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黄梅戏、黄梅戏文化以及黄梅戏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讨论了黄梅戏文化资源研究、整理、利用的现状;阐述了黄梅戏文化资源分类的内涵、作用、意义;提出了对黄梅戏文化资源进行分类的五条原则:系统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分级分类原则,编号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黄梅戏文化资源分类体系,对于黄梅戏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数据库建设以及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戏剧不景气的情况下,黄梅戏发展前景如何?既是件令人耽心又让人充满信心的大事。“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口号,这是安徽省政府提出的振兴黄梅戏的有力措施。从去年省里举办的黄梅戏艺术年到今年五台剧目晋京展演来看,人们对黄梅戏的发展是持乐观主义态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黄梅戏的发展日新月异,剧目的思想内涵精深,演员表演艺术精湛,舞台设计美观精良。黄梅戏大部分曲调、唱腔深得广大群众喜爱,但是也有美中不足,如当代部分黄梅戏新创唱腔,丧失原有韵味,人们难以接受和传唱。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提倡"戏曲进校园",黄梅戏作为安徽地区富有特色的地方剧种也成为"戏曲进校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合肥市黄梅戏传承基地之一的中海原山幼儿园教师在开展黄梅戏教育教学的现状,发现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进行黄梅戏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邹慎 《科教文汇》2020,(6):42-43
黄梅戏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试图结合黄梅戏文化知识探讨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把戏曲文化中的文本、造型等深厚的戏曲素养融入语文教学,分析总结语文课程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语文教学与戏曲知识完美融合,展示艺术魅力,创新语文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的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的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的制约或限制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土地整理的内涵,重点探讨了适应于我国国情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原则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梅戏与采茶戏都属于打锣腔声腔系统,黄梅戏是一个音乐风格突出的剧种,是中国汉族地方戏曲,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黄梅戏与采茶戏这两个剧种之间既有直接的渊源,又有着很多的差异,唱腔是一个剧种的显著标志。本文就黄梅戏的唱腔谈一些体会与心得。  相似文献   

8.
黄梅戏唱词是介于口语和诗歌之间的一种语体。黄梅戏本戏唱词与诗歌具有三大共同点:追求押韵、注重节奏、允许突破口语语法规则。黄梅戏唱词应该属于语言特区,韵律是造成戏剧唱词成为语言特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4月28日,由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文联和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纪念严凤英诞辰80周年座谈会在合肥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臧世凯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万清,省政协副主席方兆本,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省政协原副主席龙念,省政府副秘书长张武扬,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郎涛,以及省直有关单位和安庆市有关负责同志、黄梅戏艺术界的代表等出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地方文献的种类及资源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做好地方文献征集、整理、开发和利用,有助于了解当地历史和现状,有助于继承和发扬当地特色文化,有助于地方经济、文化事业以及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论述了收集地方文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旨在为传统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中,提高隐性文化知识利用率、缩短知识重用的推理过程、准确传达文化内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分析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建立产品设计中审美、功能、情感需求与非遗作品的映射关系,对非遗知识进行结构化分类。采用骨架法进行知识本体的构建,Protégé软件实现本体的存储,完成了面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知识表示与知识检索的关键性问题,并构建非物质文化资源管理系统。[结果/结论]基于本体的非遗资源知识建模减轻了设计者知识推理过程,提高了产品设计文化内涵表达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对非遗资源的分类,必须遵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标准》,但这种分类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充分揭示非遗资源的特性和非遗资源之间的文化关联性,以建设承德地区非遗数据库为例,引入大众标注标引资源的方式来补充专家分类的不足:用户协作建设基础标签库,使用基础标签作为推荐标签,使用时间、空间、文化场所标签作为文化空间标签,由推荐标签等形成的高频标签作为专家分类的二级类目的备选,构建基于用户协作的非遗数字资源混合分类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学不能过分追求体系化。教学敏感是语文教师拓展课程资源、促进教学生成、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一种教学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敏感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关怀性的特征,对中小学语文教师内化教学实践、提升教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数字图书馆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图书馆的文化内涵以及推动数字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着重探讨了数字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亚南  郑家琪 《科教文汇》2012,(35):200-201
近年来首饰设计师们在内容、题材、材质等方面都在寻求中国古代文明的文化内涵.玉石作为中国人情有独钟的材质,历朝历代乃至当今社会都视为家中的宝物.所以古代的中国玉文化带给我们饕餮的文化盛宴.以中国古玉中丰富多变、具有深层文化内涵的云纹纹饰为题材,研究古玉云纹的宗教影响、内容分类以及历史渊源,来探索其对于现代首饰设计在内容、形制、题材、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突破创新表现.  相似文献   

16.
封志明  肖池伟 《资源科学》2021,43(11):2147-2159
自然资源分类对自然资源管理和资源科学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基于自然资源的科学内涵,通过追踪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从理论到实践,系统梳理与对比分析了自然资源的传统与经典、学理与属性、法理与管理等分类特征及其发展。综述表明:自然资源分类聚焦于学理、法理和管理三方面,在学理分类上国内外保持相对一致性,但法理与管理分类上差异较大;现行分类存在体系繁多、边界重叠、交叉重复等问题。国际上,20世纪初期以前单门类或特定区域资源分类研究已相当深入,自然资源分类成为资源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1960年代以来,日臻完善的资源科学学科体系推动自然资源分类研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地理学、资源学、生态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等分类思想“群星荟萃”,尽管迄今仍未形成统一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但已构成自然资源学理分类的思想基础。在中国,自然资源分类研究大抵以20世纪50—60年代开展的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为分水岭,单门类资源分类研究发展较快、综合分类体系初见端倪;系统性、综合性的分类研究始于20世纪末期,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成立及《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问世为重要标志,尤以自然资源属性和用途的多级分类方法应用广泛。目前国内总体处于统一自然资源分类探索阶段,在政策层面已得到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鉴于此,有必要科学认识和厘清不同自然资源分类的特征与作用,以期对自然资源分类标准化和自然资源管理现代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苗苗  周耕 《科教文汇》2012,(16):13-13,143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有强烈现实意蕴的大课题。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地方历史文化,并将其转换为课程资源,运用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与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实践中,不失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探索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下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对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自然资源的学理、法理和管理分类在资源管理上存在交叉重叠、分类标准不统一、不利于掌握资源家底等现实问题。通过深入剖析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内涵,认为新的自然资源分类应该以满足资源管理为基础,还要与现有法律有效衔接、与现有分类有效融合。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分类标准统一清晰、新旧分类有效衔接以及学理、法理、管理分类有机结合的分类原则,构建了面向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包括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53个三级类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9.
董梅香 《情报探索》2014,(7):96-98,101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固定资产的内涵,分析其区别于普通资产的特点,强调了加强文献资源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