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数感是人们主动地、自觉地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数感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概念,形成数学运算技能。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应当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中有关数感的要求,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在数概念教学与数的运算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2.
所谓数感,就是指人们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素养。小学生应具备的“数感”,实际上是指他们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因此,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一、在生活中体验数感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从校内延伸到社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  相似文献   

3.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的概念和有效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感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缺乏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意识。一些教师认为,是否培养小学生数感无关紧要,只要学生能够进行精确计算就可以了。其次,教师忽视了小学生数感培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爱强 《家长》2023,(17):26-28
<正>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要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符号感、推理统计感以及数感,强化学生数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培养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能让学生的理解能力、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表述数量关系的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提出问题和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与解题习惯。而怎样强化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的数感建立起来,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一、数感的含义数感是对数量关系、数与数量、  相似文献   

5.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在“总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第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提了出来,对每个数学教师来说,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一、培养学生数感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1.建立数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标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教育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着想,适应每一个人的需要。为公民素养之一的数学素养不只是用计算能力的高低和决书本问题能力的大小来衡量的。而是看…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数感”的概念首次被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提出。所谓“数感”,狭义地讲,就是指学生对“数”的感觉,对“数”的敏感性,即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是一种自觉的态度与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形式为:1.理解“数”的意义;2.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  相似文献   

7.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将数学与现实联系起来的桥梁.数感好的人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以及数的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刻画客观事物,善于捕捉事物中蕴涵的数学特征.数感奠定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数感常常被看做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潜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小学生数感的培养,限定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的目标范围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但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界定比较原则化,并没有突出小学生数感培养的重点领域,更没有从小学生数学思维特征的角度审视小学生的数感培养.因此,数感培养在普遍的小学数学课堂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就是数感。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许多老师还是感到困惑。笔者以“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几个片断谈谈自己对数感培养的点滴想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9.
在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其中明确地把“数感”作为了数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数感”呢?其实“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它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如果我们具备了数感,当我们遇  相似文献   

10.
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是人们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使学生经历……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在“内容标准”中的几个不同学习阶段都对培养数感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对学生一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奠基意义。这里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数感。  相似文献   

11.
“数感”自2001年以来为一线教师所熟知,在新课标中仍是核心素养表现的核心词之一。但名称看似不变,内涵却发生了变化。如何基于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发展及深化“数感”,本文提出三种方式,分别是直观式、浸润式、启悟式,旨在使看似“虚”与“玄”的“数感”得以生动、深刻地生长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中。  相似文献   

12.
数学新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 .“数感”不是一个新的概念 ,但“标准”第一次明确把它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了出来 ,作为课程内容加强点之一 ,而且十分强调和重视如何理解数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的问题 ,这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 .1 正确理解培养数感的意义1 .1 建立数感就是学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一个核心素养——“量感”,学生量感的形成主要依托于“测量”和“常见的量”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度量单位”的教学是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途径。度量单位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但小学生对像“公顷”“平方千米”“吨”等这样的大单位比较陌生。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建立量感、发展量感、应用量感、从而真正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些大单位呢?为改变目前大单位量感教学“缺乏深度、缺少体验、缺乏体系”的现状,我们提出基于KUD(Know,Understand,Do)模式的多角度量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数感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数感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最后,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数感的几点策略:在课堂设计中,通过猜想培养数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操作实践数感;在指导学生交流汇报中通过迁移同化锻炼数感;在学生质疑中反思强化数感;在营造氛围中,通过师生评价加深数感。  相似文献   

15.
数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启蒙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小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低年级小学生敏锐、精确、丰富的数感,让小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意义,并针对性地给出了提升数感的具体对策,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数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启蒙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小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低年级小学生敏锐、精确、丰富的数感,让小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意义,并针对性地给出了提升数感的具体对策,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_『数感,并将数感的发展置于首要位置上,并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宴践与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即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存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算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着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数感是指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感程度,包括数学与运算的综合理解力,培养和发展小学生数感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目标,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感,是广大数学教师很值得研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9.
暨宗礼 《教师》2011,(27):65-65
新课标强调在数学活动中,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其中“数感”被摆在了首位。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摆在我们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建立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在数学中形成一定的数感并能理解数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小学生数感培养在小学低年级就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与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