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由于"文革"的原因,29年前的中国教育实际上是在进行恢复性的发展,同时,由于中国社会尚处于前工业化时期向工业化时期过渡,所以,用工业化的方式大量生产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故在教育界,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基础知识,提高其基本能力,成为教育的基本要求,这就是"双基";教师、教材、课堂自然成为教育的中心,这就是"三中心",教育完全成为知识的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正面临历史性的转折,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来加以落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教育的公益性问题的实质就是实现什么样的教育发展和怎样发展教育的问题。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必须重申公立学校的公益性质,从公法的角度对公立学校进行规范,使公立学校真正成为一类由国家设立的、以培养人才为目的、为不特定多数人服务的公立公益性机构。  相似文献   

3.
黄零 《广东教育》2009,(9):55-57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换句来说,即是处于前现代向现代化不断过渡的特定历史时期。在这样的历史阶段里,要实现整个国家与社会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人本身的现代化。而现代教育就是把"自然人"培养成为具有现代价值理性的"社会人"的社会性活动,其根本出发点就是人的发展。为此,以人本身为立足点和归宿点,实现个人的权利、价值以及个性的自由发展,就成为了人本化教育的目标导向与价值所在。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应遵循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这是党中央向全党全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 ,教育日益成为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中央政府以财政为中心推进教育发展的机制逐步建立。近代中央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经费来源及支出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国家教育施政能力的变化 ,对中国教育近代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等工程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工程科技人才。由于各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经济和资源条件不同,所以各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各有特点。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要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工程教育,培养高级工程科技人才,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服务。当前我国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为两个基本点,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应贯彻这条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7.
一武术礼仪教育的表现形式1儒家"礼""仁"思想在武术礼仪教育中的体现"家"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基本模型,也是中国人内心最基本的情感倾向。以师徒传承习武方式结聚的这种社会群体,其内部呈现出鲜明的家族式结构特点。儒家"礼"思想所建构的等级差异,可以说在武术界中师徒关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外在的礼法规矩不仅要求习武者要从行为上遵守规则,更在于具有崇高的武德修养。很显然,这就是基于儒家"礼"思想等级制度基本精神的肯定和皈依。儒家希望人们达到"仁"的要求,渴望理想的君子人格,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寓于各种礼仪之中,即所谓寓教于礼。这些礼仪都经过精心设计的,形式生动,往往配有音乐,为人喜  相似文献   

8.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更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项内容丰富、意义重大的教育实践。本文拟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实质,深入思考研究首都教育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首都教育战线的一项重要的中心任务。十七大报告对首都教育发展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今后一段时期首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和战略方针如何考虑,这是首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岩博士撰写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全面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对此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推进首都教育从基本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目标迈进,是首都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未来首都教育发展应该高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全面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大旗!这是首都教育发展的战略总目标。未来首都教育发展应该坚决落实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走首都教育先导发展战略道路!这是首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现予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潘光旦先生曾说,真正的教育,只有八个字的假定——顺其自然,因其固有。不顺自然是戕贼,不因固有则徒然。人类也不例外,一切生命都有其位育。这就提出了教育的要诣是"务本"。所谓务本,即从固有的事物做起,不好高骛远,不见异思迁。这一思想转译为更直白的教育法则,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千百年来中国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也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巳不再是机械化大生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如果继续沿袭初级工业化时期的技术领域分工而形成的专业结构,将无法适应信息化和自动化大生产。如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产业提升方针一样,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获得数量扩张这一空前机遇的同时,必须按信息化的要求,刻不容缓地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徐涛 《中国教师》2010,(23):55-57
<正>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自主性和权利主张、自我价值实现已成为公民普遍的价值追求。这一方面表明了中国社会的真正进步,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人类文明的普世性价值与中国文化的本土性价值之间的张力。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正是在这种张力之中展开的。实践表明,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既要吸收人类文明的普世性价值,又不能照搬西方的公民教育模式,而是应结合中国的国情实际与本土特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与探索。在这个维度上,只有那些立足于中国本土的现实语境生发出来的基本主题才能真正成为有意义的言说。这就很有必要对中国已有的优质公民教育资源进行本源性的重读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十二五"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这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正>晚清以来的现代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始终关联着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迫切历史需要,是沿着"强国家——造国民——兴教育"这个大思路走过来的。我们所要发展的现代教育,已不是与科举制度密切相关、以人文化成为旨归的古代教育,而是携带着西方富强信息、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现代西式教育。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古代以儒家学说  相似文献   

15.
党十六大明确了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中心,社会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分析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共性要求,阐述高职教育的对策,突显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杨小微  游韵 《教育研究》2021,42(3):135-148
作为全球现代化"后来者"的中国,要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教育现代化道路,应持何种视角并据此指导自己的行动.通过透析历史与当下背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本土基因成为探寻要点.在此基础上,探讨教育现代化中国视角的基本构成,包括中国现代化的性质研判、立场持守和视角选择;厘清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要义,在于对经典现代性的扬弃;梳理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维度以及重政策导向、抓主要矛盾、唤基层活力等重要特征.从这一视角出发,聚焦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如下基本判断:激活内生动力、选择跨越式发展路径、提升特色意识和创新精神,以期形成中国教育现代化"一地一案、分区推进"和"一校一策、生动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视点一:面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巨大进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在"十二五"时期必须解决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中国农村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德育的素质教育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有四大原则:"两全"原则,"两基"原则,"三分"原则,"主体性"原则.所谓"两全",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两基"就是打好基础,达到发展的基本要求;"三分"就是分段、分层、分类发展;"主体性"就是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这四大原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德育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乡村学校是今日中国改造乡村生活之唯一可能的中心!""乡村教育关系三万万四千万人民之幸福!办得好,能叫农民上天堂……"早在1926年,陶行知先生就在他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强调乡村学校的重要性。然而时至今天,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乡村学校由于基本办学条件太差等原因而成为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短板。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指出,对于农村的学校来说,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教师》2014,(24)
正陈小娅"对于中国来说,城市化率到了60%才算城镇化基本形成。"这一方面考验政府在户籍等相关政策方面的保障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部门研究"融入教育"问题,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进入公办学校、享受同城待遇之后,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