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抗战为新诗的大发展提供了机遇,抗战也使重庆步入了从未有过的辉煌时期,在此期间,众多诗人会聚重庆,共同书写了一套完整的重庆叙事,重庆以悲情之城,坚韧、乐观之城,浮华、高压之城的多脸谱形象在诗人们笔下映现,雾、嘉陵江、防空洞这些城市的地域表征也贯穿于抗战新诗的重庆叙事中,呈现出陪都重庆与传统山城融合的独特世相。  相似文献   

2.
地理意象研究作为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为当代羌族作家的文学作品批评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羌族作家创作了大量反映岷江和涪江流域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的文学作品。其作品中的山水、动植物等自然地理意象,不仅构建了独属于羌民族的自然地理空间,也浇筑了羌族人民的精神空间。羌族作家世代生活的人文地理环境建构了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意象、地域文化意象,并且该地多元的人文环境也促成了作家艺术风格的多样和作品中多元文化的互生互融。  相似文献   

3.
雾之美     
张恨水 《现代语文》2005,(12):21-21
重庆是山城,也是雾城,有“雾都”之称,每当雾季,在雾气笼罩之下,景致十分美丽。雾本身并不美,所谓“雾之美”实质上是雾气笼罩下的景物所呈现的美。文章开头用一句话总述对雾的印象:可厌亦可喜,不美亦极美。这看来是矛盾的,实际上是现实的,因为雾有青雾白雾之分,作者写本文时,就住在重庆郊外的一个村子,作者观雾的感受,更多的是用直抒胸臆的方法写的。张恨水,原名张心远,我国当代小说作家,较有名的作品有《春名外史》、《啼笑姻缘》和《五子登科》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重庆儿童文学史》整体上比较好地把握了重庆儿童文学的空间维度、创作主体、客籍作家与创作载体的内涵及取舍尺度。它既填补了重庆地域文学研究一个方面的空白,全面展示了重庆儿童文学的艺术成就与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又是重庆文学、当代文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有意味的收获,特别是对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贡献了厚重的创获。同时《重庆儿童文学史》也为研究西南儿童文学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5.
重庆文学创作,除汉族作家外,还有不少聚居在长江和乌江两岸 的土家族苗族作家的参与。粗犷刚烈和滑稽多智是重庆少数民族文学的整体风 貌。在重庆少数民族作家阵营中,除50年代即已开始创作的小说家孙因和寄情 山水的诗人冉庄等老一辈作家外,近年还涌现出不少出生于60年代前后的新 生代作家。新生代作家不仅创作小说、散文,也创作新诗;不仅对生命价值进行 评判,也注重对悲和悲剧意识的表现。新生代作家的创作虽在题材、体裁及创作 风格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就注重对本民族刚强粗犷性格及其所赖以生存的地域 化特征的表现,则有其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学地理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对《逾矩的罪人》进行解读,发现该小说存在三种明显的地理意象,即大海意象、月亮意象、雾意象,它们构成了男女主人公两周情感生活的海岛空间。这些地理意象不仅只是显在的地理影像,更是与人物的命运相关联,同时承载着作家个人的情感经验和生命体验,蕴涵着作家独特的精神活动和诗性感悟,反映了劳伦斯早期的创作心理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7.
“我们”散文诗丛对当代散文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其诗学理念和实践将散文诗的建设推到了更高的层次,在这套丛书中散文诗的意象化特征非常明显,对散文诗审美理想的追求具有建构的功能。而意象是散文诗诗性的最直接体现,其意象原型主要有自然生态、地域家园、现代情绪等三种,这三种意象原型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意象主题,在不同诗人的具体创作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诗人们运用意象表现其情感体验,充分利用了意象的审美功能,意象组合的审美合力,完成了意象表现的最高境界,即意境的审美交融,对于意象建构下的美学理想的追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对“我们”散文诗群提倡的“意义化写作”的贯彻。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76):36-37
在现阶段初中语文的教学时应该更加注重诗歌教学,因为诗歌教学是贯穿初中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们增加对于古代意象的深刻理解,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也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加强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就是培养学生们对于诗词赏析和鉴赏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们对于诗歌中意象的敏锐程度和理解力。  相似文献   

9.
本认为,熊正良小说中的“红色意象”的设置原因确实与作家的职业经历和身处地域的土地色彩有关,但其却有着更为深沉而丰富的底蕴。从本透视和意象学的双重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化历史的隐喻、生命意识的跃动和命运色彩的注释是“红色意象”存在的根基;同时,它们的同构与完形也是本意指超越故事本体的主要途径。这是作家在审美方式和体技术方面比现实主义走得更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域文化不仅影响作家的创作个性 ,同时也是乡土文学创作的文化源泉。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形成了乡土文学作家们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内容 ,而对风俗习惯的描述和方言土语的使用 ,使乡土文学作家们深入直观地表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鲁迅和沈从文同是个性鲜明的乡土文学作家 ,其创作风格、内容、审美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别 ,正是地域文化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当代重庆文学合法化身份的取得是在直辖以后,而空间的地域性与作家身份的地域性是认识和研究当代重庆文学的重要前提。当代重庆文学迫切需要全国性的认同。这种全国性认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学术的全国性认同和受众的全国性认同。本文认为,当代重庆文学要能在中国文学的版图中凸现出全国性的所指,主要有四种方法:第一,地域性体验的全国性认同;第二,进入全国性的传播体制;第三,加强学术评价与文学创作的良性循环;第四,制造新的学术话语。  相似文献   

12.
重庆解放之后,最初对重庆大屠杀事件进行写作的脱险志士并不是后来《红岩》创作团队中的罗广斌和刘德彬,而是任可风、钟林、王国源等更有写作基础和写作能力的人。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并不是会写作的人就能够写作。罗广斌和刘德彬的主要优势是政治上可靠,因此,有资格和机会进入机构和组织的活动领域,并对其他人的作品进行整理和编写。虽然是编写,但他们的“成果”可以通过组织的力量流播到全国的范围.产生更大的影响。虽然是编写.但罗广斌和刘德彬他们“严肃”的编辑过程却是一种权力的体现和权力的运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政治和意识形态对“材料”的渗透和改造。 通过对《红岩》作者在《红岩》写作之前“文学”活动的分析,可以看出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在日后写出《红岩》并“成为作家”的机遇何在。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广州雾日的时空变化.研究指出,由于广州近地层气温较高,加上城市热岛和干岛效应的影响,年平均雾日较少.34年的资料表明,广州平均雾日为4.8天,春季最多,冬季次之,夏季最少.1~4月为雾季,雾一股出现在清晨5~7时.50年代至70年代雾日增加,80年代开始雾日有减少的趋势.广州的雾可以分成4种类型:即辐射雾(占24%),锋面雾(占14%),平流雾(占14%)和平流辐射雾(占48%).最后指出,雾是稳定的象征,它与大气温度层结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重庆因其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没有得到发展与重视,所以至今在人们心目中重庆仍然是一个没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年轻城市。但是,重庆作为一座拥有2400多年历史的城市,也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元素。尤其是在信仰(寺庙)文化发展方面,重庆拥有丰富的信仰(寺庙)文化资源。但信仰文化资源长期以来未受到重视,以致大量资源逐渐或已经消逝在时间的大海之中。这里拟以渝东南地区的各级地名为根据,从地名中窥探渝东南信仰文化的基本概况,以渝东南地区多样的信仰文化丰富重庆市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作为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性变革,经实践证明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重庆作为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人多资源少、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最佳途径。尤其是通过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经验,立足重庆市情,研究并提出重庆发展循环经济的应对对策,必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代女性文学镜中影像虽有健康愉悦的,但更多是憔悴忧愁的,色调灰暗、抑郁,具有自我嫌恶与自怜自恋的女性特质。镜子是宋代女作家自我体认、自我爱恋、人生成长与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女性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与途径。这与男作家摄取的凄楚动人的女性镜中影像有着质的区别。男性因扮演女性抒写主体的角色,无法去除投注其中的男性感情欲求,也就意味着很难与女性抒情主体水乳交融,映照出真实的女性镜中影像。  相似文献   

17.
巴金与重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渝之地,曾经吸引了中国现代许多名作家;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大后方的重庆,成了知名化人士的集散地。巴金在重庆曾生活工作了五六年,与重庆有着深厚的感情,其民主革命时期后期的主要创作,都与重庆紧密相连。这是重庆学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不同风格——作者的运思、追求的意境、语言的运用、思想感情的抒发、艺术手段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不同作了比较,得出结论:朱自清的《桨声》是一条清澈的溪流,俞平伯的《桨声》则是一团浓厚的迷雾。  相似文献   

19.
当代陕西作家长时间一直忽视都市写作.在对都市生活的叙事中,陕西作家出现了反城市化和反城镇化的倾向,这种乡村与城市的二元对立导致作家文化转型陷入了两难的悲剧困境.陕西青年作家的都市写作彰显个体意识与私人化的叙事方式,直面人在精神的苦痛中寻找精神家园的自我救赎,但是存在很大的不足.只有不被固有的都市写作模式所束缚,我们才有可能打破都市写作的困境,毕竟都市写作是一种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在评议作家时,能够兼顾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和前人相比,更具文学眼光,刘勰注意研究作家的全部作品,善于发现作家优点,评议尽量避免偏颇,刘勰不一味推崇著名作家,对其做出的评价更严格,魏晋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传统的文人概念发生了变化,这对刘勰能够全面地评价作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