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闻通讯》今年第二期推荐的《宝钢“小人物”推动了国家金融政策调整》(以下简称《小人物》),不失为短新闻精品。这样的“新闻瘦子”,比起那些挺胸凸肚的“新闻胖子”来,给读者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读者见了这样的“瘦子”,个个喜爱;而那些“新闻胖子”,在版面上挺胸凸肚硬往读者眼里戳,读者反而不想瞧它。有些长新闻,即使专为它设个“读完奖”,也引不起人们  相似文献   

2.
宋洪昌 《青年记者》2007,(12):47-48
新闻被称作“易碎品”,再好的新闻也会成为“旧闻”。然而,在具有新闻敏感和善于新闻策划的记者和编辑的眼里,有些“旧闻”就不仅仅是过时的新闻,而是宝贵的新闻信息资源。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旧闻”往往就会被赋予了进一步深入发掘和拓展的价值,生发出新的更具广泛影响力的新闻来。这种利用旧闻而展开的新闻策划,可以称作从新闻中找新闻,是对既有新闻的“深加工”,或者说是对新闻的二度开发或者再利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宋洪昌 《青年记者》2007,(12):47-48
新闻被称作“易碎品”,再好的新闻也会成为“旧闻”。然而,在具有新闻敏感和善于新闻策划的记者和编辑的眼里,有些“旧闻”就不仅仅是过时的新闻,而是宝贵的新闻信息资源。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旧闻”往往就会被赋予了进一步深入发掘和拓展的价值,生发出新的更具广泛影响力的新闻来。这种利用旧闻而展开的新闻策划,可以称作从新闻中找新闻,是对既有新闻的“深加工”,或者说是对新闻的二度开发或者再利用。  相似文献   

4.
浅谈如何发现新闻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前 《军事记者》2001,(9):18-19
有些记常常因为发现不了新闻事实而苦恼,其实只要掌握了好的发现方法,新闻事实往往就在身边。新闻事实是用来加工成新闻作品的资料,这种新闻资源是信息资源的一种,它如同自然资源一样,分布是不均匀的,有些领域新闻资源十分贫瘠,而有些领域则是新闻资源的“富矿区”。对于记来说,如果发现了新闻资源丰富的矿区,采写新闻就会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端庄     
有一则新闻,载于法制文萃报2001年12月 27日社会新闻版,题目是《“汉语托福”笑话百出(主题)考生不明白歌星会“红”(副题)》。 这则新闻,除首尾各一句,便全是“笑话”。“笑话”列举了五个,算是“百出”的举例。几个外国人,抱着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学习汉语,由于举世公认的汉语难学而在考试中答错了几道题,这不是正常现象吗?有些“就算让中国人做也有点难度”、“甚至是帮忙辅导的中国学生”也没答对的试题就不许“外国人”错?错了就可笑? 由此,我想到了新闻的端庄。 端,正,不偏侧,不歪斜;庄,重,不轻挑,不…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与“宣传”的关系上,有些事有宣传价值,却不一定有新闻价值;有些事有新闻价值,却不一定有宣传价值。而我们要写的,是那些既有宣传价值、又有新闻价值的事。这一点说起来简单,要做到恰如其分,也不难,难的是时时要有清醒的头脑,头脑清醒的“出处”就是“讲政治”。我对“讲政治”的理解,首先就是“讲大局”。  相似文献   

7.
带着感情写新闻,这是许多老新闻工作的经验之谈.也是许多新闻工作成功地进行新闻报道的要诀。有些新闻报道是一定要讲究“客观”的,不允许记在报道中流露出过多的观点和感情倾向,但也有一些新闻报道,记如果带着感情进行报道往往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一些通讯、特写类的体裁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述评新闻的写作实践王晓华述评新闻亦称记者述评和新闻述评。一般认为,写述评新闻操作难度大,需要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较深的对新闻事实的评价分析,费时费力,而且适用这种形式的观点、政策尺度把握也难,一旦出现误差误解,容易“添乱”;再者,有些新闻的价值就体现在有...  相似文献   

9.
晚报与社会新闻特别投缘。晚报需要社会新闻,社会新闻需要晚报。社会新闻是主流新闻最多的“富矿”,值得大力挖掘,细心经营。有些人对社会新闻的理解和片面性,热衷于报道男女私情、自杀他杀之类。事实上,读者的阅读水平在提高,阅读心理在变化,格调低下的社会新闻最终是会被较高层次的读者所鄙视的。怎样“经营”好社会新闻呢?①抢发新闻时要保持冷静,多想想政策规定、法律法规;②“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责任不放松”,把社会责任和社会效果放在首位;③寻找“官民同好”的共同点,力求共同关心关注而又“安全”。  相似文献   

10.
“老典型”一般都名声响,他们身上的新闻资源早已经被人开发过了,即使去采访,也不容易再有突破。加之有些“老典型”是时代的产物,时过境迁,已经不再具有典型作用了。因此,记者往往将“老典型”视为新闻资源的“贫矿”而忽略。其实,只要选好独特的视角,“老典型”身上仍然是新闻的富矿,  相似文献   

11.
近来发现有些报刊头条新闻缺乏分量,新闻质量不高。 报纸的头条令人不“头”读,这不仅影响了报纸的宣传效果,还会使报纸脱离群众,成为一张不受欢迎的新闻纸。  相似文献   

12.
最近,有个重要的全国性会议在某省召开,省王的新闻单位无人光临。我以为是“新闻鼻”未闻到这个信息使然的,一打听,原来有些记者是知道的,只是因为没有“请”。有人告诉我:有些记者应付“请”尚且不暇,请还未必请得到呢,何况不请。我不反对请记者,也不反对记者应请。因为,请也是传递信息,加上人家热情,必然会为工作提供方便条件,许多记者都在“请方”抓到过活蹦活跳的好新闻。但是,记者也只能把请当作“信息传递”。人家请来了,提供了好线索,自己无动于衷,这表明对捕捉新闻缺少热情,不象记者;自己得到了好线索,却要等人家来请,这更不象记者。  相似文献   

13.
新闻的价值,主要取决于新闻的内容。但新闻的时效性如何又直接影响新闻价值。众多的产业报常发迟到新闻,时效不佳,有些还比较严重。新闻界的朋友就笑话“产业报的时效性差劲”。当然,这样评价产业报新闻时效性并不全面。不少产业报还是发了一些时效性强的新闻,特别是有些行业的改革政策出台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的生产建  相似文献   

14.
有些主持人的“说新闻”慢慢等同于调侃新闻,甚至对有的信息点评也十分的随意,这就会给观众造成一种“为了表现”的感觉,这是我们应该避免的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15.
经济报道呆板平淡、枯燥无味,仍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问题。有些经济报道成为“政策解释”、“经验汇报”和“统计数字罗列”,远离了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的经济活动,造成一些读者不爱看经济新闻报道,影响着新闻传播的实际效果。如何使经济新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呢?笔者认为经济新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委书记谭绍文日前和笔者谈到“会议新闻”。他说,现在不但会多,而且有会必请领导。领导怎么可能对什么事情都有话可讲呢?于是常常“主席台上开小差”,把公文带到主席台上批;记者也够难的,写吧,实在没多少东西,不写吧,领导与会了。于是,市委常委会最近制订减少“文山会海”的政策时,相应制订了新闻政策,以让“大家都轻松一  相似文献   

17.
新闻写作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有人称它为新闻写作的规律.新闻的宣传作用同新闻写作的这一特点是一致的。“事实胜于雄辩”,只有用最有说服力的事实写出的新闻,才能有力地影响读者,起到真正的宣传作用.现在有些新闻,从写作角度讲,一个很大毛病就是不善于用事实说话,议论多,事实少,不是概念加例子,就是“事不够,空话凑”.对这样的新闻,读者不仅不愿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自然也削弱了宣传效果. 新华社记者解国记、刘云莱采写的关于中牟县落实“三挂钩”政策情况的报道(见附文),好就好在突出了新闻写作这一特点,生动具体,说服力强.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在我国一些报业密集的大城市里出现了“新闻报料公司”和“职业新闻报料人”现象。有些业内人士和群众对此现象表示担忧,有些则表示极大的热情。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闻报料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价值,主要取决于新闻的内容。但新闻的时效性如何又直接影响新闻价值。众多的产业报常发迟到新闻,时效不佳,有些还比较严重。新闻界的朋友就笑话“产业报的时效性差劲”。当然,这样评价产业报新闻时效性并不全面。不少产业报还是发了一些时效性强的新闻,特别是有些行业的改革政策出台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的生产建设成就,以及一些重要的先进典型的报道,往往先由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工作中,颇有些人轻视“简要新闻”。由于简要新闻字数不多,在报纸版面上占用的篇幅又不大,因而被称之为“豆腐干”新闻。有的人甚至不屑一顾,很少涉笔。这种看法和态度,笔谓之;界内人士对新闻报道的自我摧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