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我国十来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来分析 :算术应用题的训练过多 ,从而增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负面影响。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 ,又能更好的接触方程的思想 ,应淡化算术解法 ,加强列方程解应用题 ,使学生掌握代数解法也可缩短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间的差距。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算术法与列方程解法的区别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它与算术法解应用题有着明显的区别。算术解法始终把未知数作为思考的目标 ,把它放在特殊的位置上不能参与列式计算 ;而列方程解应用题 ,未知数参与运算 ,一开始就与已知数处于平等的地…  相似文献   

2.
方程是代数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代数思维方式的重要模块.在方程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经历算术思维方式向代数思维方式的转变:从技巧化到程式化、从情境化到形式化、从关注“数量计算”到关注“关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初步完成算术学习向代数学习的过渡.  相似文献   

3.
学生从用数字符号表示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到利用字母符号表示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是算术思维方式向代数的思维方式发展的一个飞跃,这一飞跃对学生思维层次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小学生长期习惯于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入中学后受算术思维定势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代数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小学阶段需加强代数思维方式的训练,加强方程教学。  相似文献   

4.
五年级教学"简易方程"单元时,学生第一次接触设未知数列方程,总列出"x=24÷2-9""18×5+36=x"这类形式的方程。如何帮助学生突破算术思维,正确建立等量关系?(微信网友)列方程目前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时可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从算术到代数,是学生认识数量关系的一个飞跃。在小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可进一步拓展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许多用算术方法不易解答或无法解答的应用题。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简易方程》教学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 (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应用题 ),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 (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求未知数 x,列出含有 x的等式解简单应用题 )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  相似文献   

6.
课前思考:对于"方程"这个词,不少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就听说过,但并不清楚什么样的式子才是方程。因用算术思想解决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了,方程的学习承载着引导学生由算术思想向代数思想过渡的重要使命。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过于强调方程的概念描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模型无处不在,其中方程模型是建模思想的重要体现。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习惯了数字之间的运算、惯用算术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初次接触用字母表示数、列方程解决问题出现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而用代数思维解决问题对于中学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方程解决问题"是义务段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它,需要经历"排除干扰"、"区分异同"、"寻找联系"、"返璞归真"四个层次.一、排除干扰义务段教学刚开始出现解应用题时,用的是算术法,从七年级开始才正式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由列算式改为列方程,有些学生一时间不适应这种改变.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常受到按算术方法列算式的思维方式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一、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面临的困难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方程”的编排特点是以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解方程。这样的编排重在渗透方程思想,强化方程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应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长期强化训练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张焕孪 《云南教育》2001,(21):43-44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种解法都是以四则运算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都需要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两者的解法既存在明显的区别,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如何提示、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呢?一、以旧引新,揭示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之间的联系算术知识是代数知识的基础,代数初步知识是在学生基本掌握四则运算,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初步学会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学中穿插一些5+□=12、45÷()=9之类的算式,使学生知道可以用符号来…  相似文献   

11.
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各有千秋,有些题目适合用算术解法,有些题目适合用方程解法,有些题目两种解法皆适宜,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甄别题目,选择优化的解题策略,"只选对的,不选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因地制宜,把握解题契机,选择适宜的解法。"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水到渠成",这才是教学、学习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范辉 《西藏教育》2009,(10):36-36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的基础后,对已初步接触的字母表示数和解方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维方法与算术解法不同,由于受算术解法的影响,学生初学列方程,解两二步计算的应用题感到困难,列出的方程往往不符合题意或者不是方程,实际上是算术式。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如何摆脱算术解法的负迁移,掌握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思维方法是解题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结果,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第129页的内容及练习三十二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并能根据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等式与方程"一课中学生初次经历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开始认识方程。首先联系旧知和天平图,引导学生认识"等式""不等式"和"方程";其次通过列方程,厘清等量关系;最后要知道不同的等量关系对应不同的方程,因而方程具有多样性,需要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七年级数学(华师版)的代数部分涉及数、式、方程和不等式,这些内容与小学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比较起来,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本文就小学到初中衔接内容教学的障碍和突破办法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低年级有些应用题虽然利用方程解答起来比较简单,但此时学生还没有学习方程,用算术方法却显得无从下手,往往使老师和学生都比较烦恼,若能根据题意利用线段图或其他形式的图形来解答,显得既直观,又容易理解,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从问题到方程》是中小学应用题的衔接,学生在此之前遇到的应用题,大都习惯用算术方法解决,碰到复杂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进入初中阶段后,更多的是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大部分学生有个适应过程.本节课就是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建模”的思想,为后面的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铺垫.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一起进行教研活动,本身就存在很多争议,而方程内容是引起争议的焦点之一.小学教师反映:学生在做应用题时宁可用算术法也不愿用方程法,他们觉得方程反而更累赘.小学教师觉得花了很多时间教方程,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方程是中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其内涵丰富而抽象。在小学起始阶段的"方程的意义"教学中,巧用天平能够帮助学生经历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发展的首次转折。以此课为例,结合学生学习方程的心理状态,追寻天平在方程意义教学中的价值,以便更好地开展方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初一刚开始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学生总是不能适应,习惯于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做好中小学衔接,思维顺利地由算术向代数过渡,算式向方程过渡是这一教学环节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