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完虹影的最新长篇小说《阿难》,突然想起我多年以前写过的一首诗,就拿来作这篇短文的标题。否则我无法写作这篇短文,因为《阿难》有六到十一个口子。有了“梦游者的肉身”这个标题,我就可以一厢情愿了。  相似文献   

2.
读完虹影的最新长篇小说《阿难》,突然想起我多年以前写过的一首诗,就拿来作这篇短文的标题。否则我无法写作这篇短文,因为《阿难》有六到十一个口子。有了“梦游者的肉身”这个标题,我就可以一厢情愿了。  相似文献   

3.
×老师: 您要我写检讨,可我却给您写了这封信。昨天晚上我想了很久很久,才意识到昨天下午之所以会发生那样的事,主要原因还在您身上。老师,您就真的不能改变一下您的教学方法吗? 昨天下午,在上学的路上,我买到了一本我渴望已久的《散文名作欣赏》,您上《新手表》这一课时,因为是阅读课,您没有讲解,只是让我们抄文章的中心思想、段意、写作特点等。同学们个个无精打采,无可奈何地抄着笔记。这时,我突然想起那本《散文名作欣赏》,我想反正这课我已经预习过了,还试着分了段。至于笔记嘛,下课借同学的抄一抄就行了。于是我趁您转  相似文献   

4.
写下这个题目,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个名词,因为有一些感想,就把它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为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新华社以《永远的丰碑》栏目,陆续介绍一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优秀共产党员、英雄人物。3月5日,正好是毛泽东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新华社在这个  相似文献   

5.
一、课前谈话 ,引入课题1 同学们 ,你们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吗 ?那你们愿意当“动物世界”的解说员吗 ?那好 ,今天这节课是作文课 ,我们上基础训练五的作文课 ,内容是“描写一种小动物”。2 我们班不是开设了红领巾广播站吗 ?下面 ,我们就在红领巾广播站里举办一个新的栏目“动物世界”。这节课 ,老师就请同学们到“动物世界”来当解说员。为了使同学们当好解说员 ,我们先来学习一篇描写小动物的短文。昨天 ,老师叫同学们回家预习《读与写》这本书上第六讲中的几篇描写动物的短文 ,下面 ,我们重点学习《刺猬》这篇短文 ,看看别…  相似文献   

6.
关于《雪》的主题,诸家意见不一,而分歧的焦点在于有无象征和寄托上。我认为,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诗中,用象征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寄寓了美好的理想,表现了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有所象征和寄托,这本是不少散文诗的特点之一。《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先生在谈到《野草》的写作时,就曾经说过:“这二十多篇小品……大抵仅仅是随时的小感想。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胡了。”又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  相似文献   

7.
搞教育少不了看教育杂志。而在我接触的众多教育杂志中,每期必读的则是《湖南教育》。这固然由于自已是湖南人,又在本省工作,对家乡难免怀有某种特殊的感情,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我生平的那些“第一次”中,就好有几个是与《湖南教育》密切相关的: ——帮助我上好第一堂语文公开课的,是《湖南教育》; ——发表我第一篇教学研究短文的,是《湖南教育》; ——刊登关于我的第一篇长篇报道的,也是《湖南教育》。  相似文献   

8.
初二(8)班的学生每人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名曰“美文录”,除了每周抄写一篇美文外,我还希望学生能写点感想体会,尤其能向老师提出批评和建议。 某周星期一,我在批阅“美文录”时,读到高翔同学的一篇短文,题目是《语文老师应当向尤晶道歉》。文章的内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语文》杂志一九七八年第一期上,我写了一篇短文《谈目前流行的一种病句》,认为“贵宾们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是一个主谓搭配不当的病句,有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中国语文》一九七八年第三期上有几篇短文提出质疑,《天津师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上徐世英同志发表《“病句”不病》一文与我商榷。我想再谈谈我的看法,就  相似文献   

10.
应《班主任》杂志之约,我在上封信里谈了美中教育的相同点(译文发表在《班主任》杂志2001年第9期上)。在这篇短文里,我淡谈美中教育的几点不同。首先,我声明,我的感想仅仅基于短短的十几天当中访问的三所中国学校,同时,我只是众多美国教师中的一员,我的观点不能代表全体美国教师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永远记得和《今日教育》的那一次牵手,那一牵,我终于找到站立的感觉。 2007年60多篇文稿见诸几十家报刊之上,回想起来,全得益于当初和《今日教育》的那一次邂逅。那是新千年,手捧《今日教育》“创刊号”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那时我第一次产生了投稿的冲动,我的第一篇论文《德育工作应超前化》由此酝酿而成。而这篇处女作就发表在2001年第12期的《今日教育》上。  相似文献   

12.
同龄人     
早晨,我刚睁开惺忪的双眼,就被妈妈一把拉了起来。我无精打采地说:“这么早,有什么事呀?”妈妈像老师似地说:“今天,我带你去买书,而且还要以《买书》为题,写一篇作文。”母命难违,我只得穿好衣服跟着妈妈到新华书店去买书。走进新华书店,里面的书真不少,只不过想到回家后还得写一篇作文,对这些书也就没了兴趣。妈妈倒  相似文献   

13.
初中第二册     
《小桔灯》是我在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九日为《中国少年报》写的一篇短文。那时正是春节将届,所以我在这篇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春节,也讲到春节期间常见到的“灯”。文章的中心事实,就是后面从“我的朋友”中说出的:“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着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  相似文献   

14.
写出真情     
几年前,在《中学生知识报》“启明星”版上,有一篇短文静静地占据了不太显眼的一角。那就是我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习作《女儿心境》。这是我念初三时向《中学生知识报》投寄的“少女日记”征文稿。它  相似文献   

15.
我一口气读完了薛正昌同志的力作——《董福祥传》。掩卷后,毫无睡意,思潮起伏,当即决定写出两个方商的感想:一方面是关于这本书的感想,另一方面是关于董福祥的感想。东坡云:“写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写任何文章都是如此。不能就书论书,就人说人。一篇好文章或一本好书往往成为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给你带来“灵感”。读完《董福祥传》,使我对一些多年萦迥脑际的历史学方面的问题,有“恍然大悟”之感。如果我的这些“恍然”之“悟”能有一点点新意,那应归功于《董福祥传》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几个月前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为无为》的“超短文”。写这一篇时,在我的心目中就有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问题。现在我想何不就把这篇超短文拿出来与读者见面,并对这篇超短文的思想略作一些发挥呢?这篇超短文不长,我把全文引在这里:“《老子》有一个‘为无为’的提法。对《老子》有一个误解,把他说的‘无为’与‘消极’联系在一起,认为《老子》主张‘消极无为’。其实整本《老子》的精神是积极的。它宣传积极地‘无为’。而积极地宣传‘无为’,本身就是‘为’之一种。‘为无为’用一句现在的话说,就是‘积极地不干预’,或‘积极的无为’。实行‘市场经  相似文献   

17.
9年前 ,曾写过一篇题为《祖国需要我们 ,我的事业在祖国》的拙文 ,刊登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1年第 3期上。当时我归祖国、回母校还不很久 ,回国后的事业也还只能算刚刚起步。 9年过去了 ,我再一次就同一主题写了这篇短文 ,并在原标题前后两处分别增加了“确实”和“真的”两个状语。可以说 ,本篇是前一篇的续篇 ,加上这两个状语 ,是出之于切身的感受。一、祖国确实需要我们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破了满清王朝“万国来朝”的美梦后 ,以洋务派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就提倡派青年出国去“师夷之长”,目的则为“制夷”。这里的一个“制”字有…  相似文献   

18.
勾股容圆     
“你知道勾股容圆吗?”一位初中生回答说:“不知道.但我喜欢勾股定理.”“你能证明勾股定理吗?”他想了想,怪不好意思地说:“不会.不过,这是老师的事.”……还基于其他原因,迫使我写《勾股容圆》这篇短文.  相似文献   

19.
又学完了一个单元。这组课文连续有三篇都要求背诵。学生好不容易背过了《北大荒的秋天》和《西湖》这两课,今天又把《拉萨的天空》一课学完了,我说:“这一课课后习题也要求背诵。”孩子们一听立刻像被霜打了似的无精打采地念叨着:“啊,还——背?”我只好又苦口婆心地从背诵的意义方面对其教育一番。孩子们也只好很无奈地背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3.工作上要有雄心。陶行知早在1919年就发表了《第一流的教育家》,提倡“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创造精神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开辟精神。这篇短文发表于《时报》的《教育周刊》,该刊专栏主笔蒋梦麟认为:陶行知的这一席话“可算是教育界福音”(《陶行知文集》1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