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能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2.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 3.探索基本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4.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堂“做”数学的课。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双手通过操作和观察来“做”数学。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是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嘶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会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初步学会运用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轴对称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3.在认识对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美、理解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中学理科》2004,(11):87-89,104
本讲主要内容包括轴对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要求能熟练地作出平移和旋转后的图形,会分析复杂图形的形成过程,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轴对称及其组合在现实中的应用,并能进行图案设计.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要求 掌握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能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对称问题,能利用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设计图案,会解答折纸问题,掌握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点击要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理解轴对称、应用轴对称.难点:简单轴对称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有关性质及其运用、图案设计以及镜面对称.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前思考】刘加霞教授指出,可以从整体特征和度量特征两个维度认识图形,其中"对称"就是从整体特征认识图形的重要视角。在第一学段,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侧重于实例或生活中的图案;第二学段将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并要求学生能从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而到了第三学段,学生就会从"对称"的视角大量研究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  相似文献   

10.
学习《轴对称》后,同学们掌握了:1.轴对称:①轴对称的定义;②轴对称图形;③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关系。2.作轴对称图形及用坐标表示轴对称。3.轴对称图形中的等腰三角形等知识点。学会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下面和同学们一起归纳一下轴对称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中既包含了很多数学知识,又充分体现了图形的对称美和简洁美.因此,以轴对称为载体的图案设计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下面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选取几例。与同学们一起欣赏.  相似文献   

12.
知识梳理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是两个易混的概念,学习时应注意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案。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认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另外还要了解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旋转的妙用     
图形的变换包括轴对称、平移、旋转。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能通过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变换等方法认识图形、理解图形性质、欣赏图形与设计图案。现就具体实例谈谈如何利用“旋转”解题。  相似文献   

14.
孙伟 《时代教育》2007,(6Z):107-108
教材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56—61页。 设计思路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自主活动,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进行主动探讨,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对图形(直线形与圆)的基本性质及相互关系的认识基础上,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认识这些变换的基本性质.体会到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是保持两点间距离不变的变换,这种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具体探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与圆的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并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或旋转后的图形,进一步认识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及其组合),达到具有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设计和欣赏图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美丽的图形、图案,正是这些对称的、不对称的图形、图案构成了我们周围美丽、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在前面我们学习过轴对称的图形,另一种对称——中心对称也是非常有意思、非常有用的图形。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建筑、文饰、图案都讲究对称美,对称图案美观大方、多姿多彩、蕴含丰富的内容,因此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中考试题中也出现了大量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题目,从而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及分析能力.现以中考试题为例说明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考点内容.  相似文献   

18.
1 教材分析 1.1 教学内容 “平移和旋转”的内容在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被安排在八年级(下)第二十章,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及其性质、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简单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的初步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轴对称、勾股定理,学习了图形与坐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对数的认识已扩展到实数.通过学习“平移和旋转”,结合八年级(上)已学的“轴对称”,使学生对图形与变换中的全等变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渗透让学生用图形变换(此处指全等变换,下同)的视角考虑空间与图形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许多美丽的事物往往与图形的对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随风起舞的风筝,凌空翱翔的飞机,还是中外各式风格的典型建筑;无论是艺术的创造,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图案的设计,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丰富多彩的图案中有许多都是利用轴对称的特征进行设计的.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20.
张绪昌 《山东教育》2012,(Z1):73-76
模型1:轴对称教学内容:P2-P4简要分析:"轴对称"模型是概念模型。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建立这个模型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几何的必要基础,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概念,并能画出一个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本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模型建立过程中,教师要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