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湛慧  王东海  谈艳 《内江科技》2022,(5):69-70+34
<正>本文对489名来自江苏省五所高校的女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年级、地区两个基本因素作为分组变量,研究不同组别女性大学生在身体自尊各维度所存在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年级的女性大学生在身体自尊的各维度上存有显著差异;(2)不同地区女性大学生在身体自尊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拓展样本、并结合质性研究,以增加研究结果主观阐释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就业压力问卷》、《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332名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男女生在正负性情感、主观幸福感及就业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压力及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3)毕业生就业压力与自尊、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4)毕业生就业压力、自尊对主观幸福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5)自尊是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完美主义以及自尊对大学生运动员心理疲劳的预测作用.本研究以245名大学生运动员为被试,进行完美主义、自尊和运动心理疲劳的测量.结果发现,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成就感降低维度与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维度以及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完美主义的其他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情绪体力耗竭与除个人标准以外完美主义的其他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运动负评价与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完美主义的其他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运动员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反复思考、关注错误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运动员的成就感降低;运动员完美主义的反复思考、关注错误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运动员的情绪体力耗竭;运动员完美主义的关注错误和知觉教练压力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运动员的成就感降低.  相似文献   

4.
李雪  马海涛 《科教文汇》2012,(10):161-161,199
了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社交焦虑的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大学生社交焦虑量表对400名郑州大学生进行测查,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人格特质和社交焦虑在性别变量上差异显著,性别、生源地和人格三因素是社交焦虑的有效预测变量,其中,内外向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最大。结论: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不容乐观,人格是社交焦虑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有留守经历的初中生的社交焦虑状况以及留守经历对初中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对贵阳市白云区某中学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学生,社交焦虑高于生活在非单亲家庭的学生;(2)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更容易产生社交焦虑;(3)非独生子女家庭长大的学生比独生子女家庭长大的学生在社交中更为焦虑。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探究侯马市中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学段的中学生身体自尊存在显著性的性别与年龄差异。中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参与行为呈显著相关性关系,中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他们体育参与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结果表明提高中学生身体自尊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进而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王立新 《内江科技》2009,30(9):54-54,128
通过对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身体自尊的问卷调查、分析,认为大学生的身体自尊与应对方式相关显著;积极的应对方式,对身体自尊的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86名农村母亲及其3-5岁的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和自我延迟满足的实验范式,研究母亲的依恋和教养方式对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母亲在教养方式中的溺爱性得分越高,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就越弱;(2)母亲在依恋焦虑维度上得分越高,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越弱;母亲的依恋回避维度和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相关不显著;(3)相对于依恋焦虑维度,母亲的溺爱性对幼儿延迟满足的预测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9.
湛慧  王东海  谈艳  杜振中 《内江科技》2022,(9):81-82+58
<正>对41名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干预,以验证并对比融入与未融入合作因素的运动措施对大学女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1)融入与未融入合作因素的运动干预措施,在干预周期为四周时,均可显著降低大学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2)在干预四周时,两种干预措施间无显著差异;(3)融入与未融入合作因素的运动干预措施,在干预周期为八周时,均可显著降低大学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4)在干预八周时,融入合作因素相对于未融入合作因素的运动干预,更可显著降低大学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尊水平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非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情况。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校本科学生施测,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独生子女与否、获不同标准助学金的学生在社会支持、自尊、主观幸福感部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自尊均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并都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其中自尊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力度,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人际信任、自我和谐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对343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1)学校类型和自我和谐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2)自我和谐与心理幸福感及其各维度显著相关;(3)心理幸福感在师范与非师范类大学生中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钱媛媛  唐凤  周旭  黄玲玲  张玉灿 《科教文汇》2020,(14):154-155,167
目的:调查上海市某民办高校大学生近一个月内的生活方式与心理状况,旨在描述在校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及心理问题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工具包括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及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男生和女生GHQ-20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总分与心理健康的自我肯定维度呈正相关,与忧郁、焦虑两个维度呈负相关。GHQ-20总分与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各个维度呈负相关。结论:健康生活方式与心理问题存在负相关关系,心理问题少的大学生具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高校研究生应对方式、社交焦虑和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交焦虑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采用简单随机取样,对200名在校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研究生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在年级、专业、来自于均无显著差异,社交焦虑总分得分研一显著高于研二,农村显著高于城镇;研究生在应对方式、社交焦虑和自我和谐各因素(除自我刻板性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社交焦虑对自我和谐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研究生的应对方式、社交焦虑对自我和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5,(17)
采用问卷法对207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胖负面身体自我、自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女大学生胖负面身体自我与SCL-90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自尊呈负相关;2)胖负面身体自我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3)胖负面身体自我以自尊为中介变量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以同侪影响和感知价值为多重中介,对社交网络情境下社交支持对早期用户的新产品采纳意愿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同侪影响和感知价值在社交支持与早期用户的新产品采纳意愿的关系中共同起多重中介作用;(2)规范性影响和情感价值在社交支持与采纳意愿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强度远远高于其他路径;(3)同侪影响的两个维度并非独立存在,规范性影响对早期用户受来自同侪者的信息性影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感知价值的两个维度间也存在功能价值对情感价值的影响关系,新产品的功能价值对情感价值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指导社交网络情境下新产品在早期用户群体中的成功扩散有着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对大学生考试焦虑的作用。方法: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问卷、应对方式问卷、考试焦虑量表对45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核心自我评价与考试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考试焦虑呈显著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应对方式在核心自我评价对考试焦虑的影响上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辨别意识现状,为提升自身的辨别意识及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社交网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采取整群抽样方式对某高校320名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数据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研究发现:社交网络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社交的影响无显著差别,大学生浏览社交软件的时间长,对QQ与微信的使用频率高,对QQ与微信的辨别意识处于一般水平,缺乏对微博的辨别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感表达障碍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上海两所高等院校170名大学生施测。结论:大学生情感表达障碍与其社交焦虑有一定关系,提高大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可以有效改变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探讨挫折承受力在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中的中介作用。采用自尊量表、挫折承受力问卷和应对方式量表对2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①积极的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和求助与自尊和挫折承受力呈显著的正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如自责、幻想和退避与自尊和挫折承受力呈显著的负相关;自尊与挫折承受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②挫折承受力在自尊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而挫折承受力在自尊与消极应对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采取消极应对策略的大学生很可能是因为低的自尊导致较差的挫折承受力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查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学业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天津某大学2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应付方式问卷的各维度得分与学业情绪各分问卷得分存在显著相关;(2)应对方式对学业情绪有预测作用,其中解决问题能预测积极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情绪;自责和幻想能正向预测消极学业情绪;合理化能预测部分消极情绪(焦虑、失望、厌烦)和部分积极情绪(愉快、希望)。结果说明,应对方式是影响学业情绪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