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现行小学生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编撰者引入了一些古文字知识,即在一些基本汉字的旁边示以对应的小篆,使得古文字不再处庙堂之高,而是直接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把过去认为非常艰涩的知识应用到普及教学当中,这无论对处于象牙塔尖的古文字工作者还是对接受基础教育的学  相似文献   

2.
赵志峰 《小学语文》2011,(10):55-57
掌握一些古文字阶段汉字的知识,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识字(特别是识字教学)、书法创作、了解传统文化等都非常有用,也很有意义。本文拟介绍一些古文字方面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3.
杨越 《教学与管理》2014,(14):40-41
正"古文字"这个名称,最初见于《汉书·郊祀志》所说的"张敞好古文字"。古文字不仅是汉字原始形态的体现,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文字的发展源远流长,形成一条有规律可探的历史。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掌握一定的古文字知识是基本文化素质,运用古文字知识进行识字教学,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中国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被裘锡圭先生分为两大阶段即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古文字在中国除了特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  相似文献   

4.
“古文字”这个名称,最初见于《汉书·郊祀志》所说的“张敞好古文字”。古文字不仅是汉字原始形态的体现,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文字的发展源远流长,形成一条有规律可探的历史。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掌握一定的古文字知识是基本文化素质,运用古文字知识进行识字教学,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中国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被裘锡圭先生分为两大阶段即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  相似文献   

5.
《湘南学院学报》2020,(3):65-68
山东古文字网络共享平台是基于山东地域出土的陶文、甲骨文、金文等丰厚的古文字资源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及网络平台,把古文字学、考古学、人类学等文化知识贯穿交融的信息传播媒介,是互联网时代山东文化普及与域外传播的有效途径。网站的构建既要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又要注重自身文化特色和功能创新,注重信息的多维拓展和关联,便于受众自由决定获取信息的路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6.
《一本书读懂汉字》是一本关于汉字知识的科普读物,特色是把古文字知识与现代识字用字结合起来,使古文字研究成果为现代语文教学服务,从而使得似乎远离现代社会的古文字研究发挥了为汉字正本清源、揭示规律、好学易用的作用。通读全书,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新颖、科学、实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白话文运动在中国文字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起到了快速普及文化知识和先进思想的作用,另一方面,面对今日的中国文字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发学者们对九十年前的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8.
喻述君 《现代语文》2007,(1):122-122,121
研究古文字的学者谁都不否认这样一个方法:那就是古文字的研究必须紧紧联系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生活状况,否则对文字形义的解释就是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字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最早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古文字在传承汉民族优秀文化、记录先民生产生活思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史料价值。古文字是较早的汉字系统,保留着一定的象形意味,字形可以体现字义,它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古文字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古文字融入语文教学当中,通过了解汉字的构造和汉字背后的文化知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汉字,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写作水平,提升人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运用古文字知识进行识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越 《学子》2013,(2):26-27
一、运用古文字知识进行识字教学的可行性、重要性1.教给学生一些古文字知识,可以使学生从中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史,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在汉字四千多年发展的长河中,汉字本身也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如,"父"字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在甲骨文里象征手中拿着棍棒之意。可以说,"父"是男性中心社会的标志之一。商周以后,"父"便逐渐用作对男子表示尊敬的美称,读作"fǔ",如,尊称老农为"田父",渔翁为"渔父"。家庭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翼徵》为朝鲜末期实学家兼考据学家朴瑄寿先生所撰述、金晚植先生校阅完成的关于《说文解字》研究的集大成的专著,1912年在汉城的光文社出版。了解《翼徵》本身之前,首先要理解作者的研究倾向。朴瑄寿是一位罕见的以金文为考释依据的文字学者。他认为小篆已经离最原始的古文字有一段距离,字形的变化太大,不能当作汉字的原始字形,因而根本不能以小篆为探究文字本义的考释依据。所以,朴瑄寿对《说文》由于当时的学术环境所限,未能完善地参考小篆以前的古文字资料,只能以小篆的字形来考释汉字的本义表示遗憾,并批评了这样的研究环境所酿成的一些误谬,以及后代学者陆续所犯的错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代表性字典。《汉语大字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字典代表作,它有许多长处。但是,由于未能充分吸收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因而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主要是:缺列古文字形体、误引古文字形体、缺释古文字形体、误释古文字形义、误列汉字的本义、误排汉字的义项、缺少古文字义项、缺引古文字例句  相似文献   

13.
"古文字教学法"是运用古文字字形学知识来辅助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汉字的形象性,增强学生对汉字同义字的辨识和理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学习中遇到的通假字、形近字,增强对文言文关键句和整体文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叶玉森考释古文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注重字形分析,特别是据偏旁考察释字;(二)注重从辞例文意考察释字;(三)注重与其他古文字的比较释字;(四)注重从甲骨文的初形溯义,通过理解古人造字意图进行释字;(五)注重从甲骨文本身的谐声系统出发,利用古音学知识释字;(六)注重分析甲骨文中的合文、析文、倒书释字。叶玉森的甲骨文研究对后来人们系统提出古文字的考释方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辛”的古文字字形及一些文献、文物进行了分析,认为“辛”字当为“梓”的本字,其本义为梓树。后会意为辛苦、冠饰义,“新”、“辟”、“童”、“妾”、“龙”、“凤”诸字古文字字形从“辛”,恰好诠释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俗形义学“是近年提出的学说,它的提出,意味着学术界开始以包容的态度认真对待这种原来被视为异端的文字学现象。“俗形义学“有着与传统形义学不同的作用。传统形义学是专业工作者学习、研究汉字和考释古文字的工具,而俗形义学则在普及汉字教育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古文字学的知识和理论对古代汉语教学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增强对古代字词本义的探求和理解,有效辨识近义词或同义词,还有助于把握文言句意,正确认识古代文化。在古代汉语教学中,运用古文字知识要以造字结构为基础分析字形,字词的分析要与具体文章相结合,同时还要注重提升任课教师的古文字素养,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六书”分析汉字形体始于东汉许慎 ,周伯琦在《说文字原》中承继许慎“六书”说并有所发展 ,在对《说文》5 40部首的具体形体分析上 ,借助古文字资料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其中不少认识对后世古文字研究产生了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的角度对古文字材料进行研究对古文字学、汉语史和古代文献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古文字材料的语言研究是古文字学的重要内容:阐释古文字材料中的语言问题是古文字学的研究目的之一;古文字材料中的语言问题是古文字学的研究内容;古文字材料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则是考释古文字的重要根据之一。汉语史研究也不能不利用古文字材料和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古文字材料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汉语古文字材料的语言研究是追溯汉语历史的最重要的途径;古文字本身也是汉语史研究的根据。古文字材料的语言研究是释读古文字文献的基础,这种研究的深入也可以明确古文字材料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优点与特色在于,学生需要先认字随后再去学习拼音。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教学重心放在识字学习上,而这势必会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手段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有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字能力尤其是古文字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无法应对汉字教学的需要。古文字本身的字形特征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结构比较契合,并且古文字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牢记与理解文字知识。正因如此,教师需要重视古文字教学,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