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德育领域形成了一些新的德育理念。这些现代德育理念不仅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进了高校德育的创新和发展。当前高校德育创新要重点增强人本德育、主体性德育、学习型德育、开放性德育等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县深化德育改革,推出德育新思维,创造了德育目标具体化、德育活动主题化、德育评价情景化的"德育三化"模式,推动了宜宾县德育方式、德育行为和德育效果的巨变,闯出了一条素质教育的大道.学校德育成绩斐然,学生中的先进个体、先进群体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3.
最近,国家教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教育法》,制定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德育大纲)。德育大纲对德育内涵进行了界定,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作出了规定,对德育原则、德育途径、德育考评、德育实施等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德育大纲既总结了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经验,又吸收了人文科学  相似文献   

4.
申卫革 《教育科学》2012,28(1):17-21
德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主要通过德育纲要、德育课程标准、德育教材而体现,我国当下的德育改革扭转了传统德育的成人化倾向。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和德育教材以及德育课程实践形式的分析,反思了我国当下德育政策的去成人化转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德育领域的新问题,形成习近平德育观。习近平德育观的理论基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习近平德育观的理论品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政治特质,担负新时代德育的政治担当。习近平德育观的两个重要理论创新是文化型德育和生态型德育。习近平德育观在德育层次划分、德育网络建构、德育评价体系确立及网络德育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德育模式建构是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论题。″生活德育″理念完善了德育理论,提升了德育效能,拓展了德育空间,在生活德育理念指导下的德育模式建构应以道德功能相融合,教育机制相融合,知情交融等原则为指导。  相似文献   

7.
起源于生活的德育在学校制度产生以后逐渐分化,出现了知识德育与生活德育的分离,形成了德育理论的多样化、德育实践的一元化现象,导致了当代学校德育存在知识化与课程化、理想化与专门化、工具化与功利化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德育实效的基本对策是使德育回归社会生活,把知识德育与生活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净化德育环境,加强体验内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德育生活化与生活德育化的概念,阐述了德育生活化的理念是对知性德育的超越,德育生活化要使道德教育高于生活,注重把握道德生活的整体性,突出终身德育的理念;在实践中要构建生活德育化的机制,拓展生活德育化的内容,完善生活德育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加强网络德育理论研究是网络德育实践的基础,网络德育过程理论是网络德育理论体系的核心.文章从网络德育概念入手,揭示了网络德育的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转化过程,从而论证了网络德育过程的规律,为科学构建网络德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起源于生活的德育在学校制度产生以后逐渐分化,出现了知识德育与生活德育的分离,形成了德育理论的多样化、德育实践的一元化现象,导致了当代学校德育存在知识化与课程化、理想化与专门化、工具化与功利化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德育实效的基本对策是使德育回归社会生活,把知识德育与生活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净化德育环境,加强体验内化。  相似文献   

11.
当前民办高校德育忽视了德育的主体对象,脱离了现实的生活根基,具体表现为德育目标偏离生活、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德育方法远离生活,从而导致了德育实效性低下。要提高民办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走德育生活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德育过程论是德育的基本理论。它揭示了德育过程的本质,在德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又体现着德育的本质,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德育过程来把握德育的本质,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德育生活化与生活德育化的概念,阐述了德育生活化的理念是对知性德育的超越.德育生活化要使道德教育高于生活,注重把握道德生活的整体性,突出终身德育的理念;在实践中要构建生活德育化的机制,拓展生活德育化的内容,完善生活德育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德育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德育变革的历史。德育理论的研究和德育实践的探索催生了德育变革,德育变革又成为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深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综观当代中国德育变革,在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今后应注意:强化德育地位,完善德育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现代公民;贴近现实生活,充实德育内容;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个性发展;优化德育手段,强调服务实践。  相似文献   

15.
德育理念对德育实践具有引导和定向作用,确立科学的德育理念是德育迈向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德育取得成效的根本前提。长期以来,德育理念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道德文化传递论为主的德育理念、主体性德育理念、科学主义的德育理念以及共识性德育理念的形成等若干个发展阶段,这些德育理念的确立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德育效果,但也有其弊端。新课程所确立的德育理念更贴近人的德性的本质,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德育话语是德育活动的中介,是德育思想的表征,应作为德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客体。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视了时德育话语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德育话语的现状,揭示了话语背后存在的种种德育问题。  相似文献   

17.
西方背景下,德育理论先干德育模式产生,德育模式的建构有着完备的德育理论做指导.但是,中国由于教育经历了"文革"十年的颠覆性破坏,理论的建构和实践模式的运作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所以德育理论和德育模式是在交织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一方面道德教育理论的丰富促进了德育价值的进步,进而促进了德育模式的开展;另一方面,德育模式实施所收到的良好成效进一步端正了德育价值和生成了新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德育实际上也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矢量,同自然力的要素一样,有力的大小、作用点和作用方向,即德育的影响效果、影响对象和影响导向。互为德育主客体之间的他们的相互德育作用过程,就构成了交往德育的模式 ●德育在各种互动和交往中进行,从而构成自治性和互助性的交往德育,同时德育本身也成为了交往和互动的主体,形成德育交往 ●交往德育和德育交往是社会化德育的必然模式。学生理应作为“社会人”的德育由“学校办”向“社会办”转变是不可阻逆的。德育社会化趋势也更加剧和推动了交往德育和德育交往的向度、深度、广度、频度和强度,使交往和互动呈现新的互动维度和态势  相似文献   

19.
对话德育情境教学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咏宾 《教育与职业》2008,(11):133-134
对话德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德育,对话德育情境教学有助于建立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德育回归生活,使德育课堂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文章分析了对话、对话德育的含义及特征,进而探讨了对话德育情景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应用型人才、高校德育的内涵着手,分析了当前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育问题现状:学生主体意识不强,社会责任淡漠、片面强调智育,德育工作智育化、德育内容陈旧,德育方法脱离实际、德育实践缺失,评价机制不完善。在对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创新德育理念、拓宽德育路径、丰富德育内容、评估德育效果四方面重构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之德育体系,以期指导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