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封建时期,孝道被统治者作为思想统治的一种工具,是一种缺乏人情味的畸型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在对封建孝道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孝道观。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旧观念的交替,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等都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倡导“孝道”这一传统美德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前期,列强为了把中国永远变成其殖民地。为了维护侵华权益,极力破坏和镇压中国革命。维护其侵华工具——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在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这一问题上,列强和中国反动政府的政策是一致的。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对中国革命的镇压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孝道与亲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在中国古代具有十分宽泛的内容。中国传统的孝道是指一定范围的行为规范,包括对父母和祖先表示尊敬、顺从以及维护父母的名誉和社会地位,无论自己健康或生病都要照顾好父母。  相似文献   

4.
孝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挑战进行探讨,提出传统孝道具有维持家庭稳定、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孝道在中国古代具有十分宽泛的内容.中国传统的孝道是指一定范围的行为规范,包括对父母和祖先表示尊敬、顺从以及维护父母的名誉和社会地位,无论自己健康或生病都要照顾好父母.  相似文献   

6.
谥号加孝,是对皇帝孝行统治的一种评价。唐前期皇帝在继承汉朝孝治天下的基础上,把皇帝孝行和孝行统治这种意识自觉发展到孝行观,通过对唐前期皇帝谥号的变化分析可知,谥号加孝、躬行孝道和孝治天下,是从名位制度到实践层面对皇帝孝行观进行阐释,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皇帝实行孝行统治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儒家孝道的等级分层及其施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孝道伦理的创建发展中,儒家学者为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设计了不同的孝道内容及行孝方式,儒孝伦理被具体化解为天子之孝、人臣之孝、庶人之孝等多序列等级分层.不同等级的孝道分层,各有不同的行孝内容及行孝标准,在儒家"孝治"施政的统治秩序中,体现着各不相同的社会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8.
最初朴素的孝亲意识重在拜祭祖先和敬老养老,原本并未包含绝对服从君长的要求。自孔子创始为孝文化灌注以忠顺原则为核心的价值精神,从而为后来中国父家长制式的专制统治贡献了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策略——儒家孝道伦理。儒家孝道伦理体现了传统父家长制的家庭伦常与专制政治纲纪的紧密结合,构成中国专制主义等级统治的思想基础。虽然它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但毕竟有违近代自由、民主、平等精神,今天仍必须进行更深入的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9.
苟子所处的时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重大的转型。各国变法相继完成。血缘政治向地域政治过渡,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开始建立,苟子在继承先儒思想体系的同时,又根据形势发展状况有所增益和革新,对各家各派学说也有所批判和扬弃,使之更加符合当时社会状况和统治需要。表现在孝道观上,苟子与孔孟在孝道观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多有相异,是既继承又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学说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国家是为维护私有制而诞生的,其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二,国家具有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双重职能;第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作为统治工具的国家将会消亡,作为管理职能的国家将继续存在,在向共产主义过渡过程中尚存国家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工具清朝政府和建立民主共和的中华民国。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但是它要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工具,势必要触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利益。帝国主义看到清朝政府陷于土崩瓦解的状态,不能不考虑怎样维持它们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和继续奴役中国人民。帝国主义在受到革命的打击时,必然要千方百计地干涉和破坏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2.
孝道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应以中国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孝道意识为研究对象,揭示中国中学生群体在孝道意识和孝道践行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中学生本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分析中学生群体存在孝道意识缺失的原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解决中学生孝道意识缺失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春秋初期周王室统治下的社会已经是大变革与大动荡时代到来的前奏。郑庄公兄弟争王位的叙事就是礼崩乐坏、挑战嫡长子继承制的先声。礼是宗法社会道德和行为的规范,统治者把礼法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礼法下掩盖的是你死我活的争权夺利战。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上优越于资本主义民主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式,作为一种政治上层建筑,总是以一定的所有制形式为基础,维护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财产所有权和经济利益的,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这是民主的阶级实  相似文献   

15.
列宁在论述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时,明确地指出:必须“把学校由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工具变为摧毁这种统治和完全消灭社会阶级划分的工具。学校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列宁亲手缔造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联,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的反动统治下,全面复辟了资本主义,蜕变成为黑暗的法西斯主义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修现行的政治路线,决定苏修教育必然成为他们维护资产阶级专政、推行社会帝国主  相似文献   

16.
加强新孝道教育 构建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孝道是对传统孝道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渗透着民主、平等的时代特色.新孝道在建设和谐新农村中能够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契合农村居民的传统观念,起到维护农村家庭和谐稳定与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对解决已出现的孝道问题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新孝道教育的力度,以利于提高农村家庭养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对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党的性质的判定,不仅涉及到对这个党本身的评价问题,而且关系到如何全面认识民初的中国社会和早期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本文通过对该党当时的基本政治态度、政治纲领及其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重新研讨,认为这个党并不是"维护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的工具",不是"袁世凯破坏资产阶级共和国,巩固专制统治的御用工具",相反,它是民国初年的一个进步的党派,是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反映。对民初中国社会党的性质作出这一新的界定,有助于认识和理解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中国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儒家思想中最基本的范畴,是孔子思想的主要部分,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中华文明区别与其他文明的重大特质之一。它由人的天然之情,扩大、延伸到国家、社会之上,成为保持社会秩序稳定的道德规范。当今社会孝道逐渐流失,人们应重新审视孝道,倡导孝道的回归,从孔子的孝道思想中得以启示,生活实际中自觉践行孝道。  相似文献   

19.
法家"法治"与现代法治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家“法治”主张用“严刑酷罚”来统治社会,现代法治与其有着本质的区别,具有特定的全新的内涵。法家“法治”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专制统治的工具,其目的在于维护权力,现代法治与民主紧密相联,目的在于保障权利,在罪与刑,法与德方面二者也有重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的社会规范,具有深刻的社会影响。从哲学的理论层面来理解孝道,首先就要搞清楚孝道的基本问题,即人与孝道的关系问题。人是孝道的逻辑起点,孝道是人的改造对象,人与孝道的实践关系就构成了孝道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