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香江波 《传媒》2007,(12):17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型国际交流与合作盛会——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于11月7日晚拉开帷幕。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数字出版研究室、国家级多媒体数字出版实验室、数字出版研究中心带着研究室自行开发的Dpok跨媒体复合出版系统及他们近些年来的科研成果亮相此次文博会。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3,(20):68-74
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在出版产业领域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数字出版产业的崛起。面对旺盛的数字出版消费需求市场和处于优势地位的新兴数字出版商,传统出版产业遭遇数字化转型的难题。尤其是在国家将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纳入国家战略任务并强力推进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启动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的政策环境下,如何处理好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探寻文化发展、技术进步与出版产业转型的互动机制,探索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下数字出版业的工作流程、商业模式以及产业链是中国出版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美国作为国际出版产业数字化的先驱,可为我们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出版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传统出版业运用高新技术进程,带动数字出版、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读器、网络数据库、无线阅读等新兴科技出版媒体的发展,全面提高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现代化水平,新闻出版总署决定于2006年10月13日~15日在北京举行“2006中国数字出版年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承办单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题: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合作发展专题发布: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调查报告(一)主论坛主题1:我国数字出版发展政策和发展前景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与趋势数字革命/传统出版业面临的…  相似文献   

4.
当下,数字文化产业居于“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交集部分,建立在数字通信与网络等技术基础之上,它是融合了出版、印刷、广播电视、音像和电影、动漫、游戏与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形态的新媒体艺术,既是有赖于“人”去从事创造和参与体验的制造、生产、储存和传播,也是以文化内容为核的综合产业和艺术媒介.艺术思维在数字文化创造中的广泛运用,不仅帮助数字文化科技不断前行,也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这样内涵的数字文化产业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国际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信息库     
国家数字出版实验室亮相文博会本刊讯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于11月8日至11日在京召开。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辖的数字出版研究室、国家数字出版实验室、数字出版研发中心,以全新的整体形象亮相本届文博会。它们以视频短片、展板以及宣传册,为文博会带来了自行开发的DPOK跨媒体  相似文献   

6.
2002年台湾为发展重点计划首先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视觉艺术产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电影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广告产业、设计品牌时尚设计产业、创意生活产业、数字休闲娱乐产业等13项纳入文化创意服务产业的范畴,并且以"源自创意或文化累积,透过智能财产的形成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能,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8月29日,《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报告》首发式暨北京出版业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报告》围绕首都出版产业与文化发展现实的、紧迫的和全局性问题展开调研,力图用数字描述北京出版业的现状并从理论上予以透视和预测。报告主题内容分七部分:特稿、专题研究报告、数字传播研究、期刊研究、出版产业研究、理论探讨、热点透视,其中大部分的成果以定量研究为基础,依靠数据和图表对观点进行阐释。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孙向东对基地的这一成果报告给予高度的评价,她说,北京地区有占全国近二分之一的出版社,约三分之…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6月30日,2010年方正阿帕比数字出版高峰论坛暨新技术发布会在北京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多家知名出版社的业内人士及海外代表数百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当前数字出版的热点问题和发展大计。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副司长季守利出席论坛。与会者在讨论中认为,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在经过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记者张倩影)2008年11月18日~20日,第18届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年会在北京京丰宾馆召开。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有关领导到会并讲话。围绕着出版社转企改制、数字出版以及发展创新等几个议题,六家出版社的领导分别在会上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同时,  相似文献   

10.
郝婷 《出版参考》2016,(8):16-18
近年来,我国中央文件及国家规划一直致力于将推进文化科技融合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方向,而作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诞生的新型出版业态——数字出版无疑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出版在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产值规模突飞猛进,据2016年7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5-201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15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已达到4403.85亿元.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环境与新机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国家公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及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发展数字出版产业作为国家文化建设、出版传媒产业发展、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战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抓住这次机遇成立上海世纪创荣数字出版科技有限公司,进军数字出版产业,肩负起集团数字出版产业的重任,凭借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完美结合,以“辞海悦读器”为契机,肩负着中国数字出版产业与产销模式整合与创新的时代重任,依靠国家政策和自身的产业优势开启了数字出版全新的渠道架构。  相似文献   

12.
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和发展是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离不开的,是一种建立在数字科技与现代传媒相互结合的基础上的新兴的艺术形式,在发展伊始就表现出非凡的文化吸引力和艺术张力。本文首先了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其次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构建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阐述,对如何实现文化价值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和发展是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离不开的,是一种建立在数字科技与现代传媒相互结合的基础上的新兴的艺术形式,在发展伊始就表现出非凡的文化吸引力和艺术张力.本文首先了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其次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构建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阐述,对如何实现文化价值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1月20日,由北京大学、北京数字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柯达(中国)有限公司、华迪计算机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数字图书馆开放实验室在北京大学正大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揭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13,(3):69-70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于2012年11月18日在上海大学举行的“媒体融合与文化艺术产业创新学术研讨会”上。强调我国影视产业创新政策引导的问题:1.以开放为基调。构建融合的管理体制,适应和促进媒体融合。将传统影视产业与新媒体行业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近日,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就加快北京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和产业基地建设提出6点建议:1.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确定该产业在北京整体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将其作为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2.出台优惠政策,将北京建成全国网络游戏动漫产业的重要发展基地,同时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3.建设产业基地,成立协调机构。4.整体规划,在网络游戏动漫基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全市数字娱乐产业的状况,即不仅发展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还应重视包括网络学术、网络教育、网络文学、网络艺术等各类网络出版内容以及涵盖电子…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2013,(18):5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为支持单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为主办单位的"第五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定于2013年7月8日-1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是我国唯一以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为目的的国家级大型交流会展活动。本届数博会以"科技融合出版、技术提升业态"为  相似文献   

18.
2012年5月18日,第八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开幕.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的3D报纸、数字报刊,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多媒体交互式阅读数字产品,发行集团数字发行平台、云教育、现代物流等新兴文化业态集中体现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理念在文博会上大放光彩. 新型文化业态是与传统文化业态相对的概念,指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催生的新兴文化业态.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的融合不断催生新型文化业态,各类文化业态之间相互交错、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0年9月8日,"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推广工程"建设方案草案进行了意见征求。2010年11月11日,"数字文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文化部、财政部领导和相关专家参加了  相似文献   

20.
闵大洪 《新闻实践》2002,(12):39-41
2002年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新特点2002年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及其新闻报道是与中国互联网业大背景和中国新闻传播大环境密切相关的11月6日,江泽民主席在会见“电视与广播博物馆国际理事会2002年北京年会”代表时指出:“因特网的发展尤为迅速,它已成为中国新闻传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