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话理论、对话阅读观念已渐为大家所汲同,“对话式”阅读教学方式正逐步深入到语文教育教学中。但在具体的阅读行为中,如何在阅读过程中构建主体的和谐对话?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引导读者与文本直接对话,体现自主性”;“营造师生对话的和谐氛围,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把握生生对话的契机,激扬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造力”等有效方法,力求让学生在“对话”的天空中灵性飞扬!  相似文献   

2.
俞周萍 《考试周刊》2012,(67):43-44
传统的语文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困囿了对话的深层展开,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驰。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老师和学生只有把握有意义的"话题",在平等和谐、真诚开放的氛围中,通过学生与文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角度的充分"对话",倡导动态生成,引导自我反思,才能深层对话,享受阅读,实现师生和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清静 《成才之路》2010,(19):76-7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正是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研究、探索的舞台。学生可以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新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使学生面对文本能做到“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从而让学生在阅读对话中进行“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与文本展开积极的对话,发展学生的智慧,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一、尊重,让对话更和谐有效的个性化阅读应该是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对作者所提出的主题思想或文本  相似文献   

5.
赵阿丹 《广西教育》2012,(21):43-43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呢?其中,文本对话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的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阅读。  相似文献   

6.
<正>在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对话来学习课文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文本对话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学生通过文本对话才能整体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在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写"阅读批注"的过程中深入文本对话。所谓"阅读批注",就是指对文本的品味、鉴赏与评价,并在文本空白处及时地进行记录与分析,是一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建立信息通道,进行信息沟通,产生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可以以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等几种方式展开。阅读的精彩就是在这些对话的互动中产生的。一、在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中预设精彩教师通  相似文献   

8.
教师与学生对话,主要表现在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潜心体会本文。引导学生凭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的经验积累,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充分地深入文本,自由地发挥其创造性理解,读出自己个性化的感受与困惑,受到熏陶与感染。一、精彩导入,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导入新课时,我  相似文献   

9.
汤叶 《大学时代》2006,(11):116-117
新课程标准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话理论、对话阅读观念已渐为大家所认同,“对话式”阅读教学方式正逐步深入到语文教育教学中。但在具体的阅读行为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呢?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体现自主性”;“把握师生对话契机,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顺利地完成人本对话、师生对话”等有效方法,力求学生在“对话”的天空中灵性飞扬!  相似文献   

10.
陆燕 《新疆教育》2012,(23):34-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和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对话情境的创设,让师生和文本、编者进行有效的互动,在不断开展课堂对话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反思?到底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构建理想的语文课堂对话情境呢?1激发学生探索文本的欲望。让学生和文本有效对话文本中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创作出来的,但是读者在朗读作品的过程中对于艺术形象在脑海中进行了二次加工,赋予了艺术形象以新的意义。不同的读者因为其知识阅历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对于作品以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着个性化的理解。郑国民教授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要建立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阅读对话是丰富多元的,只有引导学生在多元对话中逐步深入,走进文本,走向作者,才能生成阅读活动的无限精彩。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主要从与课题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教师、同伴对话等方面对此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朱彩群 《文教资料》2012,(25):52-5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这一阅读理念,作者把阅读教学分为五个"对话"的阶段。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及评价性对话等,尝到阅读的乐趣,认识阅读的价值,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还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相似文献   

13.
孙秀娟 《西部素质教育》2020,(1):237-237,243
为了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根据阅读学习的特性,从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四个方面提出了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罗莉 《快乐阅读》2011,(14):26-2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已经走向"对话式"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对话中,主线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围绕主线的则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这种多重对话关系的和谐生成通过教师这个媒介去实现,因此,对话阅读教学实际上明确了对教师的要求,明确了教师在多重对话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话是阅读文本的方法之一,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质也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自我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本是一种对话的载体,交流的平台。文本内的对话,就是师生、学生的对话交流始终落在文本上,把文本分析落到文章的关键词、重点句、精彩段上,挖掘出文本潜藏的内涵,让学生从独自品尝到交流分析,在不断地与同伴,与老师的对碰中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6.
"对话"理念的提出,给予阅读教学丰富而鲜活的内涵。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而是多方参与的对话过程。学生、教师和编者与文本之间的阅读对话是课堂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和基石。本文将论述三者如何以各自特殊身份与文本展开阅读对话。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应从文本阅读的规律出发,结合对话教学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坚守人本精神,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体验生命,在构建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教学探索。对话式语文阅读的核心是心灵对话与生命体验。课堂流程中,强调话题的设置。课堂的重点和亮点在于文本阅读中的生命探索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文本对话是深入文本语言与文本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在很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的文本对话却存在"肤浅化"的现象,造成这一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只是采取单篇文本的"孤立化"教学。对比阅读是促进小学生深入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所谓对比阅读就是指对同一篇文章中相近的语言或者不同文章的相同  相似文献   

19.
李大江 《教书育人》2013,(11):23-23
“原生态”本指物质的初始形态,阅读教学的“原生态”,是指阅读教学的本真性、人文性和生活化,以师、生、本在阅读教学中建构的真实、自然、和谐为特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包扩“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如何实现阅读对话的原生态?本文试从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生活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巴西教育家弗莱雷指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使学生主体得到确立,要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要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要能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发展,要能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和点拨,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对话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确,“课堂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在具体的阅读环境中,如何开展精彩而有效的对话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