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3月刚刚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对我国访问之前,提出要求请中国方面安排电视讲话并接受电视记者采访。根据美方要求,我国有关方面取消了原订的让新华社记者采访的计划,安排电视记者采访布什。布什总统为什么如此青睐电视呢? 进入80年代,电视已成为现代化社会的标志之一。在美国,电视是人们获得新闻的头号传播媒介。当电视从业人员和广告商对电视的潜在功能尚未充分认识之前,政治家们就已经意识到电视对于他们的政治活动有着不可低估的用途。他们利用电视宣传政治主张、树立自己的形象、巩固自身的政治地位。电视批评家们认为,电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政治家的命运。由于这一利害关系,任何一个政治家特别是美国总统都十分重视电视的作用。几十年来,美国总统与电视结下了不解之缘——电  相似文献   

2.
目击     
《中国新闻周刊》2008,(13):20-21
布什亲吻乌克兰总统尤先科的妻子叶卡捷琳娜。4月113,美国总统布什携妻子劳拉(左)对乌克兰首都基辅进行访问。随后布什参加了在罗马尼亚举行的北约峰会以及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就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进行会谈。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美国电视在大选期间是总统竞选活动的舞台,那么在总统任职期间电视又成为总统阐述政府立场、观点的讲坛。电视——总统阐述政府立场、观点的讲坛利用电视阐述政府立场、观点是近代美国总统任期中的一个整体的组成部分。总统利用电视阐述政府立场、观点同参加大选采取的方式有所区别:竞选时主要是发表演说和电视辩论;任期期间主要召开电视转播的记者招待会和发表电视讲话。  相似文献   

4.
2月22日下午,望着美国总统布什乘坐的“空军一号”在云层中慢慢消失,新华社的记终于长长地松了口气,布什访华报道顺利完成了,没有出现任何政治、事实和技术性差错,所有的重要活动报道时效均快于国外通讯社和其他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5.
电视时代是一个视觉胜于语言,眼睛超过耳朵,目力打败声音的时代。电视以及电视中的视觉形象,已成为人们认识和参与社会的重要媒介。在今天美国电视网的屏幕上,总统的形象频频出现,把各种政治辩论或演讲搬进了公众的客厅,总统通过电视施政,公众则通过电视参政议政。 政治化的电视时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总统不再是深宫的陌生权贵,而是大众客厅里一个“常客”。大众通过他在电视上所表现的风度、谈吐、个性,去了解他的政策并决定自己的政治倾向。也正是这个原因,塑造美好的电视形象,一直是总统及总统的形象设计顾问们热切追求的目标。由此也就引出了一个总统形象与电视传播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沙特王储阿卜杜拉25日在德州农场同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谈  相似文献   

7.
今年2月21日至22日,美国总统布什对中国进行了他就职以来的首次工作访问。这也是他四个月来第二次来中国,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举行继上海APEC会议以来的第二次会晤。在新华社访华报道成功的背后,前方记者经历了一些  相似文献   

8.
张伟 《出版参考》2006,(5):23-24
2005年11月19~21日,美国总统布什的中国之旅让两国关系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历史性的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他也因此名留史册.其实在那之前10多年,另一位美国总统肯尼迪也曾多次试图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虽然这些尝试终因肯尼迪遇刺身亡而失败,但它们却为尼克松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2005年11月19~21日,美国总统布什的中国之旅让两国关系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历史性的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他也因此名留史册。其实在那之前10多年,另一位美国总统肯尼迪也曾多次试图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虽然这些尝试终因肯尼迪遇刺身亡而失败,但它们却为尼克松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不让其他势力染指自己的后院,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出访拉美国家,大打自由贸易牌,要与拉美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重新树立美国的绝对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布什差点在新闻中死去”!——这条新闻界的新闻,引起了我议论一番的兴趣。事情原委是这样的:今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出访亚洲几国。布什1月6日在东京突然晕倒躺在宴会厅地板上的画面,通过CNN展现在美国广大电视观众面前。美国举国上下焦虑不安地守在电视机前,期待了解布什健康的进一步消息。这情景跟当年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遇刺、里根总统被枪击住院接受治疗时的情景一模一样。就在人们万分焦急的时候,一个自称是布什私人医生的人打电话给CNN总部,声称布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布什今年初上台后,中美关系在大约半年时间内风波迭起,几经挫折。直到美国国务卿鲍威尔7月底访华,中美关系才出现转机,呈现改善势头。“9·11”事件后,中美关系面临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历史性契机,同时也存在着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布什4月6日在俄南部城市索契举行会晤。普京将于5月初结束总统任期,而布什的任期将于明年初结束,这是两人最后一次以总统身份举行会晤。  相似文献   

14.
年富力强的“阳光大使” 我们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9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当日晚抵达上海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这是美国总统在就任不到1年之内实现访华的破天荒之举。这不仅因为去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也说明了美国在经济和安全领域同中国伙伴加强合作的迫切性。总统到访对于驻在国大使来说无疑是一种嘉奖,这对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也不例外。与其说是天道酬勤,不如说是洪福高照一一他刚刚履新就迎来总统到访。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布什的前白宫办公厅主任苏努努的脾气很容易与人发生摩擦,他的霸道作风从布什任命他为办公厅主任以来,就不断遭人诟病。记者们称他是“白宫大螃蟹”。半年前,在白宫玫瑰团,总统布什签署民权法案的典礼刚刚结束,许多记者的录音机都还没有关掉,苏努努  相似文献   

16.
布什出访拉美五国,期望在反美情绪高涨的拉美地区开展一场大型公关活动,重新塑造美国总统和政府的形象。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拉美地区与美国的核心矛盾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东部标准时间2004年11月3日上午11时,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克里致电共和党竞争对手布什,承认在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落败。这样,乔治·沃克·布什就当选连任美国第55届总统。可是,就在布什连任美国总统获得成功前的6个月,2004年4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公开了驻伊美军虐俘照片,世界一片哗然。在此之后,西方各主要的新闻媒体针对“虐囚事件”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层出不穷。一时间,布什政府遭受到组阁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世界舆论在强烈谴责“虐囚事件”的同时,更是把抨击的矛头指向了美国政府及其对伊政策上。而布什政府的民众支持率,也…  相似文献   

18.
里根与电视     
罗纳德·里根做美国总统的八年间,以高于任何一届前任的频率在电视中频频出现,他在电视屏幕上的轻松自若和妙趣横生,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像当年美国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成功地运用无线电广播,通过著名的“炉边谈话”①使新经济政策深入人心,被人称为是美国经济的救星一样,里根通过电视在竞选和执政期间成功地塑造了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并通过电视,治理和领导了美国。在美国,电视机的拥有量几乎已经与居民数量相等,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与电视的影响相匹敌,里根是不仅懂得这一点,并且充分利用这一点的第一位总统。  相似文献   

19.
从克林顿访华报道看美国媒体上的中国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年克林顿总统访华期间,《纽约时报》记者采访了普通美国人对克林顿访华和对中国的态度看法。大多数被采访者表示了对总统访华的支持,但也表示了对中国的某些怀疑和忧虑。“美国公民对这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不安”是有来由的,在美国媒体上中国长期被人权、宗教、武器...  相似文献   

20.
新闻榜     
索罗斯:斥巨资 反布什 8月9日,索罗斯捐款1000万美元给自己发起成立的“美国人团结起来”组织,在美国17个州展开倒布什行动,力争在下届美国总统选举时让布什落选。他声称布什的路线是错误而且危险的,今天的美国正在朝错误的方向前进。 尽管近年来生意不太景气,但“金融大鳄”仍然保持着对于民主与政治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