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学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国学研究阶段;二是用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来"保存国粹"、"整理国故"的阶段;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国学研究阶段.创建适应社会主义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要有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抵制国学运动中的复古主义和否定国学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家邢福义把语言学与国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注重国学与世界的交流与融合,提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新国学思想。他的新国学思想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内涵日益丰富,并且,邢先生在教学科研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一直践行着他的新国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国学实相对于西学、新学而言,传统具有复杂性,国学传统也具有复杂性。对国学传统可以做五个层面的分析:知识层面、学术层面、道德价值与人生追求层面、终极关怀层面、国魂与族魂层面。研究和分析国学传统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诠释学方法、批判继承法和矛盾分析法。实现国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就要大力提倡和阐扬"文化综合创新论"的研究纲领,一方面以现代化批判传统,另一方面以传统和后现代批判现代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现代性的中国当代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4.
李军 《文教资料》2010,(14):117-119
当现代性与现代性问题愈益成为当代中国清晰可感的现实时,我们有理由相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形势下新的问题域和新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其当代价值的探析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提供绵延不绝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是当代社会主义的主题与要旨。马克思主义法学在指导中国法学理论建设和法治实践的过程中,也烙上了中国特色的印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使之在东方国度结出了累累硕果,其理论成果构成了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质疑和非议促使王富仁提出“新国学”主张。王富仁先生在《“新国学”论纲》以及相关文献、谈话中表述的文化胸襟和学术眼光,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应该是现代中国的文学,而不应该只是指中国的新文学,它首先是指“新文学”,当然也包括章回体小说、旧体诗词,甚至戏曲文学。只有具备这样的胸襟,这个学科才会真正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性的展开,现代风险已成为当代中国发展不可规避的时代境遇,中国已步入了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到来及风险的反思性使马克思主义信仰置于普遍的反思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危机。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是社会转型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环节。在当代中国,要规避和化解风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依然需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是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市民社会问题是引发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问题意识,也是当代中国"现代性"社会转型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把市民社会研究(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识,可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和自身内在理论逻辑的变革.同时,通过对市民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审理,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可以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从而沟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导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真正出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用学术话语揭示和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逻辑,构建体系完整、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话语体系,实现学术理论和知识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我国设立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现实任务,也是凝聚民族共识、提振民族精神、繁荣民族文化的时代课题。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中国经验"、贯穿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模式"、反映当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中国道路",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话语体系的实践基础和致思取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主要涉及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的问题。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应该是生存一实践本体论,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归根到底指向的是人的现代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中国化是使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在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为弘扬传统美德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德育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重视现代道德与传统道德的整合,引导学生加强对传统美德的认知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当代新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物质文化、社群文化和精神文化,开展国学启蒙,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只有从立法、教学安排与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配置、校园文化建设、热爱传统文化的氛围的形成等几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真正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  相似文献   

13.
亚运会作为城市、国家间文化、精神、价值交流的平台,为广州城市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很好的契机。在亚运会筹办过程中,广州的城市文化已在物质环境、市民行为、精神观念等三个层面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在此基础上,对广州城市文化作进一步的推广,其策略在于立足于广州本地文化、根植于中华本土文化的同时融合亚洲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4.
弘扬中华文化是我国大学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弘扬中华文化是当代中国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自觉地将文化建设融入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学不仅要把大学生群体培养成为支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而且应肩负起向世界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弘扬中华文化应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花大力气建设和谐、文化的校园。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活动中是一种既相容又互补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包含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又能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两者应有机融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是学校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步,其地位愈加凸显,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文化大国,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领域各有特色,美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鲜明的多元化、个性化特征,中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则更注重思想性和人本性。中美高校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领域各取其长,融会贯通,促进彼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联系,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大学生思想的充实、爱国主义的教育、价值观的树立和道德素养的提升可发挥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而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加大力度,真正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功能,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东西方文化教育碰撞背景下中国美术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弥补美术教育传统断裂与思想失落的需要,以及构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新体系的需要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当今时代研究中国古代美术教育思想的智慧,“以古开今”实现其当代价值,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文化在儿童精神世界中面临"断链",作为守护儿童精神的习作教学,应当自觉消除课程建构中的"盲点",视传统文化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视传统节日为重要的教学平台,开发和架构起富有民族气韵的习作课程体系,让儿童在感悟、体验、表达等习作活动中,融入到民族文化的长河,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节奏支点是语言情感传达的关键。通过英汉诗歌节奏支点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句式的长与短所诠释的情感功能意义有差异。句子越短越显得厚重与苍劲,具有警示意义;句子越长越舒缓流畅、线条优美且具有更强的叙事功能;而长短错落,就更显浓郁的抒情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