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高速摄影机、多功能运动遥测仪同步测试疾跑动作,探讨疾跑中腘绳肌收缩特征和诱发损伤的可能环节。结果表明,在一个复步中腘绳肌存在向心—离心—等长—向心收缩快速转换的特点;离心收缩时承受了较大的负荷刺激。分析提出,腘绳肌快速离心收缩力量不足是导致损伤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2.
结合训练实践,运用ISOMED2000等速测试仪对我国男子散打主力队员膝、肘关节屈伸肌群肌力特征进行测试与分析。结论:不同等级散打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离心收缩、膝关节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相对峰力矩值在60°/s、180°/s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屈肌群离心收缩相对峰力矩值在各角速度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等级散打运动员肘、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在300°/s、离心收缩在240°/s时达到力矩梯度最大值,且差异显著。说明基础力量、中快速力量及快速动作爆发力能较好地反映专项运动水平,相对峰力矩、力矩梯度数值越大,专项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正脚背踢球动作中下肢和腘绳肌生物力学特征参数,探讨踢球动作腘绳肌拉伤危险时相,同时探究腘绳肌和股四头肌力量素质与踢球动作下肢和腘绳肌生物力学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踢球动作中腘绳肌拉伤机制。方法:以15名足球专项国家一级运动员为受试者,采集180(°)/s动作角速度下的等速腘绳肌向心(Hcon)、腘绳肌离心(Hecc)、股四头肌向心峰值力矩(Qcon);采集受试者最大力正脚背踢球动作运动学和肌电数据,根据腘绳肌肌肉起止点和髋、膝关节中心的相对位置获得肌肉起止点坐标,从而获得腘绳肌3块双关节肌肌肉-肌腱复合体(muscle-tendon unit,MTU)长度,以MTU拉伸速度和标准化MTU长度为分析指标。采用样条插值法对各指标按踢球动作周期阶段进行3次归一化处理。结果:腘绳肌3块双关节肌在正脚背踢球动作小腿前摆阶段和触球随摆阶段处于激活状态并被拉长,进行离心收缩;触球随摆阶段3块双关节MTU拉伸速度、肌标准化MTU长度、肌肉激活程度均显著大于小腿前摆阶段(P<0.05),标准化MTU长度在触球随摆阶段中期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年女性膝关节肌群的收缩能力、评价其下肢运动素质.方法 采用德国ISOMED2000评定肌肉的工作能力,通过缓冲跳(CMJ)、反应速度、柔韧性反映中年人的身体素质.结果 获得不同速度下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离心收缩的峰力矩、关节角度、做功能力等参数.CMJ纵跳高度22.67 cm,座位体前屈12.58 cm,两点滑步用时20"74.结论 向心收缩屈伸肌群峰力矩对应的关节角度分别在139.29°-153.00°和108.86°-125.57°之间;离心收缩屈伸肌群峰力矩对应的关节角度分别在144.29°-148.14°和112.86°-115.00°之间;膝关节屈伸肌群在120°/s的速度下做功能力较强;中年人身体素质下降很快,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采用ISOMED2000获得陕西省优秀跆拳道运动员髋关节等速收缩的生物力学特征。右髋关节屈肌群等速离心收缩峰值力矩出现时的关节角度在133.7°-140.20之间,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峰值力矩出现时的关节角度在121.2°-106.30之间;髋关节屈伸肌群向心收缩、离心收缩速度在240°/s时相对力矩梯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
"拮抗肌离心峰力矩/原动肌向心峰力矩"常用于评价过肩运动项目运动员肩关节做旋转运动过程中拮抗肌离心力量与原动肌向心力量的均衡性,是近年来在国外运动医学文献中出现频度较高的一个专业术语。对肩关节做旋转等速测试时拮抗肌离心峰力矩与原动肌向心峰力矩比值的等速测试方法及其在评定肩关节旋转肌群肌力平衡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研究发现,拮抗肌离心峰力矩与原动肌向心峰力矩的比值是对肩关节进行旋转(外旋或内旋)等速测试过程中定量地诊断拮抗肌离心肌力与原动肌向心肌力的均衡性,比外旋肌群与内旋肌群向心峰力矩的比率能更客观地反映肩关节在做旋转运动过程中原动肌与拮抗肌的不同生理收缩状态以及不同收缩形式下肌力的均衡性;虽然国外研究者普遍认为"拮抗肌离心峰力矩/原动肌向心峰力矩"应大于1,但关于该比值的理想区间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篮、排球各10名一级运动员膝关节进行等动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两项目运动员膝关节肌力特征最主要差异在于伸肌离心收缩能力和屈肌向心收缩能力,膝关节主对抗肌肌力比和同一肌群的离心与向心峰力矩比率上也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两项目运动员起跳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8.
腘绳肌损伤是田径运动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如何有效预防腘绳肌损伤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面临的重大难题,因此本文探讨离心训练对腘绳肌损伤的预防作用,结果:离心训练能够有效预防腘绳肌损伤的发生,建议教练员熟练运用FMS对运动员损伤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预防运动员损伤的发生,延长运动员运动生涯。  相似文献   

9.
利用CYBEX-NormT等速测试系统对我国46名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向心收缩测试与分析,结果提示:(1)提高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员伸肌的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2)为防止腘绳肌的拉伤,应适当提高女足队员的膝关节屈肌的力量;(3)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比率不均衡是导致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力量训练中应加强屈、伸肌力量,尤其是伸肌的力量,以改善屈伸比率的不平衡,防止损伤的发生;(4)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员存在两腿屈、伸肌力量不平衡现象,在力量训练中,应加强对弱势腿的力量训练,以保证两腿的肌力平衡,防止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采用等速测力和表面肌电测试方法对杨佩核心力量训练前后的关节肌肉力量和身体动态平衡素质进行评定,得到相关指标。发现杨佩左右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屈伸肌群向心与离心收缩的慢速(60°/s)力量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有着显著性提高(P<0.05),其快速力量(240°/s)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明显提高,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杨佩腰背屈肌群向心收缩力量明显高于伸肌群的力量,这与其长期专项力量训练有关。腰背的慢速(60°/s)力量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有显著性提高(P<0.05)。杨佩踝关节屈伸肌群的慢速(60°/s)和快速(240°/s)力量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有一定提高,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杨佩左右肩关节、髋关节慢速(60°/s)向心与离心收缩的峰值力矩的屈伸比值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显著提高(P<0.05),快速(240°/s)向心与离心收缩的峰值力矩的屈伸比值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明显提高,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杨佩在不平衡板上蹲起动作受测试肌肉积分肌电(IEMG)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显著降低(P<0.05);杨佩在不平衡板上蹲起动作受测试肌肉平均功率频率(MPF)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后显著提高(P<0.05),说明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后其提高了动态情况下对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核心肌群的力量以及稳定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骼肌在不同速度离心收缩过程中力矩、功率输出及神经支配活动特性。方法12名男性受试着,在ISOMED2000等速测力系统上分别以60°/s和180°/s的角速度完成离心收缩,用ME6000无线肌电遥测系统同步测试受试者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肌电信号。结果屈伸肌群在60°/sec、180°/sec离心用力时力矩、功、功率均随速度增大而增加(P<0.01)。sEMG显示,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都被相应的动员,伸肌肌电各参数普遍高于屈肌。iEMG随速度增加而下降,RMS、MF和MPF都随运动速度增加而增加。结论在自主性离心收缩过程中,随着收缩速度的加快,力矩、做功增加,但肌电活性(iEMG)降低,与向心收缩不同,离心收缩有着独特的力量输出和神经支配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短跑运动员途中跑过程中摆动腿前摆动作迟缓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支撑腿后蹬过直,踝关节肌群离心与向心收缩能力差,以及大腿股后肌群快速收缩力量簿弱,是造成摆动腿前摆动作迟缓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克服摆动腿前摆动作迟缓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运动解剖学     
G804.4 9701243膝关节屈肌和伸肌等速向心、等速离心及等长测试的研究=Isokinetic concentric,eccentricand isometric testing of knee flexors and ex-tensors〔刊,中〕/吴毅,杨晓冰,李云霞,范振华胡永善//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15(3).—193—196表4参4(MYL)膝关节//屈肌//伸肌//向心力//离心力//等速//等长收缩//肌肉收缩  相似文献   

14.
运动生理学     
G804.2排、篮球运动员膝关节肌力特征的对比与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 on musele strength of knee betweenvollevball players and basketball players[刊,中,A]/郭权(沈阳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3).-41-44表7参9(SJ)排球//篮球//运动员//膝关节//力量训练//起跳//特征 通过对篮、排球各 10名一级运动员膝关节进行等动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两项运动员膝关节肌力特征最主要差异在于伸肌离心收缩能力和屈肌向心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15.
短跑途中跑支撑阶段支撑腿关节肌肉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测力、测角加速度和多机多分辨拍摄技术对短跑途中跑支撑阶段肌肉动力学特征进行关节内力矩的计算与分析。研究表明,运动员踝关节跖屈肌的最大力矩与跑的速度呈显著相关;膝关节的伸肌在接近一半的支撑时间内是做离心收缩,离心收缩肌力矩的峰值要高于向心收缩的肌力矩峰值,离地前20%时刻膝关节屈肌起重要作用;髋关节在支撑阶段存在关节屈伸肌群交替工作,在着地后瞬间有较大的屈肌力矩,在离地前髋关节伸肌起重要作用,支撑阶段下肢关节肌肉快速退让性的离心收缩与主动收缩起同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CYBEX-Norm型等速肌力测试与康复系统,以上海市优秀田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腘绳肌拉伤后的等速参数变化,分析伤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显示:受伤运动员伤侧腘绳肌峰力矩角度明显增大,表明拉伤腘绳肌达到最大力量的时间明显延长,最大收缩长度发生了改变.建议:在运动实践中,合理运用等速测试的峰力矩角指标作为腘绳肌拉伤后恢复效果的监控指标,并结合适当比例的离心训练,将有助于减少运动中腘绳肌的拉伤.  相似文献   

17.
蔡秋 《辽宁体育科技》2001,(4):31-31,34
肌肉在离心(拉长)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缩短)收缩的力量练习称为超等长练习,比较典型的是“跳深”,即从高处跳下再向上跳起的动作,此时的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等在落地时做离心收缩,向上跳起时做向心收缩。同样,许多运动项目,如投掷前的“引枪”、团身”、足球射门前的“预摆”等等都是属于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快速交替的活动。认识超等长运动增力效果的生理学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能,能有效地发展肌肉爆发力。  相似文献   

18.
魏文仪  王琨  伍勰  施宝兴 《体育科学》2003,23(1):127-132
本研究根据跳远项目的专项特点,设计研制一种能够模拟不同助跑速度,反映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中,起跳腿专项力量训练和专项能力测试的设备。通过对优秀跳远运动员在不同控制速度下(6m/s、7m/s、8m/s、9m/s;9人,72人次)和全程助跑跳远(9人)起跳测试结果的生物力学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起跳过程中,随控制速度的增加,表现出起跳腿各关节肌群的工作能力增大,起跳腿髋、膝、踝关节肌群表现出较长的伸肌力矩时相和较大的伸肌力矩值;起跳腿各关节肌群快速离心收缩、向心收缩及离心与向心收缩的转换能力对起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研制设备,能够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助跑速度)跳远运动员进行起跳腿专项能力测试与评定,并可成为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跳远起跳肌肉专项能力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琨  魏文仪 《体育科学》2005,25(1):42-45
运用生物力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 ,对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中起跳腿肌肉群表现出的专项能力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髋关节伸肌群离心收缩能力对起跳十分重要 ;起跳表现出“前支撑蹬伸”特征 ;起跳过程中膝关节伸肌群的主动向心收缩能力对人体产生必要制动和适宜的腾起垂直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起跳初始阶段 (起跳过程 8%的时间里 )膝关节产生较大的屈肌力矩 ,即表现出膝关节屈肌群的主动收缩。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研究在极限负荷斜蹲运动过程中肌肉做离心工作、向心工作和静力工作时的肌电信号特征。结果发现,股外肌做离心工作对的IEMG低于向心工作,而向心工作的IEMG又低于等长工作。根据对肌电信号频率特性的分析结果,股外肌做离心工作时,参与工作的运动单位可能主要是慢肌运动单位,参与工作的运动单位的数目可能少于向心工作和等长工作,等长工作中参与工作的运动单位的数目可能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