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之一,为了确保2020年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按照重视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路径去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到2020年,瓯海区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吗?通过建立一套既符合瓯海区实际又兼具科学性、权威性、准确性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估了瓯海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结果显示,2014年瓯海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92.91%,但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未来亟需采取针对性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3.
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数据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主要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具备如下条件: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实践发展的丰硕成果,坚实而充分的现实条件。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强"五位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4.
禄旭 《贵州教育》2013,(23):7-9
2013年春节刚过,在省委常委会上,赵克志书记强调指出:2012年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个方面指标中,文化教育实现程度只有55.8%。贵州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教育成为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短板”。  相似文献   

5.
2020年是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一系列重大规划的目标年,我们要把一个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高等教育带到全面小康社会;把一个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制带到全面小康社会;把一个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有强校,一个强大的高等教育带到全面小康社会,等等。  相似文献   

6.
“五位一体”是党的十八大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确定的新举措之一。这一重要政治表述,透露出重大政治信号,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现"两个翻番"目标是十八大确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具体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可量化的数据指标。作者通过翔实的统计数据分析,对西部欠发达的安康市能否实现"两个翻番"目标进行测算,分析实现的难易程度,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彭益 《高中生》2013,(2):36-36
1,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试想象2020年你的生活是什么样,以“MyLinin2020”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20词的英语短文。  相似文献   

9.
高文兵在《光明日报》(2012年12月05日)撰文认为,当下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两个紧迫的局面:一个来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个来自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自身。因为:一、党的十八大提出未来中国的发展目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现在算起,到实现这一目标,仅仅8年,不足100个月,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邓小平曾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则绘制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深刻领会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内涵及标准,对于我们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和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我们现在建设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具体指向。所以我们必须努力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可持续发展这几方面来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2.
小康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对处境不利群体利益的关注,同时处境不利儿童的义务教育发展状况也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义务教育补偿是保障所有公民教育权利的重要形式,是一种积极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它能使个人的权利和国家的强制义务相结合,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和效益观,是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合理选择,更是教育公正的现实要求和社会文明以及教育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未来中国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绘制了改革的路线图。没有改革,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国。《决定》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对未来中国发展之路的概括。事实上,中国的改革之路从未停止,只是目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如何攻克难关是对我们党和国家重大的考验,归根结底还是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坚定有力地推进全方位、可持续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路径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组织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项目,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列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这项课题研究紧紧围绕"建设"的主题,沿着为什么建设学习型社会、什么是学习型社会和怎样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逻辑与技术路线展开,力求反映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建设特性,在阐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前瞻性思路和可供行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农村的发展被置于更为重要的地位,农村教育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农村基础教育功能需要拓展:一是挖掘基础教育自身功能没有得到完全发挥的问题;二是在基础教育自身功能之外延展挖掘和探索的问题,进而发挥农村基础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三农"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民族教育作为提高各族人民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目前其发展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要实现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要结合实际,对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进行改革与创新,使教育切实为实现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以来,毕节试验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总体小康基本实现,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站在新的起点上,分析毕节试验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对于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毕节试验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但受单纯经济增长观念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要求认识的深化。这一发展观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只有正确认识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作用,才能全面提高建设小康社会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表征着人类群体在处理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所达到的觉醒程度和实践水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提出了加快生态道德建设步伐、提升生态道德建设水平的现实要求,因为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生态道德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搞好生态道德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其基本进路是提高党政机关、企业等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的生态道德意识,注重生态道德的实践,完善生态道德建设法律保障,构建生态道德建设体系,确立生态道德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我党内部少数人身上存在的作风问题,运用科学发展观深挖其思想根源,对症下药,予以挽救,对于纯洁党员队伍,促进党的建设,实现我党的持续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