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本节内容是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两端都栽树问题中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体验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意识,渗透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及策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并在数学上能有所发展。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两端都栽树问题中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尝试探索、实验、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发现并理解在非封闭线路上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会应用植树问题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一一对应"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页。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植树问题的研究了解植树问题的三种基本情况,理解和掌握在不同情况下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渗透一一对应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灵活...  相似文献   

4.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在数学学习和研究问题时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方法,数形结合,化归思想等,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理解间隔概念,知道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三种数学模型。2.能够应用本节建构的植树问题的数模,以及探寻到的"一一对应"的规律,针对实际情形灵活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提出学问题1.师:同学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植树问题,看看植树中蕴含哪些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知识性与能力: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悟、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实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大胆猜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法进行验证,进而产生矛盾冲突,学生很自然地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植树问题”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过程性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4)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使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  相似文献   

8.
<正>"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这部分教材的目标并不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切入点,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借助数学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日前,我听了一节"植树问题"的研究课,有一些感悟。课始,教师结合教材提问:路长12米,每隔3米栽1棵,要栽几棵树?教师  相似文献   

9.
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通过"植树问题"内容的教学,不仅向学生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而且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植树问题"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在于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要从简单人手的思想.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和研究问题方面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学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页、118页。教学重点:理解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应用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的数学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学间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106页的内容“植树问题”教学案为例,让学生选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抽取出数学模型,找到三种植树情况的计算方法,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有效的题组可以通过结构变化、层次变化、背景变化、条件变化引导学生的认知走向深入的集中区,通过比较、类比、分析、迁移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数学问题的本质,促使学生有效地加深对某一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107页。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探索"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情况,理解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与变化规律。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观察、比较、发现、概括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感悟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14.
梁江伟 《课外阅读》2011,(8):125-125
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主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感悟这一思想方法,我就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应用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的全过程,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植树”的路线一般分为线段上的植树问题和环形线路上的植树问题。即使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1)两端都要栽。(2)只在一端栽另一端不栽。(3)两端都不栽。本课教学旨在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性与能力: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悟、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何晶 《湖北教育》2024,(2):73-74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展开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提炼、概括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笔者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植树问题”的教学为例,做具体阐释。“植树问题”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探索并总结“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教学难点是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并运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探究、  相似文献   

18.
<正>教材分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目的是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几个层次,本节课主要是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  相似文献   

19.
植树问题的教学主要是为了渗透数学模型思想。通过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提取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一些数学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117例1及相关练习题。[教材简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数学广角主要是通过简单的实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设计]1.学问在手中。这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因为生活中经常见到,难点就是使学生理解间隔数跟节点之间的关系,如何突破这个瓶颈,让学生轻松愉快掌握这个知识呢?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