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2.
黄朝栋,这个只读过一年初中的中年汉子,1959年从湖北支边来到新疆八一钢铁厂时才16岁,1965年他开始搞宣传工作。别的不说,他那近2000度的厚厚的近视镜片就够受的。看书写稿,鼻尖几乎戳到纸上,同志们取笑他:“我们老黄的文稿都是用鼻子嗅出来的!”别看老黄眼不好使,耳朵可灵。哪里创了高产,哪里有了革新,他都能迅速捕捉到。一次,他用“新闻的耳朵”听到钢  相似文献   

3.
吴军  但敏 《新闻记者》2006,(7):25-26
请先看近日成都某报的一篇新闻报道的节选:“小红帽”劝导交通耶!林志颖得嘛,昨日下午,他(指台湾艺人林志颖)在本报接听歌迷热线后乘车经过磨子桥路口,见有交通安全的活动正在进行,身为台北市交通大使的他当即产生了参与这项活动的想法。他的出现,让现场交警以及众多媒体记者一阵兴奋。  相似文献   

4.
阿来的作品我读得不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尘埃落定》,它吸引了我,尤其是那个“傻子”。它的思想、行为和语言简单得像高远的天空中那一只鸟,只剩下流动的线条了,“学识渊博”的“聪明”人在“傻子”面前,就是一些小丑,一些永远不开窍的“聪明”人。我的西部之行,最后一站是四川。我与阿来在一家叫“铭典”的咖啡屋见面了,他个头不高,不胖,但结实,一看就知道是位厚实之人。实在的他,在办一件实事,他主编《科幻世界》,是一份销量惊人的杂志。我们的谈话从他的出生地开始。唐朝晖:您出身在阿坝,您是哪一年到成都的? 阿来:我出生、上学、工作一直在阿坝,1996年我才到成都。  相似文献   

5.
“孔子西行不到秦”,这是说的古代“孔圣人”,近代有名的康有为“康圣人”则不然,进人民国不久,他不但有过一次为期不短的秦中之游,还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全国闻名可至今众说纷纭的“盗经”风波。  相似文献   

6.
子生 《新闻三昧》2006,(7):35-35
报载:美国科罗拉多州联邦高地市警察,日前在当地一家脱衣舞俱乐部查黄,当场逮捕的脱衣舞俱乐部“看门人”竟然是市长戴尔·斯帕克斯。经警方讯问,他说是为了缴纳自己高额的医疗保险费才“给色情场所看大门”,而且还跟这家脱衣舞俱乐部签约签到了2007年。事发后有妇女说他是色狼,要他“引咎辞职”,他在向议会做了说明之后,要求给自己放10个月的假,要求停止对他的“质询”。4月24日首都某家可算得上家喻户晓的名报,以这条新闻为素材发表了《“美国市长”为什么去看大门?》的“来论”,对中美两国官员与社会环境进行了一番比较:“要说在中国”,…  相似文献   

7.
薛玲  龚锐  杨柳 《新闻三昧》2006,(1):43-45
2005年6月10日,《成都晚报》以罕见的5个版面的强大阵容,连续推出了《美丽谎言》新闻报道,立即在新闻界引起了反响。各大网站、报纸媒体争相转载,包括央视在内的各大电视媒体也纷纷派出精良队伍,前往成都采访报道。可以说“美丽谎言”的成功是意料之中的。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条新闻的原始报料仅仅是个简单的车祸求助。  相似文献   

8.
“新闻线人”又称“新闻报料人”,有学把“新闻线人”定义为“通过提供新闻线索而从新闻媒体获得报酬的人”。在我国,“报料”最早兴盛于香港,称为“爆料”,这一词在内地首先为广东媒体效仿,并很快为北京、上海、南京、长沙、成都、深圳、武汉等地的媒体接受。而央视的焦点访谈则是较早受惠于“报料”的栏目,在其播出早期,依靠“报料”,挖掘出大量有重大价值的新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去年北京晚报上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为《值得品味的十个电视栏目》其中说到北京电视台的“证券无限周刊”:“由胡紫微主持的这一节目,是经济节目大众化的典范。引入了娱乐化元素及片花的时尚化处理,让股市点评多了趣味少了枯燥。让许多不炒股的人也愿意看这个节目。”我们知道,大凡财经、证券类节目是不追求收视率的,固定的收视群及节目的权威性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北京电视台“证券无限周刊”却将证券信息整合与预测做得像故事片,使得人人都爱看,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制片人兼主持人的胡紫微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跨跃和转变,还将《…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苹苹。苹苹得到了一个小布娃娃,名字叫小布头。小布娃娃干吗要叫‘小布头’呢?这—…·你看了就知道啦!……小布头想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有一回,他从酱油瓶上跳下来……干吗要从酱油瓶上跳下来呢?这……你看了也会知道的。……” 在50年代出生、60年代成长的那一代人中,不知道“小布头”的几乎很少。现在这一代人都已经进入中年了,当他们回忆起童年和少年时代值得记忆的读物时,也许会不约而同地说,还看过一本有趣的童话书,书名叫《小布头奇遇记》。 《小布头奇遇记》是童话家孙幼军的处女作和成名作,也…  相似文献   

11.
一张好的报纸,不仅要有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生动形象的图片和新颖别致的版面,还应具备一流的编校质量。新闻校对在报纸出版程序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江西日报社从事校对工作八年,我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两句话:既坚持校“异同”,又坚持校“是非”。 所谓校“异同”,即在校对过程中,把录入、编辑中的错字、别字、错词、错句、错标点等一一校正过来。一般校对工作中的“一校”主要就是进行这项工作,它强调以原稿为准,对原稿负责。重要的稿件如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还要求两人“一唱一看”地校,以小样…  相似文献   

12.
几个月前,我看到一张小报上登了这样一条标题——《我看“职称英语统考”这东东》。初见“东东”一词,如入五里雾中,全然不知其为何物.尽管我已经吃了许多年的文字饭。看罢文章.方知这“东东”乃“东西”之意。于是我断定这是笔误.甚至抱怨那些编辑、校对怎么连标题上的错字也没有看出来。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看到许地山的名字,是在小学的语文教科书上。《落花生》,一篇看来并不怎么起眼的小品散文,拙朴单纯,从一粒花生却也可映照出人生。文章的主旨是散文中的“我”领悟并揭示出来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相似文献   

14.
1935年9月2日,兰州。 我国新闻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主一范长江.以 《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从成都出发,历尽艰险.经过50天的长途采访,到达兰州。 因不少人向他探听红军的消息及蒋介石“围剿”红军的情况,于是,范长江开始了他的长篇报道。 《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范长江西北行的第一篇通讯,于他到达兰州的第3天写成。9月13、14日《大公报》刊发此稿时,编辑为此写了短评:“本报特约通讯员长江,从成都行五十日到兰州,其报告岷江军事形势的一封书(即文章)值得大家注意一看。”通讯详尽地叙述了红军在…  相似文献   

15.
打开报纸或看电视、听广播、看网络,很多新闻让人看了感觉很假,也有很多新闻惹来官司,还有些新闻让人看或听了觉得很乏味,这些所谓的新闻给受众带来的不是益处,而是不良影响或误导。那么,受众最终回报给发布此新闻媒体的是“不买账”。这说到底这是个人才问题,本质是新闻人的核心素质问题。在这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共产党员赵春翰以他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关心、爱护和帮助因各种原因沦落为社会低层的人。冬去春来,他先后收留一百八十多个流浪儿、低能儿、孤儿和走投无路的社会青年做“儿子”,并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特殊的群体被当地人称为“丐帮队”。记者最近专程到贵州乌蒙山区采访赵春翰和他的“丐帮队”。只见老赵正领着一群“丐帮”在一个工地上干活。他脸膛黝黑,身板结实,一身已洗得发白的铁路制服和时下只有在农村才得一见的解放鞋,格外打眼。他朴实的衣着和潇洒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新华每日电讯》报几乎每天围绕中外一些重大新闻发布,设一“相关链接”题牌,刊登一些与主新闻相关的副新闻,或称反映性新闻、边缘性新闻,其实这种新闻也很有价值,很中看。5月31日各报都以发特刊或多版面、多篇幅的形式宣传世界杯即将开幕,而解放日报除了推出四个版面的特刊外,在第五版“热点追踪”栏目上还刊登了一篇类似于“相关链接”的报道:“黑白翻转第一遭——写在2002韩日世界杯开幕日”,使人看了觉得耳目一新。常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估计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概括,其实平时读书人终日坐拥书城,闭门不出,…  相似文献   

18.
姜辛文 《新闻实践》2001,(11):33-34
有点怀疑,现在的一些电视台是不是串通好了来“捉弄”观众:一部片子正看在兴头上,莫名其妙地给你打断、插播广告,还不约而同地打上似带有歉意的字幕——“请稍等片刻,我们马上回来!” “回什么来,我们不回来了!”不止一次听到几位朋友这种愤愤然的“抗议”笔者虽没他们火气那么大,但每每一见这种字幕,就要忍不住按遥控器,换个台看算了,惹不起,躲得起嘛! 不过有话还得要说,电视台播广告天经地义,人家也要吃饭、也要发展,再说现在不光电视台广告多得让人看了心烦,报纸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报纸连头版也几乎成了“广告版”,真叫夺人  相似文献   

19.
经济报道的一个通病是可读性差,可读性差的一个原因是“目中无人”。所谓“目中无人”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我们办报的人没有弄明白经济报道应该写给谁看,另一层是说经济报道很少写到具体的人,“见物不见人”、“见数不见人”,甚至“只见精神不见人”。先说第一层:经济报道写给谁看。  相似文献   

20.
老白上的是延安大学,后在延安当了几年记者。老白觉得自己很有能量,必须到省城发展。1994年,老白辞了工作,只身到了西安。凭着他的文字功底和过去当记者的经验,老白很快就在省级一家报社谋到了职位,成了“文化打工者”中的一员。老白是那种有血性、有棱角的记者,常是路见不平、挺身而出,为此给自已惹下了不少麻烦。年前的一天清晨,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老白来电求救:“快下楼,我在太白路水文巷口,市容人员把人打了,现在把我也粘住了……”我脸都没洗,抓起大衣,连鞋带也来不及系就冲出了门。当我气喘吁吁赶到出事点时,老白正被人团团围住,连记者证也被收缴了。老白见我到来,就像见到了救星,他拨开那些人,指着我说:“这是三秦报的记者,她也是来采访的。”经询问才得知,老白上班路过此地,见四五个市容人员正在对两个农民拳打脚踢,其中一农民被打得嘴流鲜血。老白自恃是记者,除大喝一声“不能打人”外,还上前阻拦,最不可原谅的是,他还骂了一句“黑狗子!”市容人员当然跟他没完。最后我们不得不一起到他们报社,总编出面才平息了这件事。老白保持了陕北人那种纯朴、好客、真诚待人的性格,家里常是高朋满座,从陕北来的亲戚、朋友、同学一拨拨的,经常是这拨还没走,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