷。郑谷看了说;“数枝”不足以点明“早”,不如改为“一枝”。齐己虚心接受了。后人称郑  相似文献   

4.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朝诗人杜牧咏扬州的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坐落在扬州风光旖旎的瘦西湖畔。毛泽东手书杜牧诗碑立于其中,成为该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唐朝宰相李林甫,居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相位十九年,权势熏天,作恶多端,专搞阴谋害人,巧于逢迎上意,争宠固权,精于机术,有“口密腹剑”之称。但他腹中却空无学术,其文墨水平“仅能秉笔”,平时撰文题词均由文士“代为题尺”。牠甚至连《诗经》都没有读过,这在以诗取士的唐朝,殊难相信。《旧唐书·李林甫传》记载:“林甫典选部时,选人严迥判语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识‘杕’字,谓吏部侍郎韦陟曰:‘此云“杖杜”,何也?’陟俯首不敢言。太常少卿姜  相似文献   

6.
(一) 1980年新版《辞海》有“楸枰”一条,释文说:“旧时多用揪木制棋盘,因称棋盘为‘楸枰’。温庭筠《观棋》诗:‘闲对楸枰倾一壶。”同书又有“弈揪”一条,释文说:“棋枰;棋盘。段成式《观棋》诗:‘闲对弈楸倾一壶。”查1947年旧版《辞海》也有这两个辞条,释文各如下列: “棋局也。楸木质甚坚,昔人以之作棋枰,故云。温庭筠诗:‘闲对楸坪倾一壶。”——楸枰“谓棋枰也。段成式《观棋》诗:‘闲对弈楸倾一壶。”——弈楸可见新《辞海》这两个辞条的释文是沿袭旧版而来,释义简明易懂;只是两处所引同一《观棋》诗,一谓温作,一谓段作,稍使人疑惑。《全唐诗》第575至583页为温庭筠诗9卷,《观棋》是第9卷最后一首,题下有小注6字:“一作段成式诗”。  相似文献   

7.
“标兴”是《毛诗故训传》诠解《诗》篇时的重要手段。结合“韩诗”遗说看,“标兴”不是《毛传》所独有的特征,而应是战国儒家《诗》传中较为通行的解《诗》之法。韩、毛二家皆通过“标兴”来揭明各家“诗序”所阐发的《诗》旨,其对“兴”的标定和说解与“诗序”内容密切相关。《毛传》“标兴“和《毛诗序》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标兴”和“续序”共同起到阐释和细化“首序”的作用;第二,“续序”不存时,“标兴”有代替“续序”、增补“首序”的功能;第三,当“续序”已言明“兴”时,《毛传》则不再“标兴”。梳理和辨析“标兴”与“续序”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毛传》“标兴”的体例特征和思想义涵,《诗》学史上有关《毛传》“标兴”的主要争议也可据此得到理解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据说是太阳发生了爆炸,释放出那么一点点能量,热浪冲击地球,怪不得今年夏末秋初的天气这么炎热。于是,不少温文尔雅之士想到了“七月流火”: △“《邵阳公关》周末专栏在流火七月向您款款走来”(《邵阳日报》7月29日中缝) △“流火的7月,我和中国地质报记者……到405队采访”(《湖南日报》8月12日二版) △某报每月有一次由读者出题的命题诗征文,公  相似文献   

9.
打油诗的开创者该是唐朝儒生张打油。不少文人雅士认为他的诗歌油腻滑透,俚俗不堪。其实,张打油的“打油诗”,有些堪称珍品,即以他的成名作《咏雪》而言,我以为完全有资格选入《唐诗三百首》。有一年冬天,大雪飞舞,远山近水,全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瑞雪兆丰年,村民心里高兴,请张打油写首诗歌。张打油即景抒情,顺口吟咏:“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咏雪诗,看似平常不寻常。它全篇写雪,却没有用一个  相似文献   

10.
意尽则止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这是一首不合格的应试诗。公元七二四年,唐人祖咏应进士试。唐朝以诗取士。规定凡应试者须写六韵十二句,至少也应写四韵八句。祖咏写的这首应试诗,显然不合规格。史称祖咏作诗长于写景,“用思尤苦”,“调颇凌俗”,以这首《终南望余雪》而言,写得也是蛮好的,有景有情,情景水乳交融。但考官不买帐,认为它只有四句,不合规格,祖咏不肯媚俗,只说了“意尽”两个字,不愿增添一字。考官万万没有想到,这首不合格应试诗,竟然冲破了时代藩篱。成为千古流传的诗篇。写诗做文章,人人强调意尽则止。其理不言而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史料》2006,(1):103-103
唐五代词人张泌《浣溪沙》十首,其九云:“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但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花间集》卷四)1931年鲁迅在读到这首词后,还译成白话诗:夜赶洋车路上飞,东风吹起印度绸衫子,显出腿儿肥,乱丢俏眼笑迷迷。难以扳谈有什么法子呢?只能带着油腔滑调且钉梢,好像听得骂道“杀千刀”!鲁迅是在《唐朝的钉梢》杂文中引出的,后收入《二心集》中。这首古诗今译的表现手法自成一格,值得玩味鲁迅一首译诗  相似文献   

12.
光明 《新闻三昧》2006,(4):27-27
春联称“副”不称“幅”2月3日《新民晚报》B6版《会走的春联》一文中,作者多次把“一副春联”说成“一幅春联”,这是不对的。“副”作为量词的第一义项通常用于成双成对或成套的东西,如一副眼镜、一副象棋等;“幅”作量词时通常用于单张的书画作品等。春联是春节时贴的对联,对联是由上下两联组成的对偶句子,因此春联或对联应该称作“副”而不是“幅”。是“福”不是“祸”1月26日《新民晚报》B6版《再读言志诗》中:“曹操的言志诗脍炙人口,令人百读不厌。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养怡之祸,可得永年’等句子已成为千…  相似文献   

13.
《入京》诗是明代民族英雄、诗人于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成语“清风两袖”即出自此诗。《辞海》《汉语大词典》等辞书的“清风两袖”词条如述及此诗本事,或称出自都穆的《都公谭纂》,或不注明出处;相关论文或读物引用此诗及其本事时,标注方式大致与《辞海》等辞书相类。经考,叶盛的《水东日记》才是著录于谦《入京》诗及其本事的最早典籍。  相似文献   

14.
意尽则止     
唐朝以诗取士,选拔进士时不考作文而考作诗。这种应试在诗的形式上要求很严,曾规定为五言六韵,即每句五个字,两句押一韵,共十二句。由于限制太死,导致形式主义。但是也有敢于破格的。如祖咏的《终南望余雪》一诗,描写雪后远眺终南山的情景,只有四  相似文献   

15.
我看《工人日报》2000年7月1日第四版,有首题为《镰刀斧头的辉煌》的诗,该诗中将“锤头”误为“斧头”。于是,我即写一意见寄给《新闻三昧》。不几天,该刊编辑即打长途电话给我说:“你的意见正确,表示谢谢!欢迎多提意见,帮助办好《工人日报》……”随后在当年第9期刊出我的意见,题为《是“锤头”而非“斧头”》。《新闻三昧》上辟有一栏目名为《三昧书屋》。我认为“三昧书屋”应为“三味书屋”才正确。因为“三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最初只称为《诗》,或《三百篇》,春秋时期被儒家学者尊奉为经,以后称为《诗经》,一直沿袭至今。书中收入了上起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下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保存到现在的作品共305篇。这些诗按乐调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经》中除了“颂诗”可能是专门制作的外,风诗和雅诗则是通过“采诗”和“献诗”、“陈诗”集中起来的。《诗经》的成集到底是谁完成的呢?这个问题涉及到“孔子删诗”说。  相似文献   

17.
《全宋诗》册一○卷五七九页六八○四张经《王质过洞庭》,出《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一引《岳阳楼集》。此诗又见《全宋诗》册四六卷二四九九页二八八九五王质,题作《过洞庭》,出同。核《永乐大典》原书,方知《全宋诗》张经处误以“王质过洞庭”为诗题,而《永乐大典》于此诗前引张经《岳阳楼集》录其《岳阳楼望洞庭》一诗,故有此误。另《全宋诗》册二五卷一四三三页一六五○六汪藻《尤袤大暑留召伯埭》,出《浮溪集》卷二九。《浮溪集》乃《永乐大典》辑本,此诗已不见于今存《大典》残本,实际当断为“尤袤《大暑留召伯埭》”。《全宋诗》册四三…  相似文献   

18.
印错的名字     
福建人民出版社的《护花小集》中有一篇《读<阿金>》,文中引了一句诗:“争奈微微识碔砆”。因为中间错了一个字,使得诗意颇难理会。这是元好问《论诗绝句》里一句出名的诗。元稹评价李杜,以为杜甫超过李白在于创作了长篇排律。元好问讥笑元稹这一观点,说他玉石不分,因云:“少陵自有连城壁,争奈微之识碔砆。”诗中“微之”,用的是元稹的字,而“之”字行草手写体与重字符号极为相近,排印本遂误作“微微”,把个人名错成宛似一般语词,使得这句诗不好懂了。  相似文献   

19.
“昨日黄花”何系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见不少报刊将成语“明日黄花”错写为“昨日黄花”。 在1999年5月14日《燕赵都市报》第十五版《走出消费的三大误区——家庭影院、数字电视和双频移动电话》一文中,最末一段有“而一旦各地均开通1800兆网。则这款机型早已是昨日黄花”句。读后不禁愕然。 “昨日黄花”若何?应是“明日黄花”之误。 “明日黄花”成语,出自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诗和词。苏轼在《九日次韵王巩》一诗中有“相  相似文献   

20.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日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