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符的《潜夫论》就其文学价值而言,为东汉散文的佼佼者。通过比较考察《潜夫论》散文与《荀子》,发现《潜夫论》无论从论证思维还是论文结构,以及论证句式上,都明显受到了《荀子》散文的影响。王符正是在汲取《荀子》散文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加上其创造性的改造和运用,形成了自己散文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巴金(1904——),作为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大作家,一贯热情、真诚、严肃、勤奋。在粉碎“四人帮”后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他潜心于各种样式的散文创作,出版了《巴金近作》、《巴金散文选》、《探索与回忆》、《心里话》、《愿化泥土》、《十年一梦》、《控诉集》、《巴金书简》等集子;特别是于1986年出版了《随想录》五集(包括《随想录》第一集、《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并获新时期全国散文(集)荣誉奖。还在报刊上发表了好些长篇散文,例如《怀念从文》(《散文世界》1989年6期)等。由于这样,他的散文,成了我国新时期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散文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作家网报道,日前《散文选刊》杂志组织数十位专家,对2008年在全国散文报刊上发表的优秀散文进行了推选,评出200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它们分别是:余秋雨的《重峦叠蟑间的田园》,史铁生的《我的轮椅》,范曾的《趋近自然》.  相似文献   

4.
何为同志的《第二次考试》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曾选入一九五六年《散文小品选》,后由作者收入散文专辑《第二次考试》(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五八年).它和《两姐妹》、《千佛山上的小树》、《白鹭和日光岩》以及作者近年写的《临江楼记》、《风雨夜航图》等,都是优秀的散文,在散文百花坛上较有影响.作者以精巧的构思,美妙的意境,生动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现实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旖旎画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些散文,在读者中广为传诵,颇受喜爱.  相似文献   

5.
试论徐志摩散文的情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是中国新文学中“新月派”的代表作家。他以诗歌饮誉文坛,在散文创作上也别具一格。他生前出版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3本散文集;遇难后,有人替他编印了《秋》、《爱眉小札》和《志摩日记》等,还有数十万字的散文散见于当时的报刊杂志上。这些写于20年代的散文作品,与他的诗作一样,富有浪漫才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笔者曾在《徐志摩散文的诗化特征》一文中论及他的文体风格,本文将着重探讨其散文的情感内涵和抒情特色。  相似文献   

6.
庄子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代宗师,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散文中,《庄子》散文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本篇文章从艺术角度的三个方面作了论述,使读者领略到《庄子》散文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盛名的散文家。在其散文作品中,《背影》、《春》、《荷塘月色》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绿》被节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并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影响重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对朱自清散文特色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朱自清的散文,让我们的学生更有收益。下面结合《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等文章,就"情真意浓、精美缜密、清秀纯朴"三个角度,对朱自清散文的主要特色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1.分析文题,确定方向。首先从体裁上分析。初中生常见的文学体裁有散文和小说。散文可分为抒情性散文和哲理性散文。文题必定要反映内容,这种判断并不难。比如《散步》《、背影》《、信客》,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很容易看出是叙事抒情类的文章;而《谈生命》、《敬业与乐  相似文献   

9.
<正>李育善的第三本散文集《惊蛰之后》不仅收录了《新华文摘》上曾转载的《乡镇干部》和《一个村子的选举》,也收录了他涉及扶贫攻坚一组散文,如《惊蛰之后》《担保支书》《过了霜降》《在皂河村过重阳》等扶贫内容的散文。这是他这本书中的一大亮点,其中的《担保支书》曾原刊在《光明日报》上,被全国多家报刊转载,《惊蛰之后》在《美文》杂志发表后被《散文选刊》选载,亦在读者中引起关注。这本书取名《惊蛰之后》,其  相似文献   

10.
陋室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散文作家中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的散文特色鲜明,自成一家,文风宁静、空灵、玄妙、古朴,给人以美的享受。他所倡导和实践的"大散文"观,对散文的发展和革新影响深远。贾平凹的散文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的散文多是一些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篇什,风格优美精致,有些"中规中矩",以《丑石》《月迹》等为代表。第二个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中晚期至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的作品绝大多数都属于"游记",尝试用小说技法写散文,以《秦腔》《入川小记》等为代表。第三个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这一时期的作品已不再轻易言情,"闲话"色彩更加强烈,文风平实自然,境界开阔辽远,以《弈人》《闲人》《名人》等为代表。从内容上看,贾平凹的散文可分为自传、风情、世相、禅思、文化等五类。从艺术上看,其散文关注日常生活,以立意见长,他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喜欢使用明快朴素的口语,讲究动词、叠词和虚词的选取和搭配。所以他的作品能以低音淡色引人入胜,用字平淡,却意境深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贾平凹出版过散文集30多种,其中《爱的踪迹》获全国优秀散文奖,《贾平凹长篇散文》获鲁迅文学奖。作品为大家所熟悉的有《丑石》《静虚村记》《秦腔》等。本期我们选了他的散文《陋室》,作品在细腻而流畅的描摹之中,为我们展示了贾氏散文的古朴、幽默和淡雅。  相似文献   

11.
“常州散文”在常州历史上尤其是文学史上颇为有名。文章对常州古代散文作了梳理、分析、归纳与总结,并介绍了《常州散文》的编选原则和编排体例,以利于学习《常州散文》的人把握精髓,也便于外界的人了解常州古代散文的源流、学派、特点与传统。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鉴赏》2009,(7):50-53,109
查一路:安徽作家,《读者》等知名杂志签约作家、千龙网“特约撰稿人”。迄今为止,他写了大量的散文、小品文、随笔类作品。在《散文》、《读者》、《杂文月刊》、《中国青年》、《人民日报》等海内外数百家华文报刊上发表、刊载的作品迭两千余篇。作品曾在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电视散文栏目中播出。  相似文献   

13.
新疆本土散文作家李娟以其独特的言说方式和他人鲜少涉及的写作对象闻名于文坛,系列散文《羊道》是其散文创作的一座新高峰。与之前的《我的阿勒泰》等散文相较,《羊道》系列散文在文本上也有一些有别于前者的、更为成熟和显豁的特点,如题材上的"平常人与事"的选择、内容的诗意表达、语言更为成熟等。  相似文献   

14.
构成我国新时期散文创作阵容、散文精品风景线的,除了专业的有名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外,实在还可提到一大批业余的无名的作者以及他们默默创作并发表的出色的作品。如张新果发表在1988年第10期《散文》上的《红喜字》,如刘奇林发表在1991年第3期《散文百家》上的《半壁平安》等等。这些作品都在千字左右,体现了中国古典散文精短深至的传统特点,而手法之新,品位之高,也都是有着独特的美学追求的。 我们把《红喜字》和《半壁平安》拿来一起分析,发现巧的是两篇散文在选材上都写了“字”,都停留于对一种“字”的美的洞察上。门子上贴的字,墙壁上被抠出的字,这在我们见了一千遍、因而也忽略了一千遍。两篇散文恰是在这些俗常的地方,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角落里创造了神奇,由此想来,散文的魅力也确是在于这种能触及普通走入普通深入普通的平常景与平常心。  相似文献   

15.
正《淡墨诗散文选》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纳入"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出版。《淡墨诗散文选》是一本以"诗散文"为艺术形式的作品集,在艺术形式上当属首创。它标志着一种文体——"诗散文"的诞生。《淡墨诗散文选》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生命和情感的诗意雕塑,是人生和地域文化的精神坐标。这其中不乏生活的哲理,更有典雅的生活情愫和社会历史诗情画意的丰富内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曾说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匠.朱自清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特别是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一篇篇都脍炙人口,其中《荷塘月色》更是历久传诵,佳话不断,一直是中学语文各种版本教材中的经典美文。  相似文献   

17.
如若散文是美文.最能彰显其美质的.那就是写景状物类了。这类散文最具美景美致、诗情画意.最受中学族青睐。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美文.大多属这类写景咏物散文。近日从《文汇报》上捕捉的一篇《秋风野菊》,可以说是写景状物散文的又一好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随着经学的式微,诸子学勃兴,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孟子》得到了多学科多领域的广泛研究,文学研究是其中之一。纵观百年《孟子》文学研究,就散文艺术而言,研究者主要从宏观上对《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及其修辞技巧的运用、气势风格、文章的逻辑性及其文体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或是从其文学性、思想性、政治性上加以阐发,成果颇丰,但亦有缺憾。本文尝试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孟子》散文论辩艺术方面加以专章论述,以期探讨新的研究路向,对进一步细化《孟子》乃至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罗含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其代表作《湘中记》《更生论》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意义。《湘中记》以出色的山水描写为后世山水散文的成型导夫先路,《更生论》因纯思辨的论说方式在众多佛学散文中独树一帜。《更生论》问世后,罗含与孙盛的书信论辩,是佛教史上有关形神关系的第一次论争,对后世影响颇大。罗含散文的写作艺术与同时代、同类型散文写作相较具有独特的文学贡献,在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和诗歌一样,散文也要求注重语言的高度锤炼。高尔基早就指出:“你没有象诗一样地写散文,你的散文就不大有特点。”(《给初学写作者》)著名散文家吴伯箫的《菜园小记》就是“象诗一样”的散文,在语言上有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