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来信简复     
问:有人说,为了使稿子不失时效,应该在新闻事件发生前就把稿子写好,这样行吗?(5105部队李向辉)答:如果把这样的稿子寄出去发表,最好在标题后面标上“小说”二字,免得国稿件失实而作检讨。问:我爱写些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可有人说,报道员搞创作会对报道工作有影响,是这样吗?(5487部队王满刚)答:一个人精力有限,与其搞新闻与搞创作兼顾,不如集中精力搞好一项——当然,分清主次业余,两项也许会互相促进。问:搞新闻的是不是只能读与新闻有关的书?(84879部队郭柏松)答:搞新闻的应是多面手,多面手应当博览群书,但多…  相似文献   

2.
不要报道违法者的“不懂法”近年来,在法制报道中经常出现记者简单地以“不懂法”来报道违法者违法的原因,这是有违事实的,也是很不科学的。如某电视台报道一制造假酱油案,记者问违法者:“你知道不知道违法?”那个人说,“不知道。”记者也不再作什么分析,给人的印...  相似文献   

3.
提高你的竞争力──向摄影记者进一言蒲莉某先生到报社谋职,与负责人有一段对话──负责人问:会写稿吗?某先生答日:不会。负责人说:那么到摄影部当摄影记者去吧。这段对白绝非笑话,是不久前一位大报的资深记者描述的。你如果与记者交换名片,一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不...  相似文献   

4.
记者?法官?高陈请看下面的问答:问:你叫什么名字?/答:(望问者、怔了怔)我叫××/问:今年多大了?/答:××岁/问:家住哪里?/答:我家住××村××组/问:你过去是干什么的,为什么现在会干起这一行的呢?/答:因为……因为……所以……就……如果您以为...  相似文献   

5.
贪官的迷信     
办案中经常发现。不少贪官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迷信思想严重。某年6月24日,涉嫌违纪违法的某国有企业总经理刘某女、副总经理刘某男被组织审查。谈话刚开始。刘某女就喃喃自语:“这回死定了。”谈话人员问其原因,刘某女答日:“我姓刘,624,刘二死啊!”  相似文献   

6.
刘翔不跑了,你失望吗?我的女友MAY一定很失望。很久之前,她就兴高采烈,在MSN上问我Athletics Final是啥意思?确认是“田径决赛”之后又问我:是不是刘翔那一场?我两眼一摸黑地说:应该是吧……国家体育场就是鸟巢吗?这个我很有把握,答:是的。她把方方面面都问清楚之后,  相似文献   

7.
张宗菊 《大观周刊》2012,(51):240-240
问:学生到学校来做什么?答:学知识!问:学生到社会谋生存靠什么?答:靠能力!那么再问: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学生到社会谋生存所需要的能力有什么关系呢?答: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文丽 《现代传播》2001,(5):127-129
新华社2001年4月9日播发了这样一则消息:河北省国安市某学校一个班里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在一次课堂提问时,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是当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却答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由此感到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他对学生说: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举右手。此后,每看到学生举左手时,老师就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于…  相似文献   

9.
如今的电视台,多见综艺节目。也许是为了寓教于乐吧!综艺节目中,常会插进一点知 识测验以考前来娱乐大众的明星们、我常常为他们捏一把汗后来发现,他们对待此事和表演节目一样,随便、放松得跟,答对答砸,都不打紧。倒是显得自己过于紧张了。 不过,电视台的知识考题或主持人。却不宜过于随便,否则就要出错、比如说。有一例考题曰:“‘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是老子讲的对还是错?应试者答曰:‘对的、”主持人说:“答错了。”尔后,主持人补了一句说“这句话是孔子讲的。” 主持人补的一句话,画蛇添足了。此语见之于《论语》:“曾…  相似文献   

10.
新闻出版署负责人就《出版管理条例》答本刊记者问问:《出版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月1日正式施行,请您谈一谈《条例》在当前颁布具有什么意义?答:《条例》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新闻出版部门“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努力完成“...  相似文献   

11.
选题要有大境界,写作要用小角度,这个道理可以用最精髓的8个字概括起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先说“大处着眼”。“大处着眼”,要求记者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要善于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要有意识地置微观于宏观之中,去掂量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从而由小及大,由点及面,把新闻事实放在应有的背景之下,去展示它内在的新闻价值。河南广播电视报推荐参评’97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的言论《不打行吗?》,最初的萌芽本是流传在全国农村影片交易会上的一个笑话——“问:在农村,最走红的是哪类影片?答:武打片。问:其次呢?答…  相似文献   

12.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一个人最害怕什么7”“你以为呢?”老和尚含笑看着徒弟。“是孤独吗?”老和尚摇了摇头:“不对。”“那是误解?”“也不对.”“绝望?”“不对。”小和尚一口气答了十几个答案.老和尚都一直摇头.“那师父您说是什么呢?”小和尚没辙了。“就是你自己呀!”  相似文献   

13.
4年前为筹备电影频道,我们曾采访一些观众,问:"喜不喜欢看电影?"百分之百的观众回答:"喜欢!"问:"喜欢看什么样的电影?"百分之九十的观众回答:"什么电影都喜欢。"4年后的今天,再采访这些观众,他们的回答着实让人吃惊。问:"喜不喜欢看电影?"百分之百的观众回答:"要看是什么样的电影,有些喜欢,有些不喜欢。"问:"喜欢什么样的电影?"有的说"喜欢名著改编的电影";有的说一喜欢希区柯克导演的推理侦破片。"有的说"喜欢潘虹主演的悲情电影。"也有人说"喜欢张艺谋执导的影片"。回答五花八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是观…  相似文献   

14.
《军事记者》2001,(12):39-39
(1)问:新闻函授中心第12期学员开学后,第11期学员是否算结业?答:函授学员的学期为一年,第11期学员的学期从2001年3月1日开始,到2002年2月28日为止。第12期学员2002年1月1日开学后,原11期学员的新年度《军事记者》杂志不再继续寄发(因第11期学员的杂志是从2001年1月开始寄发的,到年底,已经发足12本)。但学员的结业时间仍到2月底。在此之前,学员仍可向函授中心来信或邮寄稿件。(2)问:第11期函授学员的结业证何时寄发?答:结业证将于2002年3月10日前全部寄发完毕。(3)…  相似文献   

15.
关于电视新闻评论答问录何新明问研究电视新闻评论,首先要对新闻评论有一般的了解、请说说你的看法:什么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有何特质?答新闻评论,简单地说,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体裁。它属于“新闻”这个大类,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新闻.而是新闻通过说理加以深化的特殊表...  相似文献   

16.
真鸣 《声屏世界》2008,(9):66-66
一场体育赛事赛后,常会听到记者对运动员的诸多提问:你为什么会失误,为什么有压力,你觉得愧对祖国吗?等等。本以为北京奥运赛场不会出现类似的提问,然而它出现了。就在射击运动员谭宗亮获得50米手枪慢射铜牌时,只因他参加了四届奥运会只得到了一枚铜牌而遭到某记者质问:你觉得你有愧祖国吗?类似的情况还有:体操运动员程菲出现失误离场或心情难受时的镜头追踪。体育报道中过于看重运动员的眼泪与“痛失金牌”等用词,窃以为都与北京“人文奥运”精神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7.
堂属问答     
堂属问答有个用钱买官的官员,不懂官话,到任后,去拜访上级官员,上官问他,“贵县风土怎样?”捐官答道:“并没有大风,更少尘土。”问:“春花怎样?”答:“今春棉花二百八。”“绅粮怎样?”“我的身量能穿三尺六。”“百姓怎样?…“白杏只有两棵,红杏不少。”“...  相似文献   

18.
香港苹果用户协会简介有次和朋友谈话家常,我问他说:“香港有乜?”他反问我:“香港乜都有,你想要乜?”我说:“不是香港乜是香港MUG!”看他一面无奈的表情,我想他心中一定在说“你在讲乜!”才知道他不懂什么是香港MUG。1997年9月9日尖沙咀Marin...  相似文献   

19.
姚家红 《视听界》2005,(6):64-64
“先进性教育”这一特殊主题具有特殊的要求,在大众媒体上集中、大量宣传报道有一定困难。怎样处理好两之问的关系,有效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南通电视台进行了一些有益地尝试。  相似文献   

20.
提倡“四不问”高峡我们常看到:有的记者向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这样提问:“你此时一定很激动吧?”对有实力夺冠而未能夺冠的运动员又这样提问:“你是不是感到很遗憾?”被访问者对记者这样提问,评价只有两个字:废话。这类废话式的提问,决非体育场上所独有,其它领域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