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不解之缘     
我这一辈子,和广播结下了不解之缘,个中味道,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二十年前,当我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喜欢听广播,  相似文献   

2.
声屏博客     
段丽敏:白天很懂夜的黑晚上养成了听广播的习惯,有些好节目会让你感觉比梦还要香甜。想想自己做广播,是上午的两档娱乐节目,就是风格亲切、充满激情的那种;而喜欢的则是晚间节目,关于人生话题类的,聊聊生活的点滴、介绍好书,总而言之越深刻越好,越哲理越好。似乎白天是快乐的,晚上是思考的。白天自己做节目,尽量给别人带来享受,晚间当听  相似文献   

3.
《河北广播》2006,(1):10-12
几年前,相信电台的同事们都有过这样尴尬的经历:当你登上一辆出租车,告诉司机去河北电台的时候,伴随着发动机欢快的轰鸣,你会惊异地发现,出租车正在向电视台驶去。在你费尽口舌解释之后,总会换回司机师傅一句:“哦!电视台老院”的回答。当我们把这一尴尬当成笑话讲给别人听的时候,每一个广播入的笑容中都包含着苦涩,每一个广播入的心中都在流泪。弱势、低谷几乎成了广播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4.
记得小时候,听广播剧是我放学之后最有吸引力的事情。每天放学以后,回家放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广播,边吃饭边听,边写作业边听,甚至边玩边听,那个时候都是小短剧,有的剧目反复重播我也反复听,百听不厌。广播剧打开了我少年时的眼界,可现如今你要想打开广播就能听到广播剧,无疑是一种奢侈的渴求。  相似文献   

5.
柳萌 《传媒》2003,(2):34-34
在电视如此普及的今天,你还听广播吗?如果听,而且是个文学爱好者,在万籁俱寂的午夜,请你不妨打开收音机,把频道锁定在《子夜星河》节目上,就会听到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在几位朗诵家的朗诵中,常常会有一个雅正大方的声音,像一种美好的磁力吸引住你,让你的心灵受到震撼。这时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噢,文学作品通  相似文献   

6.
张大宏  慕君霞 《记者摇篮》2004,(3):55-55,52
只要你留心,平日里时常会碰到这样的事,当有人说在报上看到了什么,或者从广播、电视里听到了什么,马上就会有人提醒你,别听他们瞎说,那都是糊弄人的。说这话的人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却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一条可怕的信息,那就是受众对媒体的不信任,也就是说媒体的公信力遭到受众质疑。  相似文献   

7.
当你打开收音机,听到熟悉的开始曲,然后是:“英斯科广播电台!俄罗斯之芦广播电台!”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在你耳边回响的华语广播不是发自遥远的莫斯科,而是从哈巴罗夫斯克市传出的声音呢!因为这里可覆盖南亚和美国的西海岸,比莫斯科早七个小时播出。无论你是否知道,这里的对华广播已经存在整整62年了。  相似文献   

8.
大家很喜欢听每天早上6点30分的新闻联播节目。其原因除了新闻本身的吸引力之外,这个节目的开头、结尾两个“内容提要”实在使人倍觉高兴。听了开头的“内容提要”,如果没有时间听完半小时的广播,也不至于对国内外大事变成聋子。如果收音机开晚了,开头一段没有听到,那末,结尾的“内容提要”就会给你适当地补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替听众想的真是周到! 从广播想到报纸。怎样把报纸办得更吸引  相似文献   

9.
作为听众能够参加今天的座谈会非常的高兴,听到各位专家对河北经济广播的独到的见解非常的高兴。我喜欢经济频道很长时间了。我听广播的习惯是在厨房里放一个收音机,早晨起床打开,中午进厨房也打开,晚上也打开。还有,再听的时候手机有收音机的功能,在上下班的过程当中听。我对经济频道最熟悉的节目应该就是《北方快车》。《北方快车》这么多年了,它的口号喊的非常响。  相似文献   

10.
凭声音传播的广播,听众接收时靠的是耳朵,人的耳朵在人的一生中,由于经常靠面对面的接触声音,形成了爱听这种说话方式声音的习惯。喜欢的就专心听,不喜欢的就不听,听不懂的就反问。老舍先生曾说过:耳朵不像眼睛那么有耐心,听到一个不爱听的字或一句不易懂的话,马上就不耐烦。这就是说作为广播声音的传播者播音员,播送稿件就应该具有像说话一样的特点。这样才能使听众感到:广播就是他对面的说话人。  相似文献   

11.
记得小时候,听广播剧是我放学之后对我最有吸引力的事情。每天放学以后,回家放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广播,边吃饭边听,边写作业边听,甚至边玩边听,那个时候都是小短剧,有的剧目反复重播,我也反复听,百听不厌,广播剧打开了我少年时的眼界,可现如今你要想打开广播就能听到广播剧,无疑是一种绝对奢侈的行为。现在,电视剧每年都以数以万部(集)的不减势头推向屏幕,很多剧目如过眼烟云甚至从来都不曾面世就成了  相似文献   

12.
刘华栋  王朝朋 《中国广播》2006,(3):57-58,61
广播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始终是深受市民青睐的媒体。尽管新的媒介形式不断涌现,但青岛市民对广播的喜爱依然根深蒂固。清晨,你可以看到许多市民一边跑步一边听广播,上完早自习的中学生在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到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传媒网社区的传媒学术论坛上,曾有个帖子:“如果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形容广播的特性,你的答案是什么?”大家的回答是“流动”、“随时随地耳听八方”、“在车上听、走路听、去北极听、上珠峰听、上班听、做饭听、走着听、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听”。这就是广播的独特优势,即移动性和伴随性收听。  相似文献   

14.
王伟 《河北广播》2006,(4):60-61
“十年前,我还在上中学,一天无意中打开收音机,听到《灯火阑珊》这个节目,由此我认识了李爽、黄迪、重阳……于是每天晚上听收音机便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听《灯火阑珊》也便成了习惯。十年后,我走进了河北电台成了一名主持人,当我在直播间的时候,我知道还有他们的声音在飞扬……”,这是我在河北生活广播庆祝“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建台55周年特别节目”时录制的一段话,道出了我从一个广播“FANS”到广播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07,(12):39-39
晚上齐成了听广播的习惯,有些好节目会让你感觉比梦还要香甜。想想自己做广播,是上午的两档娱乐节目,就是风格亲切、充满激情的那种;而喜欢的则是晚间节目,关于人生话题类的,聊聊生活的点滴、介绍好书,总而言之越深刻越好,越哲理越好。似乎白天是快乐的,晚上是思考的。白天自己做节目,尽量给别人带来享受,晚间当听众,享受着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这就是“乐在其中”。有的时候,生活当中的我们也是如此——可以溶入其中,也可以跳出来看看,思考后再跳回去。这样的人生是智慧的。  相似文献   

16.
通常情况下,广播记者在听众面前要比报刊记者在读者面前“曝光”的机会多,录音通讯、录音新闻、现场报道中人们常常会听到记者的声音。常言道:“听其声,知其人”,因此,广播记者“开好口”尤为重要。 在一些录音新闻的报道中,我们时常会听到一些记者的提问,不是傲气十足,就是嗲声嗲气,两者听起来都让人不舒服。还有的记者由于事先准备不充分,提出的问题含糊不清,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17.
当你在编写广播稿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听众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作为一个广播工作者,要把工作做好,就要努力去研究广播的特点,研究我们服务的对象——听众。当我们在编写广播稿件的时候,就要注意通俗化、口语化,适合听众的收听。听众是在什么情况下收听广播呢?有组织  相似文献   

18.
记得还在大学读书时,老师曾说: “你们将来要去办广播。广播是给人听的,人们有选择权。你办得生动活泼,他听;你办得没有特色不吸引人,他可以把收音机关掉,不听。因此,你想让人家听你的广播,就要充分发挥广播所固有的特点,一定学会掌握手里的话筒。就是说不会运用话筒,不能算是完全合格的广播记者。”  相似文献   

19.
聘用朋友有什么不好?很多人不理解.是啊,在你取得成功的时候,有朋友和你分享喜悦;在你苦恼的时候,有朋友听你诉说;在你遇到困难时,是朋友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为什么不能聘用朋友?我们的回答是,当朋友变成了你的员工,当你变成了朋友的上司,那么,这种关系就会增加你的管理难度,因为,当朋友有了错误时,你碍于面子而不愿批评他,结果,其他的员工便以此为榜样,他们会说,同样的错误,你为什么不批评某某而专门批评我.在这种背景下,你又怎么能让你的部下心服口服?你的事业又怎么可能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广播疆域不再是电波所及之处!!而广播也不仅仅是只能用来听的……广播不仪仪是用来听的,它还是被用来使用与玩耍的?这个观点会不会让你觉得难以置信,其实,这一切止在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