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白石由木匠成大师,三任妻子是左膀右臂. 齐白石七岁时由父母包办定下了个童养媳,平时玩在一起的小伙伴讥笑他:"哎呀咧!丑!就讨了堂客".小白石那时不知道"堂客"为何物,曾在父母跟前哭闹过"我不要堂客".  相似文献   

2.
卢虎 《出版参考》2010,(5):38-39
曾经有人问我:“在齐白石长达百年的人生经历中,他最重要的一段经历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衰年变法!”为什么这么肯定呢?因为没有衰年变法,就没有艺术巨匠齐白石;没有了齐白石,也就没有了我们今天谈论的齐白石的艺术;没有了齐白石的艺术,中国近代美术史必将改写。可见齐白石衰年变法之重要。  相似文献   

3.
1950年11月,齐白石的家乡湖南省湘潭县茶恩寺乡开展土改运动。由于他家收过地租,本人又常居京城“赚大钱”,便被工作队划为“地主”成分。齐白石知悉后十分纳闷,因为他出身于清贫如洗的农家,4岁就给地主放牛,7岁上私塾后,因买不起煤油,晚上总是用松明点火作灯习  相似文献   

4.
1937年,日寇侵占北京后,齐白石毅然辞去北平艺专的职务,宁愿在家过着清苦的生活,不愿为敌伪政权服务。一天上午,两个日寇带着一个翻译,来到齐白石的寓所,以买画为名,妄图诱使他到日本去定居加入日本国籍。齐白石一听,火冒三丈,愤怒地说:“我是中国人,不去日本,你们要齐璜(齐白石的名),可以把齐璜的脑袋拿去!”那两个日寇和狗汉奸碰了壁,夹着尾巴灰溜溜地走了。  相似文献   

5.
佚名  王炜 《出版参考》2009,(3):21-21
老舍先生和齐白石老人是好朋友。建国初期,国画作品价格十分低廉,齐白石的作品每平方尺不过10元,老舍为了资助他,常多付酬金请他作画。老舍喜欢用名人诗句为题请齐白石作画,而白石老人对这种“为难”也颇感兴趣,觉得“正合余意,余亦喜爱”。  相似文献   

6.
他是钢铁军人的儿子,成长在一个根正苗红的家庭。他曾是“全才神”、“小作家”、“警校尖子”、“铁血柔情传奇警察”……他创作的理论巨著填补了中国监狱管理的一项空白,他出版了五部轰动海内外的长篇小说,他是数十年的模范狱警,他还是“大孝子”、“发明家”……他曾有多次提拔重用的机会,也曾有过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大好“机遇”……然而,直到50岁,他仍是普通岗位上的普通一兵!也是在50岁,依然清廉贫穷的他,成了海内外各届皆知的“忠孝两全”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7.
孙能苑  胡成娟 《今传媒》2016,(10):166-167
“衰年变法”是存在于艺术领域内的一个特殊现象。“衰年”即老年、暮年,它是指一个艺术家在暮年时段对自我艺术进行再次改造或彻底革新。由于齐白石的“变法”成果显著并影响深远,已成为“衰年变法”的典型代表。要全面认识和理解齐白石的“衰年变法”,我们不能停留于表面现象,而是要对他“变法”的促发因素、他内在的经验世界以及他所形成的笔墨境界加以系统分析。他的“衰年变法”的价值不仅在于为将民间艺术融入文人画提供了一种可能,还在于更广泛意义上为民族艺术注入了更多的人文要素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9年前,一个年仅7岁的男孩流落到杭州,成了“孤儿”;两名记者历尽艰辛,找到了他的家。当15岁的他重新见到父母时,“家”又变了,请看——  相似文献   

9.
《新闻世界》2005,(6):64-64
你和男朋友吵架之后,很久没有去他家里了。现在他终于向你认错,你也原谅了他.他的父母非常开心.亲自打电话来请你去吃饭,还问你想吃什么。你想也不想地说:“随便!”后来.男朋友告诉你。因为你的一句“随便”.未来的公婆紧张了好半天!  相似文献   

10.
“我等不及了!我等不及了!我再也等不及了!”九岁的阿卢拉·格林伯格怀特抱着手臂,满怀期待地宣布说。现在是早上9点钟,伦敦南部一个大书店门外,大约有100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排着长长的队伍,阿卢拉排在前头。他们凝视着橱窗里面大堆的厚厚的新出版的图书,眼睛正搜寻着那个小个子的黑发小巫师,是他把他们吸引到了这里以及全球各地的书店,而他或许正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自在地喝着一杯咖啡。“我是个不习惯早起的人。”J.K.罗琳弯曲着手指,正准备她的下一个为《哈利·波特与火焰酒杯》签名的马拉松。 30个国家的孩子们正在为哈利·波特疯狂,他们心目中这位戴眼镜的英雄,在11岁生日这一天发现自己是一个巫师。大家都知道:哈利·波特的父母被坏巫师伏地魔杀害。哈利因为从父母那里继承了神奇的力量,幸免于难,但伏地魔在他前额上留下了一道闪电般的疤痕。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里有着一系列惊心动魄的经历。这所学校深藏在  相似文献   

11.
“真稀奇!小泥腿子也当上了特约记者。”滑县上官镇华家村青年农民侯富强被《农村市场报》聘为特约记者的消息,成为该镇一个小小的新闻。今年20岁出头的小侯,1986年是一位“落榜举子”,1987年春,经过一番痛苦的选择,他干上了新闻报道这一行。白天走村串巷,求朋拜友,发现新闻马上采访;晚上秉烛夜战,写了改,改了写,有时干个通宵。一年过去了,少得可怜的稿费连邮票、信封、稿纸都买不出来。父母骂他不干农活,“爬方格能挡饥寒?”亲朋好友劝他改行经商,“要发家,把商抓;要想富、开办门市部。”但这些都未能动摇他写稿的决心。没钱买稿纸,他就向同学要;没钱订报纸,他隔两天到镇政府借阅一次,近两年,他未添一件新衣服。  相似文献   

12.
巴菲特之子     
于斐 《出版参考》2011,(4):48-48
巴菲特儿子走艺术之路 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次子彼得·巴菲特最近出版新书《人生由你打造》,讲述他作为世界上最富有者之一的儿子,如何成为一个“平凡而快乐”的人。他以个人经历告诉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而不是一味满足他们的物质要求。与父亲不同,52岁的彼得·巴菲特走上了一条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13.
1908年9月25日,在日本东京大久保的一幢寓所内,一个胖乎乎的男婴呱呱落地。看着眼前壮实的小婴孩,父母亲切地唤其为“肥仔”,并希望他日后能子承父业,继承父母远大的志向与事业。这个被父辈们寄予了厚望的小“肥仔”,就是后来我党杰出的革命家与领导人廖承志同志。  相似文献   

14.
1997年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揭晓,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10卷本《齐白石全集》赫然榜上,该套书因其卷帙浩大、学术价值和精装精印以及齐白石崇高的艺术地位,在获“国家图书奖”的几本美术类图书中,应该说最受关注。它的组织、责编者是郭天民。   虽然知道《齐白石全集》的读者远远超过知道郭天民的人数,但郭天民在历经五年寒暑编就《齐白石全集》的过程中或之后,所得到的那份愉快与成就感,也不是旁人所能享受得到的。用他的话说,就是“这些事情他不做别人也许会做,但是一切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事实上,在为人作嫁之余能…  相似文献   

15.
学贤 《兰台内外》2008,(6):50-50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齐白石接受周恩来的邀请,有生以来第一次出席了由国家领导人主持的招待会。回到家里,他感到由衷的欣慰,几次对家里人说:“我没想到我会参加这样盛大的招待会,比起旧社会来,真是太不一样了。”新中国诞生以后,他精神舒畅,显得比以往更年轻了。  相似文献   

16.
方永(化名)绰号叫“小孩”,四岁上小学一年级.十五岁就从安徽考入了北京一所高校.同班同学一般要比他大三到四岁。大学毕业后,方水曾经在北京一个营销顾问公司做市场调查.包吃住,一个月1000多块钱的工资.他只干了几个月就辞职了,预备全心考研。不巧考研前吃药过敏.没能参加考试,不得不回到了安徽家乡的小县城。不过他没回家住.而是问父母要钱,租了一个两百块钱的房子,母亲经常过去给他做饭。  相似文献   

17.
沙伟 《湖南档案》2013,(7):16-20
毛泽东主席和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既是同乡,又是忘年之交。主席出生于1893年12月26日,今年是他老人家诞辰120周年。白石老人诞辰于1864年1月1日,主席比他小29岁。两位都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位出生在湘潭的白石铺,一位出生在湘潭的韶山冲,两地仅相距45公里。两位都叫“石头”,主席乳名石三,老人名为白石。两位都为“阿芝”,主席原名毛润芝,老人原名齐纯芝。两位都是湖湘巨子,一位是一代伟人、共和国缔造者,一位是世界文化名人、画坛巨匠。两人互相尊敬、互相关心,结下了深厚情谊,并留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如果妻子外出打工时,给人做了“二奶”,任何一个丈夫一定都会说这事儿绝对不能容忍!如果妻子逼丈夫离了婚,恐怕大多数男人会从此不会再理会妻子的娘家父母。但一个山东男人却用实际行动掷地有声地回答:“妻子有错,岳父无过。我要为岳父养老送终!”他不顾周围人的冷嘲热讽,细心照料岳父,直至他去世。当他得知离他而去的妻子患了重病,又被包养她的男人撵出家门后,他又不计前嫌,倾力给妻子治病,  相似文献   

19.
(一) 烦恼由心生,也由心灭 有一个制造各式成衣的商人,在经济不景气的波及下生意大受影响,因此他整天心情郁闷,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 妻子见他愁眉不展的样子十分不舍,就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 医生见他双眼布满血丝,便问他说:“怎么了,是不是受失眠所苦?”商人说:“可不是吗!”心理医生开导他说:“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回去后如果睡不着就数绵羊吧!”商人道谢后离去了。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稿上刊登过这样一条新闻:【新华社保定7日电】9月2日上午,在张家口市人民公园的一个绿林成蔭、百花齐放的地方,坐着一位戴着墨镜、面色红润,颚下留有近尺长银须的老人。一位人民解放军军官问他:“老大爷,你今年多大年纪啦!”老人刚要回答,坐在他身边的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先队员,望着老人慈祥的面孔低声说:“老爷爷今年一百一十九岁了,偏偏要说一百一十八岁,还迷信呢!”不巧,这些话全被老人听到了。“我是老迷信,你是小迷信。”老人一面说着,一面笑呵呵的把这位少先除员搂在怀里。这位老人叫张全。现在身体还很健康。带红领巾的小朋友说:“老爷爷走起路来可快啦,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