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史铁生曾经多次强调好的作品是诗,渗透着诗性,这既是他评价作品的标准,也是他自己创作作品的出发点。《我与地坛》感动了无数人,其中诗性的贯穿也是该作品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史铁生对“诗性”的理解出发,进一步探寻《我与地坛》的“诗性”所在,再一次感悟该作品的魅力,找寻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阿尔贝托·吉纳斯特拉是二十世纪拉丁美洲著名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风格多样的钢琴作品,而《第一钢琴奏鸣曲》正是其广受赞誉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规模宏大、热情高亢,展示出了作曲家非凡的创作天赋。本文从作曲家的创作历程入手,主要对《第一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和演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王建民三首古筝曲的研究,从传统素材、非传统调式和声、简约性创作以及新演奏技法四个方面,探析王建民的筝乐创作特色。王建民的筝乐创作在我国民族器乐创作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作品也是八十年代以来富有探索与创新精神的民族器乐作品,对他作品创作特色的研究将对筝乐新创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4.
江文也的创作涉及钢琴曲、协奏曲、室内乐、管弦乐、歌舞剧等各个领域,尤其是钢琴音乐的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从创作背景、民族因素与西方现代技法的应用等方面分析他的钢琴作品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让我痛哭吧》是音乐家亨德尔的代表作品。从亨德尔的《让我痛哭吧》及其作品中既可以表现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特点,还可了解到他音乐创作从歌剧转向清唱剧的原因。亨德尔创作的作品具有超越国度的永恒魁力。他的经典作品,起到了古典与现代音乐相连接的纽带作用。他与巴赫的创作代表着巴洛克时代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6.
《最后四首歌》不仅是理查德.施特劳斯的辞世之作,同时也是他从尘世中得到解脱、净化,具有高度哲理性的艺术作品。该作品在创作手法上与以往的德国艺术歌曲不同,作曲家将人声器乐化,因此在演唱上也具有相当高的要求。文章从背景、曲式结构、创作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演唱者较好地把握作品,对声乐教学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汪立三先生是我国近代优秀的作曲家,他大胆运用西洋作曲理论和创作技巧,勇于探索适合我国的创作手法。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蓝花花》是汪先生的处女作,其结构简单,创作手法简洁,情感表现却很深沉。本文对该作品的结构与演奏要领进行了梳理,与钢琴学习者共勉。  相似文献   

8.
巴尔扎克的创作与宗教关系密切 ,探讨他的宗教思想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 ,并且从具体作品入手分析他的宗教思想在创作中的表现 ,才可能指出他创作中的这种现象 ,并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羊鸣先生是我国歌坛上的长青树。他创作的“山歌向着青天唱”“我爱祖国的兰天”“红梅赞”等歌曲奠定了他在歌曲创作领域内的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以旋律优美抒展、民族风格浓郁见长。在各种思维方式.创作理念、创作手法繁复纷呈的今天,老作曲家敢于打破常规进行新的探索,创作了许多在思维观念、作曲技法、风格、形式等方面与过去不一的作品呈现给大家.充分显示了作曲家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出新的勇气。文章对他的几首作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相信会对广大歌曲作者在创作中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肖邦是音乐里程碑中划时代的人物,一生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体裁的钢琴曲,而这首《第一叙事曲》更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从该作品的五个部分:引子、呈示、展开、再现、尾声的音乐形象、情感表达及对应的演奏方法、处理方式等方面分析,主要阐述了该作品的音乐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1.
贝多芬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其作品宏大而极具感染力,"英雄"的主题和形象常常贯穿在其作品中,于是贝多芬亦被称为"音乐英雄"。20世纪出现了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哲学家,他们从人的内在心理出发,开拓了哲学研究的新思路,打开了认识人类世界的新领域。运用精神分析法研究贝多芬的创作源泉和动机,以及其作品的潜在内涵,对于了解贝多芬和倾听贝多芬的音乐,都有新的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贝多芬奏呜曲创作的年代和风格,可以将其划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早期(吸收、同化时期)、中期(现实主义时期)和晚期(冥想沉思时期)。每一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其不同的创作背景和特点,充分展示了贝多芬整个音乐创作生涯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宏大的规模、华丽的技巧以及澎湃的热情讴歌了大自然朝气蓬勃的活力、清新的气息和抒情的诗趣,鲜明地反映了贝多芬的自然观和人文观。本文试图通过对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的分析来阐述弱音记号的重要功能及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通过对贝多芬交响音乐创作时代背景的分析,阐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强烈个性特征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持续音手法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中的重要技法之一,它在奏鸣曲中各个部分的准备和导入、调性的转换和稳固、音乐情绪的推进和消解环节使得持续音的表现作用凸显。本文通过技法分析,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持续音手法的类型进行归纳整理。这不仅对理解贝多芬的典范创作技法,熟练掌握持续音这一作曲技法的特点有所帮助,还将对演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贝多芬不仅是一位音乐家.更是一位哲学家。通过对他的钢琴奏呜曲的曲式结构的分析,三部性无疑具有核心地位。从哲学意义上讲,三部性结构原则因其斗争性、矛盾性而成为欧洲古典哲学的审美基础。而通过这种“音响矛盾”的创作方法,贝多芬的钢琴奏呜曲创作达到了音乐史上哲理性的高峰。  相似文献   

17.
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钢琴艺术史中占有独一无二的位置,他把钢琴奏鸣曲这一形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提高了钢琴奏鸣曲的艺术表现力。本文着重论述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形成的背景及其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音乐感悟为基础,以比较的方法和视野,将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与德彪西《月光》并置,解读这两首以"月光"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在创作背景、审美意境等方面的差别,寻求理解音乐的魅力超越国界,从而从两首钢琴曲中领悟两位曲作者所倾诉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9.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优美、秀丽、典雅、热情,听后能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总是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华彦钧的音乐风格流露出一种刚毅、稳健的气质及不甘向命运屈服的性格,同时也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20.
肖楠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0):85-87
在贝多芬的众多作品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四大经典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也是他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不仅被认为是所有小提琴协奏曲中最优秀的一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首。后人将其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本文结合18世纪的历史、文化及贝多芬的创作,对这部作品在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