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闻报道要增强深度,这在文字报道方面谈得比较多,而在摄影报道这一翼却甚少探讨。近年来,尽管大声疾呼要重视新闻摄影在报纸宣传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缺少深度意识与深度理论指导,新闻照片仍然存在着一般化的多,高质量的少;反映现象的多,反映本质的少的平庸肤浅现象,因而也很难发挥新闻一翼的作用。新闻摄影要不要进行深度探索? 这在新闻界,甚至在新闻摄影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新闻摄影是运用照相机对新闻事物进行现场拍照、机械  相似文献   

2.
新闻摄影是以可视的形象向读者传播新闻、再现新闻事件的.形象是传播的主体,形象是新闻“语言”,文字只是形象的补充,形象的典型程度直接决定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正因如此,要搞好新闻摄影报道,必须首先在“形象”上做文章.改善了形象效果,也就提高了报道质量.由于是形象报道,所以在对象的选择上有别于文字报道.文字报道在选择对象时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而对于摄影的形象报道来说,这只是标准之一,是基础.只有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又不乏其形象特征,才是摄影报道选择的最佳对象亦即摄影报道的生命所在.不具有形象特征的新闻,可以形成文字报道,甚至成为优秀的新闻报道,但却不便于形成摄影报道,更不可能成为摄影佳作.所以新闻事件的形象性,是摄影报道在对象选择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3.
《新疆新闻界》1987年第6期发表一篇谈论新闻摄影的短文,题为《新闻图片要抓拍与摆拍相结合》(以下简称《结合》)。我认为,该文的论点是错误的。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该文作者粱小青同志商榷。一、新闻摄影不允许摆拍。新闻摄影是运用摄影手段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它要求迅速及时地拍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以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现场气氛(或日“典型的瞬间”)来反映生活的主流和本质,表现人物的精种面貌。新闻摄影的最大特点是纪实性,在拍摄  相似文献   

4.
新闻摄影是以形象报道新闻的。由于新闻摄影受拍摄者主观意识的影响,拍出的新闻摄影作品自有高下之别。有相当一部分摄影作品由于缺乏形象的表现力,需要用文字作进一步说明,读者才能明了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如何提高新闻照片的形象表现力,从那几个方面入手?笔者结合这几年新疆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和全国新闻摄影的新趋势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提出深度批评报道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社会复杂.深度批语报道不仅要回答错误发生在何时、何地、是何人犯了何种错误,更要回答读者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失误,其深层次的原因何在?正是因为这五个“W”,常常受到新闻事实本身的复杂性、新闻背景的复杂性以及记者本身的局限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局限,使深度报道进行不下去,即使写出来,也可能种种原因不能公开发表.结合我自己的采编实践,谈点感受.  相似文献   

6.
地方记者怎样抓住有影响的报道?我认为,这样的报道必须有牵动广大读者的新闻事实。牵动广大读者的新闻事实,不一定都是象“为天安门事件平反”那样的重大事件。翻开这几年入选的全国好新闻,便可发现,其中百分之八、九十的新闻事实具体,新闻价值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能在广大读者中“行销”。从这个意义上说,更接近实际的地方记者,捕捉牵动广大读者的报道的机遇,在一定程度上要比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更多一些。但是,接近实际这个地理优势,要变成采写优势,还须付出极大的主观努力,我自己努力的途径,就是学好“三级跳”。  相似文献   

7.
是近不少单位举办新闻摄影学习班,邀我去讲课,几乎都让我谈这样的题目:如何提高新闻摄影的艺术感染力?这使我很尴尬,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两个不同门类,两者之间不能相互混淆。新闻摄影的首要任务是传播新闻信息,满足受众“目睹”某一新闻事实的要求,而艺术摄影旨在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首先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新闻摄影着  相似文献   

8.
顾名思义,新闻摄影,一是新闻,二是摄影,是用摄影的手段报道新闻。换句话说,新闻摄影是用现代化的摄影手段,通过摄影者的观察、选择,用凝结在画面上典型瞬间的可视形象,报道新闻事实。从这一认识出发,我以为新闻摄影的基本特性有三:一、强烈的新闻性;二、浓郁的现场感;三、要具备新闻的“五要素”。强烈的新闻性新闻摄影和文字报道,都是报纸宣传和传播新闻的重要手段,各有互相不能替代的作用,二者的共同任务都是传播新闻信息,因而都要遵守同一的原则,即它们所摄取和报道的对象,必须具有强烈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报道深度通过对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材料系统的分析解释,揭示出新闻事实的性质、起因、后果、趋向等问题,对社会现象、生活现象、经济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析矛盾,揭示本质,从而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深度",它不仅要表达发生了什么,还要究其原因,探索为什么发生,如何发生,并将怎样继续发生。搞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关键是要在深度上做文章。那么如何使我们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具有深度呢?要有个好的选题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的大潮中,一个新的新闻品类——深度报道,以其特有的纵深度、宽广度和震撼力脱颖而出。它涉题重大,高屋建瓴,气势飞动,跨越时空,纵横捭阖,说古论今,使人耳目一新,沉思、清醒、感奋! 深度报道的崛起,是近年新闻改革的重要成果,很快受到新闻理论界和编采人员的重视,不断有佳作涌上报端,有关探索深度报道的文论也见之于新闻业务刊物。应新闻界的呼吁,第8届(即1986年度)全国好新闻评选会,把深度报道作为独立的报道形式,单列组进行评选。这预示着新时期新闻改革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但同时要看到,深度报道在有些报纸、有些编采人员那里,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他们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简单化、表面化的新闻模式,这与我国改革形式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从给陕西省乃至全国的新闻评选会上推荐来的深度报道作品和在评选会上谈论的情况看,无论在写作上,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新闻界深入研究和探讨。下面发表的是于清潍同志写的《怎样看待深度报道》。文章结合新闻界对深度报道的认识,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谈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度报道的定义是什么? 二、当前为什么强调深度报道? 三、深度报道的特点是什么? 四、深度报道的形式有哪些? 五、怎样采写深度报道? 这五个问题,在认识上和实践上都很重要,大有一议的必要。为了推动新闻写作的改革和新闻改革的深入,欢迎新闻界同志和广大通讯员来稿参加讨论,畅叙己见。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网络媒体的一抹亮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苹 《青年记者》2006,(12):80-81
网络的快速、海量、即时等特点,其它媒体无法比肩,但是媒体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新闻多少的竞争,而是新闻事实的挖掘方式、角度、广度和深度的竞争.受众不仅要知道新闻事实,还想知道事实之间的联系,事实与人之间的联系,事实背后的事实是什么?正是满足了受众的这些需求,纸质媒体,这些曾被预言会被网络取代的“旧”媒体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对此,网络媒体没有漠然视之,有些已经积极应对,进行突围,办起了网络深度报道栏目.  相似文献   

12.
从去年11月中旬起,我在工人日报的一版上陆续发表的《改革中的思考》等几组系列新闻摄影报道,引起同行们的注意。有人认为,这是用摄影镜头反映改革;还有人认为,这是目前新闻摄影报道改革中的一种新的尝试。在这之前,工人日报的摄影报道从未占据过这么重要的位置,包括摄影记者在内的大多数记者、编辑都认为,图片不过是配合文字存在的一种调剂品,就  相似文献   

13.
新闻摄影是新闻的现场形象纪录。正如郑景康老前辈说的那样,从“实事”(新闻事实及其现场)中“求是”(拍摄新闻形象的典型瞬间),由此可见,新闻摄影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它是现实生活中有新闻价值的具体事实的真实纪录。既然说到新闻摄影是真实的纪录,现在提出新闻摄影也要打“假”,不是节外生枝,而是新闻改革开放的需要,必须认真对待。 以我之见,众揽诸报新闻摄影报道,细细研究,“假、大、空”的报道确实不少,所以新闻摄影也要打“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下,特别是“文革”中提出的“事实为政治服务”、“不受真人真事限制”等所谓的“理论”的影响下,曾出现过不少的“假·大·空”照片,其流毒至今还在困挠着今日新闻摄影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拿到一份报纸,阅读其摄影报道时,会怎样做?无疑,要仔细琢磨图片,还得浏览文字说明,就像进商场购物,既看包装又要留意价格一般。于是,我们便意识到文字写作成为新闻摄影报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即便是一个“画意达万言”的新闻图片,也不可能在版面上“孤立无援”。 一、好图片、精文字——新闻摄影报道特有属性 什么是新闻图片?我同意这样的概念:它是一种以摄影画面形象为主要表现形态的新闻形式,是新  相似文献   

15.
付蕾 《当代传播》2005,(2):78-79
新闻摄影是以照片记录的瞬间形象报道事实的新闻样式。在其应用上,主体的审美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以其独特的精神"烛照"支配着新闻摄影活动的整个过程,影响作品的整体面貌。故而,分析新闻摄影作品的特征与意义,核心是透视其所蕴涵的主体的审美观念。考察新闻摄影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把握社会主流的新闻摄影审美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摄影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新闻摄影往往以图片形式加强文字的渲染效果.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通过拍摄照片强化新闻报道主题.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摄影报道实现多媒体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分析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摄影报道多媒体融合报道重要意义与特点基础上,探讨新闻摄影报道多媒体融合方式与发展前景,以期为新闻摄影报道的多媒体融合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深度报道既要有深度——深入新闻事实内部,揭示新闻事实的含义;又要有广度——详尽报道有关新闻事实的一切情况。鉴于媒体传播特点和受众接受特点,深度报道一直是纸质媒体的强项,广播新闻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本质特征上,广播深度报道与纸质媒介的深度报道没有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广播深度报道类节目要遵循广播的符号规律以及广播听众的信息接受习惯。广播因为其以单一声音为介质,是一种线性传播,具有转瞬即逝,不易保存等局限性,听众稍不留神就容易听不懂听不清;广播还具有听觉信息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听众产生理解偏差。因此,广播一般被认为主要是承担"告知"新闻的功能,优势在于时效性强,收听灵活,广播新闻一般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如果新闻篇幅过长,就会使人厌倦,产生理解困难。从这些方面来讲,广播似乎只适合做"快餐"而不能做"大餐"。实际上,  相似文献   

1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新的报道领域,也给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捕捉改革大潮中的精彩瞬间,使新闻摄影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既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为此,我们请一批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同志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以便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1、您认为自己近几年在以摄影报道改革大潮中做了哪些比较成功的努力?有哪些比较好的作品? 2、您认为近几年新闻摄影报道改革大潮方面主要成绩何在?有什么新突破?还应在哪些方面努力? 3、您在从事这类报道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最苦恼的是什么?您认为新闻摄影在这方面的优势在哪里?难点在哪里?办法在哪里?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4、您认为近几年来反映改革大潮的成功照片有哪些(请举出四五幅作品即可)?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摄影报道是把新闻照片和文字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报道形式.文字说明是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摄影报道的成败.关于照片的功能,国内外都流引这样一种说法:照片是一种"万能的语言"、"国际的语言",它冲破了国界,使世界上不同语言的人都能看得懂.这种说法也被不少从事新闻摄影的人所接受,乃至导致一种偏向,即只重视拍照而忽视了文字——图片说明的写作.新闻摄影毕竟不同于艺术摄影,它要提供人们的是明确无误的客观事实.即使是一张优秀的新闻照片,离开了文字说明,观众也是无法理解它的主题和具体内容的.当然,新闻摄影主要是以形象来反映新闻事实,但这并不意味  相似文献   

20.
深度报道的一般新闻要素,是指它和其他新闻报道所共同拥有的基本的新闻要素。作为独特的报道方法,深度报道还拥有自己特殊的、不是所有新闻报道都具备的新闻要素。对这种特殊新闻要素的构成和运用规律,这里暂不做探讨。 从一般意义上讲,新闻要素是新闻事实的基本构件,也是表述新闻事实的基本成分。而在深度报道中,一般新闻要素的功能并不仅限于表达事实本身,它还在更广的意义上,体现事实更为复杂的存在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