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糖尿病人不再需要注射胰岛素美国医生发现了一种新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在美国患糖尿病者有1200万人。通常,糖尿病人必须每天注射胰岛素,不久就可吸入而不必注射胰岛素。当人体不能有效使用葡萄糖(从食物中得到的糖)时,就会患上糖尿病。在糖尿病病人体内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在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18例和每日多次胰岛素治疗组(MSII)14例,观察患者治疗期间血糖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32例患者血糖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血糖下降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MSII组,伤口愈合均良好。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使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护理,减轻糖尿病患者家庭经济和护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需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注射胰岛素的相关注意事项。结果:通过健康宣教,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效果,更好控制血糖水平。结论:让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加强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用二甲双胍或单独增加胰岛素剂量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应用胰岛素达40~50U,分2~4次皮下注射,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所有患者均有使用胰岛素的适应症并且无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证。血清肌酐水平〈132.6μmol/L。入选患者随机进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和单纯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每日胰岛素用量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单纯应用胰岛素治疗相比.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每日胰岛素用量均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在需要使用较大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用二甲双胍有利于提高疗效;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的下降比单纯胰岛素治疗多1.1%,达血糖控制的每日胰岛素需要量比单纯胰岛素治疗时少30%。  相似文献   

5.
研究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检测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筛查出成人缓慢进展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了LADA46例、ICA、GAD抗体阴性的2例糖尿病35例及成人1型糖尿病17例的临床特点,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水平等。结果:LADA组GAD抗体阳性率为93.5%,明显高于ICA(47.8%),除自发酮症外,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无显著差异。随病程的延长,β细胞功能的减退并不显著。结论:LADA诊断虽依赖于ICA、GAD抗体测定,但早期胰岛素应用与否应根据个体化而定。  相似文献   

6.
研究小鼠禁食不同时间及注射胰岛素导致小鼠休克时血糖的变化,并观察酸性生理盐水稀释胰岛素对低血糖休克出现时间及血糖值有无影响.结果表明,小鼠分别禁食12﹑18﹑22﹑24h时的血糖值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各组小鼠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但各组下降后的血糖值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或是否用酸性生理盐水稀释胰岛素,注射后出现休克的时间及休克时各组小鼠血糖值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1型糖尿病(又称青少年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类型,它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完全不同,属于自体免疫性疾病,可能是由于自体免疫系统破坏产生胰岛素的胰腺胰岛B细胞引起的,因此患者必须注射胰岛素治疗,目前世界上对此病没有治愈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38例糖尿病黎明现象,随机分为两组:即晚餐前普通胰岛素中加长效胰岛素;另一组晚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有显著治疗效果(P<0.01),而且两组比较作用相似(P>0.05),显示:用前一种治疗方法控制糖尿病黎明现象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自2010年5月~2013年6月期间的2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109)和治疗组(n=109),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治疗,治疗3个月后,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明显好于甘精胰岛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然略高于甘精胰岛素,但均较轻微。可自行消失,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近年WHO(1998)命名的有关同类疾病特征的一组疾病征侯群,包括糖调节减损或糖尿病和(或)胰岛索抵抗(指血糖正常,但血液胰岛素含量异常增高)并伴有另外两项或两项以上成份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研究表明,我国MS患病率已高达14%~18%,而在糖尿病患者中甚至高达60%~80%。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的调查,代谢综合征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在50-70岁的人群中达到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不必再注射医生已经为糖尿病患者发明了一种新的疗法。这种病在美国每年影响着1200万人。通常,糖尿病患者必须每日给自已注射胰岛素──帮助治疗这种疾病的一种化学物质。但不久,糖尿病患者就可能吸入而不是注射胰岛素了。当人体不能有效地利用从食物中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加二甲双胍的强化治疗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人的影响。方法:2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运动调节和(或)单用二甲双胍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患者改用门冬胰岛素30加二甲双胍治疗,疗程为2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与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并同时作胰岛素(Ins)、C肽(CP)释放试验;HbAlC采用比色法测定,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胰岛素、C肽采用放免法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强化治疗后HbAlC、FPG与2hPG均见下降(均P〈0.001);胰岛素、C肽峰值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人的血糖,有利于修复初诊2型糖尿病人的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一旦得了糖尿病,就意味着需要长期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但是,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尤其是胰岛素强化治疗),就可能拥有一段不用打针吃药而血糖照样正常的美好时光。这段时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像新婚蜜月一样甜蜜,故临床上将这段时期叫做糖尿病“蜜月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一次性空气净化输液器(简称净化输液器)降低生脉注射液输液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把180例静脉输注生脉注射液的2型糖尿病并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92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使用普通输液器,实验组使用净化输液器,观察两组患者的输液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6%,对照组输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3%,实验组输液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净化输液器在静脉输注生脉注射液中能有效过滤不溶性微粒,减少输液不良发应,保证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对DN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合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高血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的麻醉及相关处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平诊全麻手术(均为高血压患者)25例,对患者在手术期间的麻醉处理及使用相关药物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其中5例患者在全麻术中血压大致正常,与基础血压相比波动在20%以内,未做特殊处理;另外20例患者全麻术中血压升高,用药(硝酸甘油、乌拉地尔)控制后降至正常或接近全麻前水平.25例高血压患者全部未出现心、脑、肾重要脏器并发症.结论 全身麻醉下行各类手术的高血压患者只要麻醉管理得当,适度控制血压,就能安全平稳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癌痛护理在缓解晚期癌症疼痛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语言评价量表(VR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观察73例癌痛患者在采取护理措施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疼痛护理的止痛效果.结果 癌痛护理前Ⅰ °疼痛患者4例(5.5%);Ⅱ°疼痛64例(87.7%);Ⅲ°疼痛5例6.8%).在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完全缓解至无痛的60例(82.2%),部分缓解为10例(14%),无效3例(4%).结论 护理人员对晚期癌症疼痛患者采取了综合性护理措施,使疼痛得到有效控制,能主动地配合治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观察中药葛根、丹参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用高热量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注射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经葛根、丹参治疗6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等含量,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葛根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血脂的含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葛根通过改善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具有改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分析我院门诊及病房住院病人18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使用磺脲类药物(Su),共出现63例失效,原发性失效占1O5%,继发性失效占44%,继发性失效明显高于原发性失效,继发性失效中以饮食控制不佳,体重超标,情绪影响占继发性失效66%,需要使用胰岛素占1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个体化饮食干预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确诊为GDM的5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等的变化;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2hBG)、血糖迭标时每日胰岛素总量及住院期阍出现低血糖次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干预治疗对GDM患者血糖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