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军 《体育科研》2015,(1):66-69
优化城市空间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指标,体育活动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的城市空间中合理布局和利用体育活动空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改善人们的宜居环境,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将标准型与非正式的体育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体育活动空间的优势对城市空间功能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体育空间与自然环境、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创造宜居生活空间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大城市,高架桥连接着城市的东南西北,被喻为交通大动脉。车辆在高杂桥上走,高架桥下就出现了空地,并被绿化起采。每天清晨或黄昏,都会有不少人利用高杂桥下的空地来锻炼身体,他们或随着音乐跳舞、打太极拳,或做操、舞剑。高架桥下的空地给人们一个方便的活动空间,但却不是一个合适的锻炼地点,在此健身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市休闲空间是观察城市活力的重要方式,它具有体现城市精神、传递城市活力、缓解城市压力和塑造城市形象等作用。在分析城市休闲空间对中间阶层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理想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等级体系、服务半径、选址布局、数量规模的研究,主要解决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应该怎么样”的问题.研究表明,构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理想模式应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总体原则,具体应做到:根据行政区和城镇体系,合理划定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等级体系;根据各级体育空间的可达性,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根据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布局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根据各区域人口数量(及密度)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确定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数量及规模.  相似文献   

5.
在对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在全民健身空间拓展上的主要举措和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发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运营管理方式、集约复合利用资源、迎合群众健身需求、拓展空间多元功能等方式是拓展全民健身空间的重要方式。强调主题特色与精神文化的表达、遵循相关建设标准的规定与要求、重视对城市闲置资源的盘活利用、鼓励项目设施的功能性叠加设置、注重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构建,是这些国家拓展全民健身空间的重要经验。基于此,为促进新时代我国全民健身空间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强化全民健身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联系;以精准化供给为导向,树立全民健身空间“三全”理念;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提升全民健身空间公共服务效能;以数字化赋能为手段,增强全民健身空间智慧化体验;以场景化改造为杠杆,形成全民健身空间主题氛围;以多元化合作为基础,释放全民健身空间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6.
古典时期雅典城市的文体性公共空间与竞技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论述古典时期雅典城市的健身房、摔跤场、田径场、跑马场、露天剧场和音乐厅等文体性公共空间,以及依托于这些公共空间的竞技活动.认为:文体性公共空间的形成及竞技比赛等文体活动的发展,是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面临规划建设方面的问题,城市广场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设计上如何能够兼顾美观与实用,并体现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是摆在城市规划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试从公共开放空间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城市广场作为公共空间的共性和个性特点进行剖析,阐述在设计中体现“公共”和“空间”概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空间资源不足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主要困境之一,党的“十八大”对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提出了新要求。空间不足与功能拓展必然导致城市空间 集约化利用,城市居民对公共体育空间需求扩张对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提出要求。面对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缺乏整体规划、存在盲目建设的现实状 况,以问题为导向,从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的角度,探讨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协调发展模式,为新一轮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践提供参考。研究 发现,当前我国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存在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等级划分不健全,基层设施建设不力,功能设置单一,缺乏需求向导,与其他类型城市 空间整合不力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增量与合理布局相结合,等级设置与城市实际相结合,需求向导与功能可变相结合,同质兼容与 互惠共赢相结合的我国现阶段公共体育空间集约化发展模式。通过与城市中的学校、公园绿地、文化设施、楼宇建筑、道路、山水和广场等空间形态 相结合,可以大幅增加城市现有公共体育空间的服务能力。空间集约化发展模式,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布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希望能够在即将到 来的规划建设实践中得到贯彻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现状与制约因素.认为:场馆赛后运营需在规划阶段就予以考虑,场馆功能的综合化是发展趋势,赛后运营应多元化.提出对策:积极融入城市生活,以举行大型活动为主兼顾全民健身,与专业机构合作实现专业化运营,重视看台下空间及附属设施的利用,加强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运营,适当缩减规模、明确定位、注重长效利用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和分析近代各时期学生体育活动空间的演变历程,并总结其发展规律,从而为解决新时代学生需求与体育空间的发展提供启示。研究发现,国内外学生体育活动空间内涵研究不断深化,体育活动空间与城市存量空间、共享空间的共建共享是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指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开始从增量向存量方向转型,体育活动空间的出现已成为未来城市空间更新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应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引入城市触媒概念,利用多点触媒元素挖掘潜在的生活体育空间,重塑和激活新体育活动空间,切实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运动需求,促成未来学生体育活动发展的空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休闲体育空间是城市休闲体育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开展城市休闲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本文从休闲体育与城市休闲空间视角入手,探讨了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概念,阐释了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剖析了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讨论,提出了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综合性与集中化、生态化与人性化、文化性与特色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使得城市体育休闲户外活动空间的营造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分析各年龄分阶段人群体育休闲户外活动空间特征为基础,提出了营造城市体育休闲户外活动空间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是新的奥运经济研究问题。本文选择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奥运场馆更重要的功能是赛后服务于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这个现点为主线。探讨近几届奥运会举办国赛后场馆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情况,在借鉴举办国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于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4.
誉为山东省省城后花园的济南南部山区,在为省城及周边城市人们提供度假资源空间方面充当着重要角色。如何利用、开发现有的资源空间,来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度假需求,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对济南南部山区景点的实地考察和游客旅游需求的调查,结合实地资源特点条件与当今社会城市旅游度假发展方向及相关研究理论,提出济南南部山区开发体育旅游的构想,探讨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体育休闲空间是城市社会空间的组成部分,也是居民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重要空间.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体育休闲空间的概念与特质出发,探讨体育休闲空间对参与者所发挥的社会功能.以广场、马路、看台、健身房为例,阐述社会学视角下体育休闲空间的社会意义,并为我国社会体育休闲空间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居民体育休闲水平的全方位提升.  相似文献   

16.
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在城市中的布局涉及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的规划指标、选址和空间分布模式等内容.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的规划指标还是很少的.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的选址和三种空间分布模式非常重要,必须同城市特点、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以利于赛事组织和赛后利用.促进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区体育锻炼空间与人居环境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区层面上探讨体育锻炼空间的人居环境设计,对于完善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锻炼空间人居环境设计中应倡导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自然与现实实际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体育锻炼空间与社区景观设计相融合的设计倾向.社区室内体育锻炼空间的人居环境设计包括室内布局与设施、装饰和装修等;社区户外体育锻炼空间的人居环境设计包括日照与光污染防治、锻炼空间的噪声防治、锻炼场所的绿化和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提出了2个当代城市研究的个案,并批判了他们对于城市及其空间建构过程的片面性理解;其次,通过回顾经典的城市理论,本文梳理出了身体、空间和城市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展开了关于当代城市理论的探讨,从空间组织形式的角度去探讨了身体与城市之间的实践关系。总体而言,本文在西方社会理论的脉络中探讨了身体、空间和城市等几个重要概念,并强调了对于"身体"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城市及其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可达性和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分析苏锡常地区公共休闲体育设施的空间公平性。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开放空间的空间公平性较高,而体育场馆的空间公平性较低。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公平性的区域差异性较大。苏州和无锡市公共休闲体育设施公平性要高于常州市。各城市中心城区的公共休闲体育设施公平性较高,而边缘地带及周边县区的公平性则较低。结果反映出苏锡常地区公共休闲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不合理特征较为突出,政府需要调整当前公共休闲体育设施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是体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研究城市体育设施空间布局的现状和发展历史,可以反映城市体育设施规划者的思想、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各阶层人口在城市的分布状态等情况,由此可以为城市体育设施合理布局提供建议,并对不同种类体育设施的布局,特别是商业性体育设施发展进行预测.以西安市羽毛球馆的空间布局为例,对此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主要结论:从整体上看,西安市羽毛球馆呈现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格局;从行政区域城内七区中雁塔区最多,碑林区次之,最少的是灞桥区.这种空间分布主要受到区域人口环境、城市功能分区和交通环境等方面影响.政策建议:预测今后西安市羽毛球馆将向东南曲江区域、北部张家堡区域扩展,其他区域可能趋于饱和,不适宜再建设商业性场(馆)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