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文教材中经典名篇不少,对这些名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教学法原则同样适用。近来,有研究者指出,“当教学文本的文体样式确定下来,‘教学有法’则表现为‘教有定法”’,即“文体既定,教有定法”。那么,是否文体样式一旦确定下来,我们都可以用相同的教法去上课?换言之,诗歌就是这样教的,小说就是这么读的,散文教学可以先这样后那样?显然不是。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历来让许多教师感到身心俱累,甚至教了一辈子语文,到头来还发出“不会教语文”的感叹。语文怎么教,怎样教好语文?近年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层出不穷,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教法频频亮相,但实际上语文教学还是“涛声依旧”。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我们的语文学习“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都用来学习本国语言,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也大声疾呼“学习语文无非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的确,  相似文献   

3.
话题组织: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凤凰语文母语网(www.xxyw.cn)话题发起:陆友松周芳话题背景:语文教学历来让许多教师感到身心俱累,甚至教了一辈子语文,到头来还发出“不会教语文”的感叹。语文怎么教,怎样教好语文芽近年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层出不穷,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教法频频亮相熏但实际上语文教学还是“涛声依旧”。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我们的语文学习:“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都用来学习本国语言,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也大声疾呼:“学习语文无非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选”…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吕叔湘先生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这些话的深刻含义,我们过去不很理解,通过教改实践,现在才逐渐有所领悟。长期以来,我错误地把语文课看成一门知识课,又片面地认为知识完全是靠老师“教”的。因此,在教学中就以“讲”为能事,还自以为这就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教法,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读了程顺之同志《我对“教有法,无定法”的看法》一文(载《语文教学与研究》八五年第四期》,有些不同的意见,提出来讨论.程在文章里提出:“教有法,无定法”这一提法,“反映不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更表述不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性。”理由是:其一,这种提法“否定了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其二,“它反映了教学的随意性”.从而得出结论:“看出了‘无定法’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6.
教贵得法     
在教学中常有这种情况: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教,会给学生留下不同的印象。有的老师使学生觉得如乘轻舟,一路顺风;有的老师使学生感到如入深山,举足艰难。原因何在?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善教者,得法,省时省力,“事半功倍”;不善教者,不得法,费时费力,“事倍功半”。有些学生往往把“染”中的“九”写成“丸”,多写一点。如何教好这个染字呢?有这样三位老师,他们的教法确实是称得上独具匠心,耐人寻味。有一位老师教“染”字时,把“染”拆成三部分:水(氵)、木、九。“为什么‘染’字里面有‘水’呢?因为染色要用水;为什么‘染’字里面有‘木’呢?因为染料是植物;为什么‘染’字里面还有一个‘九’呢?因为在古代‘九’表示数量很多,这  相似文献   

7.
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他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准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对语文教学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说:“‘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教师不该朝这样的好境界努力吗?”这段话为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指明了道路。怎样从“教”的此岸过渡到“不用教”的彼岸呢?——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长期探  相似文献   

9.
“‘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是叶圣陶老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提出的教学主张。在同一文中,叶老还对什么叫“用不着教”作解释说:“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吗?”叶老的这一论述,给语文教学提出了研究课题,指明了改革方向,展示了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究竟是“教无定法”还是“教学有法”一直都是我们教育同仁争论的话题,笔者的观点是要“因材定法”,即一篇课文教者可以用多种方法去教学,但确定用哪一种教法,必须要依据教材的特点,学生心理、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语文教学的规律,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本文列举多类课文与采取的相应教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来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1.
教文以育人     
阅读教学从本质上说是教文育人。教文为了育人,育人凭借教文。这诚如于漪所言:“语文教师应树立鲜明的‘育人’目标,‘教文’要纳人‘育人’这个大目标。”阅读教学如何实现育人?笔者作一番理论探讨。不当处恳请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2.
沧州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基于“享受语文”的理想,践行“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基本理念,逐步树立了“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的教育观,“‘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和“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的教学观,“‘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用教材教教材”’的教材观,但是还存在着教学中新理念“知、行脱节”,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到位、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材观尚未形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与研究》八六年第六期上载了李洛川同志的《“教有法,无定法”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原则》的文章,读了之后,也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已的看法。“教有法,无定法”,这的确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也正如李洛川同志说的那样,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原则。”但李洛川同志认为,所谓“教有法”的“法”,指的是教学的原则、规律,是人们进行语文教学所必须依据的一般原理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洞开了一片新的天地。语文课堂不再是死水一潭,而是变得热闹、丰富、活泼、多元起来。新的理念、新的追求,尤其是“语文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已成为广大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要姓‘语’”,“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等等,这些都是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接地气的观点,更是语文教学的务本之道。那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化观点为行为呢?笔者《湖心亭看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就力求扣住“语”字,用语文的方法,让语文味浓郁起来。  相似文献   

16.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吕淑湘先生也曾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即如何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形成有效学习的能力呢?本文拟就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途径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存在由其自身内容决定的特殊性,即文本文体决定了教法。对待不同的文体采用的教学处理方法是有较大差别的。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有文体意识。深圳教研室程少堂先生创立的“语文味”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对“文字、文章、文学”的鉴赏。这里的“文章’僦是文体。  相似文献   

18.
沧州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基于“享受语文”的理想,践行“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基本理念,逐步树立了“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的教育观,“‘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和“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的教学观,“‘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用教材教教材”的教材观,但是还存在着教学中新理念“知、行脱节”,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到位、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材观尚未形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查叶圣陶先生名言“教是为了不教”的出处,最早应是先生1978年3月在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召开的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淡会上的发言中提出的,其发言题目是《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造语文教学》。原话为:“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  相似文献   

20.
学贵有疑     
学贵有疑 ,小疑小进 ,大疑大进 ,不疑则难进。问题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问题就没有认识上的进步 ;有了问题 ,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例如 ,我教小学语文《詹天佑》这一课 ,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时 ,有个学生举起了手 ,说 :“老师 ,我还有个问题不清楚 :我认为课文中‘他就是詹天佑’这句话中的‘他’用得不妥当 ,因为‘他’指的是青铜像 ,而青铜像是物不是人。可课文为什么这样写呢?老师你同意这样的写法吗?”确实 ,这个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颇令人费解 ,带有一定的争议性。但我并不急于告诉他答案 ,而是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议论 ,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