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文化名人,都是善于烹饪的美食家。如宋代大文豪苏轼所创制的“东坡肉”脍炙人口,至今被列入杭州名菜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擅长做粥,在他众多的创作中,吟咏当年江苏、四川等地的佳肴美馔的就有上百首,其中有的还提出了一些关于饮食方面的独特见...  相似文献   

2.
戎昱是中唐诗人,生卒年代大约在744—800年之间。戎昱一生写下了100多篇诗文,其诗风继承了高适、岑参等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大多数诗作表现了其忧国忧民的心情。戎昱也写过不少边塞诗,其中《塞下曲六首》是一组描写边地征战的诗,《塞下曲》(其四)为:  相似文献   

3.
任崇岳 《寻根》2003,(3):127-132
河南省太康县古称阳夏,秦王嬴政二十三年(前224年)始建阳夏县,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更名为太康县,以迄于今。这里人杰地灵,特别是魏晋南朝时期的谢氏家族,更是人文荟萃。翻开《晋书》、《宋书》、《齐书》、《梁书》,便有一批阳夏谢氏名人跃入眼帘,他们中有东晋名相谢安、东晋宰相谢混(谢安孙);南朝宋宰相谢晦、谢,南朝梁宰相谢举、谢嘏;有在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的名将谢石、谢玄,武将谢尚、谢万;有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文学家谢道韫、被誉为“山水诗祖”的南朝诗人谢灵运、谢惠连、谢、谢瞻、谢晦、谢庄等。诚如宋代文豪苏轼…  相似文献   

4.
李健强 《寻根》2003,(3):100-103
在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中,把梅、竹合画一幅之上称为“梅竹双清”。但这一称谓起源于何时,是谁先提出的?翻检很多书籍也不能最后确定。早先,无论诗歌还是绘画,都是将梅、竹分而吟咏图绘的。咏物诗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出现很早,《诗经》中已有大量以花喻人的诗句,屈原更是遍咏香草,以比德君子。而咏梅诗最早应是南朝鲍照的《梅花落》、何逊的《咏早梅》,咏竹应是南朝沈约的《檐前竹》、谢的《咏竹》。直到元代才有以梅竹为题合吟于一首的诗作,有贡性之的《题翠竹红梅》,有泰不华的《题梅竹双清图》,这是见到最早以双清称谓梅竹的文字记载。从题目看…  相似文献   

5.
列夫·托尔斯泰十余载的创作生涯,为世人留下卷帙浩繁的文学遗产九十余卷。他以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为世界文坛增添了一位顶级文豪。此外,他还为后人留下不少优秀的中短篇小说、戏剧、政论等。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而相对鲜为人知的是托尔斯泰十分关心民众的教育,在图拉开办农民学校,为农民和孩子们写了几部语文方面的教科书,其材料都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民间创作,经托尔斯泰加工改写后写成的这些教科书成了俄罗斯人民喜爱的童话寓言作品。  相似文献   

6.
大卫雕像贝尔尼尼的一生虽然留下的自雕塑像极少,但是有不少作品中的形象都很象他自己。本页的《大卫》(1623)就有他的影子。这是一尊充满热情和意志力量的雕像,这个正处在旋风般运动中的大卫已和米开朗基罗所作的庄  相似文献   

7.
我國飲酒和飲茶的風習歷史悠久,酒和茶在飲品中具有最重要的地位. 酒的種類繁多,風味各殊,其最本質的成分是都含有酒精即乙醇.酒精是大自然的賜予,含糖分的水果只要經過酵母菌的分解作用就能生成酒精.唐代蘇敬《新修本草》說,作酒用麴,“而蒲桃、蜜等酒獨不用麴”.不用麴的自然發酵之果酒在原始社會中已經出現,人類只有通過它才第一次接觸到酒精,所以這個階段必不可少.《淮南子·說林》中有“清醠之美,始於耒耜”的說法,以為最初的酒就是糧食酒;這在認識上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8.
《寻根》2017,(2)
正金元好问《德华小女五岁能诵余诗数首以此诗为赠》中有:"牙牙娇语总堪夸,学念新诗似小茶。"自注:"唐人以茶为小女美称。"然而,现有唐代文献中鲜有茶为女子美称的记载,宋以来文献中则不乏其例。宋范公《过庭录》:"刘贡父知长安,妓有茶娇者,以色慧称,贡父惑之,事传一时……  相似文献   

9.
宋伯胤 《寻根》2006,(1):83-87
最近读日本文学修士冈仓天心(1862~1913年)在明治三十九年(1905年)写成的《说茶》中文新译本,东京大学藤田一美教授在题写《致中国读者))代序中说,这本书和中国读者见面。“就像回娘家的姑娘似的”,但“真是太晚了些”。其实,早在1942年,我国学者已经看到这本书,并且译为《茶之书”。书中关于唐代茶文化,主要是以陆羽及其《茶经》为张本,天心先生明确指出:第,“茶。开始是用作药材。后来就成为饮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宋代杰出书法大家米芾、苏轼、黄坚庭、蔡襄,并称"宋四家",代表了宋代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如此排列当以其书法影响大小而论,若以时间顺序,蔡襄无疑系米芾、苏轼、黄坚庭的前辈。其中,米芾书法以超逸取胜,苏轼书法以气势取胜,黄庭坚书法以诗境取胜,蔡襄书法以古趣取胜。  相似文献   

11.
茶疗拾零     
茶疗拾零任彩元我国产茶历史悠久,茶作为一种饮料,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对于茶叶的发现与药用价值,历代学者都推神农。《神农本草》是我国有关茶叶记载的最早书籍,书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的药用经神农发现解毒作用后,历代医家...  相似文献   

12.
茶圣陆羽与信阳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夷 《寻根》2009,(3):132-136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茶文化奠基人,因其著有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被尊称为“茶圣”。据民间传说,陆羽在写《茶经》前,曾对申州义阳郡钟山县(今信阳市平桥区、泖河区一带)、光外黄头港(今光山县杏山、独山一带)、固始祁门山(今固始县段集乡齐山一带)等地的茶叶茶事做过考察。  相似文献   

13.
茶与宗教     
茶与宗教葛波茶的历史,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而宗教的兴盛,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茶与宗教的关系至密,传说、佚事和记载甚多。古代汉族流行道教,宣扬"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仙翁"道士择名山胜境修道,也有不少人就地种茶饮用或施舍。"仙...  相似文献   

14.
王僧虔《诫子书》与南朝清谈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齐书》卷三十三《王僧虔传》末有一篇《诫子书》,是魏、晋南朝清谈史上的重要文献。但这篇文字颇多难解之处.虽先后有不少学者曾加考订,仍留下了一些待决的问题。本文想对其中几个具体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考察,以供研究清谈史者的参考。兹先摘录其有关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茶经》作为中国茶业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它在中国农林业史上的地位可想而知,但《茶经》中所蕴含的思想却少有人提及,就算提及,也多以中庸等思想为主。例如孙长龙谈及《茶经》中的儒家思想时,就从中庸入手,认为茶不仅具有中正、平和的气质,而且人们通过饮茶能够达到消除烦恼、平和心境的目的,这些特性与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思想相契合;儒家思想要求人可以运用中庸之道来作出不偏不倚的观察和对待,这也正  相似文献   

16.
顾春 《华夏文化》2000,(1):40-40
几千年来,茶一直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才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但与此同时,饮茶并不只是一种生理需要,它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无数诗人、画家为我们留下大量以茶为主题的诗、歌、书、画。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对“茶”字起源的考证,则是对茶文化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于"《春秋》书法",历来论者甚众,观点纷呈。苏轼有一系列论文探讨了《春秋》中相关记载或表述的"书法"问题。苏轼之论"《春秋》书法",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其"《春秋》书法"观不仅有对先儒尤其是"春秋三传"的批判吸收,更有自己的独到发明。苏轼认为,孔子作《春秋》,褒贬历史事件与人物,均以"礼"为评判准则。作为孔子思想学说的坚定拥护者,苏轼论析"《春秋》书法",探究圣人之意,亦以"礼"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曲彦斌 《寻根》2013,(2):58-64
《义山杂纂》又常常简称《杂纂》,两者既是一回事儿又不是一回事儿。《义山杂纂》专指由唐代诗人李商隐分类辑录歇后语等俗语的专书。《杂纂》可作为其简称,但更主要是指发端于《义山杂纂》并包括其在内的历代续仿之作,例如唐代的《敦煌写本杂钞》(佚名),宋代的《杂纂续》(王君玉)、《杂纂二续》(苏轼),明代的《杂纂三续》(黄允交)、  相似文献   

19.
雷响茶     
"雷响茶"是一种烤茶.白族老人每天早上、中午、下午三次都习惯在火塘边饮用"雷响茶".烤茶所用的砂陶罐,黄皮梨般大小,有把,有嘴,放几片茶叶进去,慢悠悠地反复在炭火上转来转去烤,翻来复去地抖动,所以又叫"百抖茶".待茶罐中的茶叶香气扑鼻,才把滚烫的开水冲进去.这时,小茶罐里就"咕碌碌"地响起来,其声颇似远处隐隐作响的春雷,故名"雷响茶".  相似文献   

20.
记忆中有两句古诗“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先占一枝春。”向诗的悬挂处——北京吴裕泰国际茶文化创意产学研平台的高人讨教,原来是在咏茶,咏那阳春三月如雀舌般的嫩叶,咏那明前先占春色的西湖龙井茶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