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空间隐喻是认知隐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多抽象概念构建的基础。汉语中表示空间的"上"和"下"与英语中相对应的"up"和"down"的隐喻拓展意义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空间隐喻在"状态、地位、数量"3个概念域中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研究英汉"心"隐喻的一维性。通过例句比较法,本文从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两方面讨论"心"的一维性,并进行英汉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心/heart"的隐喻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一维性;"心"空间隐喻上的一维性种类多于"heart"空间隐喻上的一维性种类;"心/heart"结构隐喻多用来表达情感的长久,汉语中存在情感的时间状态之分,英语中没有;英语中"心"部分用于表达"一段时间",汉语中则没有对应说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所提出的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观点为基点,简要陈述了传统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在隐喻研究上的分歧,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家关于隐喻研究的基本观点以及关于概念隐喻的三大分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空间隐喻概念入手,从数量域隐喻、时间域隐喻、社会地位域隐喻以及状态域隐喻4个方面,对英汉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对英汉语中“上、下”空间概念在非空间范畴隐喻拓展中的对称性进行了考证,进而从语言特点、认知模式等方面探讨影响英汉语空间隐喻相似性和不对称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对俄汉中“上、下”空间雏度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5.
以认知语言学的词义分析理论和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认知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抽查1 315名中小学生约125万字随堂作文中七对空间维度词的出现时间、顺序和使用频率,着重甄别"高/低"的隐喻域分析,揭示儿童抽象概念和空间概念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内,对隐喻的工作机制的探索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在研究过程中,"互动论"、"映射论"和"合成空间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的机制进行了认知解释.通过对这些理论解释力的反思,发现每种理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局限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隐喻的本质和工作机制,促进隐喻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分析维语的"里/外、上/下、长/短、大/小、深/浅以及部分后置词"在"时间、范围、数量和状态"等目标域中的表达形式和隐喻意义。研究表明,空间图式是一种能产性较强的认知图式,人们习惯于把空间的范畴和关系投射到非空间的范畴和关系上,借以把握各种非空间的范畴和关系。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本文通过对汉语的"上、下"空间关系为代表和英语的"UP/DOWN"作相应的对比,来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时间、状态、社会等级、数量"这四个概念域内的空间隐喻化认知,寻找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两个学派对概念隐喻的微观研究以及它们的源头语法及认知隐喻进行功能和机制上的对比,认为语法隐喻和认知隐喻是互相补充说明的关系.而语法隐喻理论又进一步提示了隐喻的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艳乔 《考试周刊》2013,(59):20-21
隐喻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对英汉隐喻进行对比研究,指出英汉隐喻在本体与喻体体现形式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11.
姚远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3):126-128
在英语判断句中,系动词"be"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它在句中连接主语和表语,展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然而在不同的判断句中,"be"的作用也有一些差异。以认知语法中的突显原则为理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语言上的这种差异,用一个认知模型将整个认知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并提出了两个新的概念:多项对等和单项对等。  相似文献   

12.
"三一语言学"理论中的显性和潜性存在于语言世界和非语言世界中。在语言世界中,语言系统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义、语法等子系统都有显性和潜性;在非语言世界中,文化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也都有显性和潜性。显性和潜性理论不仅是语言学的全息论,也是哲学全息论。  相似文献   

13.
布龙菲尔德和霍凯特的许多语言学理论都具有开创性,而且对各国语言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关于语言描写与研究的原则、术语与方法被广泛地借鉴与运用,“形类”理论是其中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介绍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理论入手,着重讨论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最后归纳出如何运用其来指导词汇教学。掌握基本范畴词汇的隐喻意义,重视隐喻性习语、谚语文化背景的教学,利用隐喻思维方式,掌握新兴词汇。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一门学科。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有重要影响,它能使我们纷繁复杂的词汇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理据和一定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6.
《艺术语言再探索》一书更为科学地界定了艺术语言的含义,明确了艺术语言学的学科性质,更加全面而深刻地阐释了艺术语言的语义呈现规律,进一步完善了艺术语言学的学术体系,标志着艺术语言学的成熟。该书开阔了语言学研究的境界,拓展了语言研究的思维空间,为修辞学和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小菲 《海外英语》2012,(11):54-55
Cognitive linguistics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ognition,which claims that semantics structures reflect the mental categories which people have formed their experiences of growing up and acting in the world.The lexical and semantics combined together to be the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which makes into people’ s communication.As the main branch of cognition,the prototype and stereotype theory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to the lexical semantics.Thus,it is essential and useful to make a research on the lexical semantic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totype and stereotype theory" and it will help a lot in teaching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8.
篇章语言学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认知科学的发展给篇章语言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本文介绍了认知科学及图式理论,并从认知角度对百科词典中的篇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而基于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其隐喻化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探讨人体隐喻的理论基础和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一种新兴的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隐喻和转喻及其对词义发展所起的作用。文首先介绍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隐喻和转喻及其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提出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指出词语意义的发展以度义项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是由隐喻、转喻使然,最后。探讨了隐喻、转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