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媒体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影响力,没有影响力的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媒体。所谓媒体影响力,就是媒体通过传播新闻信息而实现的一种影响力。传媒影响力的本质就是它作为资讯传播渠道而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及相关的社会行为所打上的属于自己的那种“渠道烙印”。发行量、主动阅读率和传阅率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判断一家媒体的影响力参照的三个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2.
办媒体,最核心的工作是营造舆论影响力。舆论影响力,就是媒体以一种大众所喜欢的方式实现的吸引眼球、影响判断、引导行动的能力。吸引眼球是基础,影响判断、引导行动是目的,也是影响力最核心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著名学者喻国明在《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一文中指出:更本质地看,影响力是一种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表现为影响力的发出者对于影响力的收受者在其认知、倾向、意见、态度和信仰以及外表行为等方面合目的性地控制作用。传媒影响力是通过信息传播过程实现的。任何一类媒介(或一个媒介机构)的影响力,都是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广电媒介的传播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半岛都市报影响力逐步提升,达到了新的高度和起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舆论影响力新突破,对半岛人来说是一个挑战.结合半岛都市报当下在新闻采编方面的情况,我认为要实现舆论影响力新突破这一目标,仍然要坚持"内容为王". 以往虽然也经常提到"内容为王",把新闻产品当成是提高报纸影响力、舆论引导力的制胜法宝.但随着网站、手机等新媒体不断分散平面媒体的关注度,必须赋予"内容为王"新的内容.总体来讲,要实现舆论影响力的新突破,就需要在新闻采集的强度、新闻内容的广度、新闻报道的深度三个方面同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5.
研究如何提高地市党报影响力这一课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影响力决定经济力,影响力决定生存力,影响力决定发展力。地市党报受地域性的制约,其影响力受到挤压,发展堪忧。本文深入分析了地市党报提高影响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地市党报如何通过提高影响力实现由传统纸媒向地域性新型主流传媒转型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6.
网站影响力的界定 有关影响力概念,不少专家都给出了界定,本人比较赞同喻国明教授从传播学的角度界定这一概念,他认为"影响力是一种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表现为影响力的发出者对于影响力的收受者在其认知、倾向、意见、态度和信仰以及外表行为等方面合目的性的控制作用".传媒影响力是通过信息传播过程实现的,而网站作为第四媒体具备了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因此,网站的影响力应归于媒体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网站的影响力是指网站提供的信息、服务以一种自己的传播方式感染受众的能力,其本质是一种引导力,从而对受众在认知、倾向、意见、态度和信仰以及外表行为等方面的影响作用.从根本上认识新闻网站影响力的决定因素、形成过程及怎样驾驭使影响力转化成效益是当前新闻网站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节目将平民意识作为实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最直接、最有鲜活影响力的新闻实践,也是探索媒体与群众、社会与个人感情共鸣、心态同步,实现社会文化和谐繁荣的有效途径,增强平民意识、提高服务性已成为媒体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彭化义 《军事记者》2011,(12):29-29
致力于追求和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尤其是追求中心工作报道的影响力.是主流媒体和党报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其新闻价值和媒体传播功能的关键途径。新闻工作实践充分证明:新闻的思想力和新闻从业者的思想力.是支撑新闻尤其是中心工作报道质量、价值及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广播名牌栏目既有“注意力”又有“影响力”,是广播媒体价值的集中体现。在打造、维护名牌栏目过程中,应力避过分强调低层次的“注意力”,放弃更高层次的“影响力”追求。广播只有强化名牌栏目的影响力追求,才能紧跟时代,实现广播媒体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媒体是报业集团发展的根基。舆论影响力,是报纸产业的核心。当前,舆论影响力突破面临新的契机。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做新闻,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从政治政策上为我们提供了搞好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监督报道的依据,为我们实现舆论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什么叫“传媒影响力”?按照现有的社会理解,所谓影响力(Influence)是指“文化活动者以一种所喜爱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①其实,更本质地看,影响力是一种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表现为影响力的发出者对于影响力的收受者在其认知、倾向、意见、态度和信仰以及外表行为等方面合目的性的控制作用。传媒影响力是通过信息传播过程实现的,因此,其影响力的发生势必建立在收受者关注、接触的基础上,因此,传媒影响力从内涵上看,是由“吸引注意(媒介及媒介内容的接触)”+“引起合目的的变化(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的受动性改变)”两大基本…  相似文献   

12.
王飞 《青年记者》2014,(1):47-48
微博话语权,是指微博作者借助微博平台,通过文字、图像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和将信息向外传播并取得一定程度的影响力。所以,微博话语权可以相应地分为表达权和影响力。微博的表达权,强调的是一种微博作者话语的资格以及实现话语的可能性。微博的影响力,强调的是微博信息的有效传播以及微博信息影响他人的能力。在微博语境下,微博的话语权出现了表达权草根化、影响力精英化二元分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都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媒体的生命力所在。企业媒体具有媒体的共性特征,还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公信力与影响力的形成,除了取决于其宣传价值实现的程度,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其服务性实现的程度。因此,企业媒体强化自身的服务性特征,是一个内容涵盖较广的与时俱进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影响力,是媒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新闻价值的终级目标。坚持新闻舆论的影响力标准,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群众第一的唯物史观。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提高对新闻影响力重要性的认识,以扩大新闻舆论影响力来提高引导舆论的本领与水平,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两会”,都是各路媒体展示实力与特色的竞技场。在这场新闻大战中做出特色、做出水平、做出效果,进一步提升影响力,是媒体的必然追求。今年的“两会”报道,新媒体竞争尤为激烈,新华网着眼创新,提早策划,运用21种形式,多视角、多媒体、多语种地对这次盛会进行全面展示,报道形式创新实现新的突破,网络互动参与实现新的突破,报道空间实现新的突破,“两会”报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秦刚 《新闻记者》2001,(4):16-17
什么是媒体的影响力,媒体的影响力是如何发挥的?这是媒体人非常关心的两个话题,也是很难确定义的概念,笔者认为,媒体的影响力,主要是媒体通过自身的新闻采访活动和报道内容,对读者的思想观念及对事件的认知产生影响的过程,媒体影响力的基础是客观,公正,理性的报道,其效果是通过在最大范围内传播可信事实来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多元化经营,从办报纸到办传媒在报业市场竞争日趋加剧、仪靠广告单点支撑存在隐忧的新背景下,如何依靠自身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等方面的优势,拓展多元化经营是地市报化解风险实现腾飞的现实选择,也是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大众报提出,今年要突出办报本位,以“全力提升影响力,实现发展新突破”为事业发展的主线,把体现大报风范作为提升报纸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并以报纸影响力的新突破,进一步提升农村大众报的推动力和竞争力.一是唱响主旋律.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党的十八大和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的重要一年,是我国经济政治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  相似文献   

19.
跨屏营销的本质是回归消费者,以消费者为核心,实现广泛触达和影响力叠加。围绕核心引爆点有效跨屏营销,最终达到对消费者的深度影响,实现影响力的叠加和深化,从而达到品牌营销传播的目标。多屏时代,消费者的注意力是分散的,单一屏幕难以影响更多消费者,跨屏整合营销成为必然。无论是企业主主动需求,还是代理公司策略引导,都在走向跨屏  相似文献   

20.
"一稿独大"已不能成为新闻发布方实现影响力的良方,其组织话语权的盲目延伸成为了影响其传播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新闻发布方需要关注各类传播方式的特征并予以改进,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