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浩 《中国语文》2016,(4):405-414,510
光杆NP和"一个NP"可以表示类指,但是同位复指式"人称代词+一个NP"并非类指,而是表示类同的个体指。它的构式语义可以概括为说话人对人称代词所指对象作为范畴典型成员的主观认定。该构式经常出现于反预期语境,即事实上人称代词所指对象往往是所在范畴的非典型成员。客观现实与说话人主观认定的鲜明反差,便产生强烈的语力,这是同位复指式"人称代词+一个NP"语用功能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2.
人称代词“你”、“他”的虚化可按其虚化程度分为三类:“你”、“他”的活用;“你”、“他”的虚指和“他”成为指称标记。这实际上是一个由实词到虚词再到只有语用功能的附着形式的语法化过程。它遵循语法化的渐变性、单向性、并存性原则,体现了现代汉语口语中人称代词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3.
德昂语的指示代词主要有三个,分别是"nei(潞江坝),nen(勐丹),ka(镇康)"表示"这,这个,那,那个"的意义,其基本特征为指称代词。但由于语境的不同,其意义和功能产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分析该指示代词的语法功能,揭示德昂语指示代词的基本语用功能:信息传达、态度标记、语法标示功能等。  相似文献   

4.
姓名和人称代词构成同位短语可以有两种形式:“姓名+人称代词”式和“人称代词+姓名”式。两者的区别是:“姓名+人称代词”式只起一般的指称作用,语用上除具有同位短语共有的复说强调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舒缓语气作用;“人称代词+姓名”式除了具有一般的指称作用和复说强调功能外,在语用上还具有指别性的强调突出作用。因此,“姓名+人称代词”式在言语交际中较少被人使用,接受度较弱;“人称代词+姓名”式在言语交际中较多被人使用,接受度较强。  相似文献   

5.
话语中人称代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话语交际中,人称代词起指称作用时具有特指,泛指,照应功能;语用上,人称代词的变异或错位表示不同的语用意图;修辞上,人称代词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交际关系的疏密并能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身份工作模式,引入成员分类机制概念,以医药商务会话录音转写为语料,探讨专家身份建构 的指称策略使用情况。研究发现,(1)医药商务会话中咨询专家通过人称代词的使用以及他称和自称的相互投射实现 专家身份建构;(2)前者包括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和单数的主格与属格,其指称用法分别表现为机构型、专家型、引用型、 互动型、病患型以及专家型、结构型、引用型和病患型;(3)后者则通过自称和他称身份标记语完成对专家身份建构的 投射。本研究认为,可以在身份工作模式下对人称代词和社交称谓的使用进行解释,它们的使用与成员分类机制一起, 构成说话人进行身份工作而采取的修辞策略,或谓之说话人实施的身份修辞行为。  相似文献   

7.
表达主体,即会话中话语的发出者,在交际中会选择使用多种语言形式来指称自己,这称为自我指称。本文从人称代词、名词短语、语法结构等指称形式入手,力求对现代汉语中的自我指称及其语用功能作系统地说明。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语用的视角出发介绍语用身份的概念及相关研究并探讨第二人称代词"你"如何因语言的可变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而动态构建语用身份。提出"你"除了指称具体交际语境的听话人还可以用于构建说话人身份、第三方身份、共指身份、泛指身份及虚化身份,以及考量"你"的这些变异形式如何顺应交际需要以传达说话人特定的语用意图,从而得以构建其语用身份。  相似文献   

9.
今文《周书》的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代词“我、予、朕、(印)”4个,第二人称代词“尔、汝、乃、而”4个,第三人称代词“厥、其、之”3个,同时还有“某、自、己、人”4个特殊指人代词,人称代词种类齐全、指称功能完备且出现分工互补之势.今文《周书》人称代词的总体特点是周代的时代色彩鲜明,人称代词和名词共现构成同位语的现象常见,人称代词在使用中已显示出谦恭礼让的文化色彩.这些特点为从语言角度验证今文《周书》的语料时代问题及真实性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同时也为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语料,发现今文《周书》一些人称代词的用法及语用功能与过去学界认为的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用法及语用功能有不一致的地方,这为重新认识上古汉语这些人称代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自建的容量为32.5万字的英、汉语通俗歌曲歌词平行生语料库,对比统计英汉两种语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发现歌词语篇中第一、二人称代词占绝对优势,指称主要依靠文外照应。  相似文献   

11.
英汉第一人称指示语复数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称理论的语用学转向,为人称指示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人称指示语虽然属于语言中比较封闭的系统,但其标记性用法会产生许多不同的语用功能。文章从语用的角度,对第一人称指示语复数we(我们)的标记性用法产生的语用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考察了泰国学生汉语叙述体语篇中的人称指称,分析发现三种人称指称存在偏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其偏误包括名词误用为代词,名词误用为零形式;代词,其偏误包括代词误用为名词,代词误用为零形式,反身代词的误用;零形式,其偏误包括零形式误用为名词,零形式误用为代词.同时,针对这些偏误现象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分析了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发现其不仅仅发挥着"真"指称作用,而且还常常用于"假"指称。人称代词的指示功用与语境紧密相关,在不同的语境中指代对象和范围不尽相同。通过对人称代词的指代情况进行语境分析,希望能够对理解人称代词在不同语境下发挥的指代作用以及取得的话语效果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和越南语的称谓语系统中,人称代词是差异最大的称谓形式。汉越人称代词一般都可以分成三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现代汉语最常见的人称代词有"你"、"我"、"他"、"她"及其复数形式。越南语人称代词有专用类和借用类,光专用人称代词就有十多个,其复数形式很复杂。在使用方面,汉越人称代词都受权势关系、礼貌原则的限制,但是受限制的程度不同。论文主要基于汉越人称代词形式和语用的分析指出两者的异同并提出汉越人称代词互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称指示语是指示语的一个基本类型。自我中心性是人称指示语的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国外学者们提出了“移情等级”的概念。文章主要研究不同类型人称指称表达武的移情功能差异,以及人称代词和人称名词两类指称表达内部.不同小类之间的移情功能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关于代词重叠现象的研究相对薄弱。对荣河话中的人称代词和疑问代词作出简要分析的同时,也了解到了荣河话中关于代词重叠的特殊用法。荣河话中人称代词的单数和复数形式都可重叠使用,对所指代的人称起到强调的作用。荣河话中的疑问代词按指称对象可以分为六类且都可重叠使用,疑问代词的重叠根据语用场合的不同,表达不一样的隐含义。  相似文献   

17.
人称代词是代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中较为特殊的词类,其特点在于:人称代词没有实体意义,在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指称对象,它的具体指称总是寄寓在言语行为进行的具体语境中或连贯性话语之中,它在言语中的作用是指示功能和照应功能,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主要行使指示功能,而第三人称则主要行使内照应功能。  相似文献   

18.
单、复数在有"数"范畴的语言中是一种语法范畴。在无"数"的语言中至多是一种语义范畴。然而,复数单用或单数复用可能会收到特殊的语用效果,如:复数单用具有谦敬功能;单数复用具有贬抑功能。而这些语用功能中,最常见的是复数单用的谦敬功能。从此角度可以解释诸如第二人称单数代词向第二人称敬称代词的语法化、能指与所指非对应式第三人称代词回指现象、阜宁话中的"侬家"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对别人的尊敬等很多语言现象,也可以预测语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今文《周书》的指示代词包括近指代词、远指代词、无定指代词和旁指代词四类。从称代范围、格位选择、句法功能和发展变化情况等方面对这些指示代词进行了全面考察,分析了今文《周书》人称代词的语用功能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离石方言人称代词由三身代词和其他代词构成,有单复数之分,且表现形式多样。离石方言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与语用功能,与普通话的人称代词相比,展现了其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