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段保华 《武当》2004,(3):43-43
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同肩宽,两眼注视前方,调息,两手提挎两腰间,四指向前,拇指向后,虎口向内,两肩一前一后、一上一下的阴阳转动,两肩要放松,转动时协调一致,运动自如。运动时,头上顶,气沉丹田,练三分钟后两手自然下垂,放松,调息。有助于活动关节和顺畅发力,并能防治颈椎、胸椎、腰  相似文献   

2.
我年已八十有二,在长期推拿临床实践中总结有八种手法,即按(也是同道们常说的"点穴")、拿、滚、摩、抹、摇、揉、拽等八法,而八法之一的"拽",即"点穴"与气血的关系。人们一向认为少林为外家拳,武当为内家拳。又认为外家拳以刚为主,内家拳以柔为主。岂不知少林中的功法之一——点穴功却以柔克刚。由此可见,少林亦有柔术。"点穴"功法难学、难练,其功理奥妙,所以,流传至今,练习点穴功的人或会点穴功的人实在太少了。点穴的理论与其功法,不但是制服对手的武功,也是治疗疾病的疗法。从医武结合的观点来讲,它可以解人之危。  相似文献   

3.
段保华 《武当》2005,(9):44-44
两仪拳,是一种融搏击、强身、养生、健身为一体的功夫,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点穴。而两仪点穴和其它门派点穴的不同点是,不受任何时间及地点的限制;劲法不同,所点穴位不同,对方可出现不同的状态,均能使对方声带不能发音,四肢不能支配,失去应战能力,且任何药物治疗无效,必恳请击点者一掌疗效,方可恢复正常;制人而不伤人。故内蕴太极虚实之玄,外呈两仪八卦之机,堪称武林一绝。  相似文献   

4.
练好陈式太极拳必须懂得刚和柔。所谓柔,就是柔化,将对方的力卸掉、引开。所谓刚,就是通过长期放松柔劲的练习,达到极刚强的一种无坚不摧的力。它放松时就像鞭子在没有抖动发力之前,随意折压,完全自然放松,毫无任何抵抗。但如果刚劲发力,就像金狮抖毛,具有穿透性。这种力就是陈式太极拳的弹抖爆发力。  相似文献   

5.
段保华 《武当》2004,(2):37-37
两仪点穴功具有养生健身、内功疗伤之功用,其搏击实战点穴更具独特威力,不受场地大小和时间限制,以不同的劲,点不同的穴,对方可呈现不同的状态,声带不能发音,四肢不能支配,失去反抗能力,  相似文献   

6.
少林拳非常重视沙袋功的锻炼,它是从单势和套路练习过渡到实战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正确学习击打、体会攻防接触的实际感觉、提.高拳法实战能力的必要过程。利用打沙袋可以体会冲劲、崩劲、抖劲、劈砸劲、整劲、透劲、横劲、撞劲等功夫,也是培养战斗意识的有效方法。常用功法练习介绍沙袋的功法练习比较常用的有:冲拳、崩拳、撩拳、撞拳等(图1~4);正撞掌、侧撞掌、横撞掌、侧扫掌、反扇掌(图5~9);掌指戳、掌指点(图10。11);平顶肘、横击肘、挑肘、撩肘(图12~15);头撞、侧头撞、后头撞(图16~18);胸撞、…  相似文献   

7.
郭宝洪 《武当》2004,(11):17-18
陈式太极拳的技击宗旨是以静制动,后发先至,“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慢制快,以小力胜大力,以柔克刚。讲究拳学上的内劲慨念,打击对手时先断其根,发力时刚柔相济,松活弹抖,出肘瞬间,蹬腿、转腰、顺肩、肘弧引直发弹抖打出,肘上劲道仍是搠、捋、挤、按、采、挒六种劲别。  相似文献   

8.
潘双喜 《精武》2005,(9):28-29
武当洪拳为内家拳法,技击时善用见缝插针、四两拔千斤之法。劲力以缠丝螺旋、斜行抖劲为主。缠丝螺旋为阴柔圆活,缠丝划圆,劲走螺旋,划解对方的来势并进击其要害处。斜行抖劲为阳刚脆快,劲走斜解,斜挫其要害,击敌于刹那。两者阴阳互换、刚柔并济。  相似文献   

9.
陈氏太极老架式(亦称大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创。他在陈王庭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势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排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称炮捶)。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学以刚为主,刚中有柔。两路拳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直至达到刚柔相济、浑然一圆。本篇介绍的是老架一路。其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主,节节贯串;一动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发劲的松活弹抖,完整一气。练习…  相似文献   

10.
凌召 《武当》2009,(6):21-23
以五行拳运动之法来完成“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是在明、暗、化三劲的练法上完成的。初练拳时,用力以刚猛之劲为主,拳势要舒展,不可拘谨,为的是使劲力发于体外而抻筋拔骨,劲力调和顺畅,开出体劲,渐渐达到体动随心动,炼精化气,以退后天返先天,这是练明刚之劲。练功久而久之,内三合程度逐渐提高,行拳作势舒畅自如而无喘意,自身也就松了。经过这样的一段时间练习,力量外放,用尽了,拳不打乏力,练拳者自己都乏了,身体自然能松软,促使体的柔化。基础打好了,又使精足气壮,骨质坚韧.洎军六合严整.内劲自生。  相似文献   

11.
刘恩铭 《精武》2003,(2):6-7
《系统点穴术筑基功真诠》一文作者刘恩铭先生出身于武术世家,其父刘志清是中国著名百岁武术家,《中国武术图典》有老人大幅拳照,是“龙行拳”创立者,13岁即参加义和团“童子军”,其徒著名者有获全国武术冠军的于立光(现为香港武术总教练)等人,刘恩铭家学渊源,深得乃父真传,在年当花甲之时,揭开点穴功的神秘面纱,自筑基、练指、认穴等入门功法开始,系统地讲述了“点穴术”的练用法门,使读者照本宣科,可学可用,图文并茂,实为不可多得的好功夫!  相似文献   

12.
段保华 《武当》2004,(6):38-38
练法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注视前方,右脚向前上半步,脚尖着地,同时,右手向体前上方掺手,手背向外,手心向内,手指向上,手脚齐到,重心力落在左脚上。此动作是虚假动作。然后右脚随向前跨一大步,在右脚向前跨步的同时向左猛拧转身180度,  相似文献   

13.
胡克禹 《武当》2004,(3):17-19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研究事物与事物间的区别,就要十分重视研究它的特殊性。研究太极拳也是如此。中国的太极拳主要有陈、杨、吴、武、孙、赵堡六大门派,拳架风格各个门派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独特风格。陈式太极拳善用缠丝弹抖之劲,爆发力强;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小架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恩铭 《精武》2002,(3):6-7
导言:《系统点穴术筑基功真诠》一文作者刘恩铭先生出身于武术世家,其父刘志清是中国著名百岁武术家,《中国武术图典》有老人大幅拳照,是“龙行拳”创立者,13岁即参加义和团“童子军”,其徒著名者有获全国武术冠军的于立光(现为香港武术总教练)等人。刘恩铭家学渊源,深得乃父真传,在年当花甲之时,揭开点穴功的神秘面纱。自筑基、练指、认穴等入门功法开始,系统地讲述了“点穴术”的练用法门,使读者照本宣科,可学可用,图文并茂,实为不可多得的好功夫!  相似文献   

15.
王奇勇 《武当》2000,(5):29-29
内家拳法之桩功,是以修炼精神、意感、形体五弓等,使之统为一体而产生出浑元整体劲力为要义。其修炼程序是先静炼,后动炼。静练为功,动练为拳,动静互合为真拳。也就是说,内家真传拳法是由“静桩”和“活桩”组合而成的一种拳法。其特点是:拳中有功,功中有拳,拳功互合,内外兼修。形体五弓,指的是两臂、两腿和整条脊柱。五弓的修炼,是通过特定的练习方法,使五弓挺拔舒展,张蓄饱满圆活,处处蕴含有弹性而具备阻挡或反弹敌方的来力和具备松活弹抖及其它发劲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陈志强 《精武》2006,(7):47-47
练好陈氏太极拳爆发力,必须懂得柔和刚。所谓柔,就是不用僵力、放松、柔化之意,犹如棉里裹针。所谓刚,就是通过长期放松柔劲的练习,达到极刚强的一种无坚不摧的力。它放松时就像鞭子在没有抖动发力之前,随意折压,完全自然放松,不加丝毫对抗之力。但如果刚劲发力,就像金狮抖毛,无坚不摧,无法抵抗,具有穿透性,这种力就是陈氏太极拳的弹抖爆发力。要打好陈氏太极拳的爆发力,必须先去僵求柔,周身放  相似文献   

17.
我从21岁开始练习形意拳,至今己年届八十,仍然眼不花,耳不聋,手脚灵便,身体硬朗,这与坚持练拳有很大关系!我的体会是形意拳的拳理、拳法和保健功法,科学合理,所以起到了健身作用。我练形意拳的一点心得,归纳为以下的五字真言。(一)松字,即放松自然。要求心意放松,心静意定,自然舒坦。头部放松,耳灵目敏,自然脑清。身体放松,肛提胸含,自然正直。肩部放松,臂长而活。胯部放松,腿活而捷。呼吸自然,气缓深长,持久不息。只有做到放松自然才能完整发劲,而且劲到即松,松紧结合,练出功夫。  相似文献   

18.
二、防守类手法1、掀拳——屈臂握拳以肩为轴发劲,前臂由下(胸前)至上(脸前)作弧线型成斜线型防守,力点位于臂外侧,桡骨近手腕处,动作结束时拳眼朝向体侧。防守作用为将对方攻袭过来的上肢格击到体侧,以达到防守的目的。2、摃拳——屈臂握拳,拳位于肩上或肩前,拳心朝上,拳眼朝向身体内侧,前臂向体前斜下方由上至下,斜线型(略带弧线)防守。前臂下击时略下旋,力点位于前臂尺骨(内侧)一侧近手腕处。动作结束时力点斜朝下,拳眼斜朝上。防守作用为将对方攻袭过来的拳脚砸开砸痛,发劲时可微侧转身体以增强劲力。  相似文献   

19.
张奇娟 《武当》2008,(2):39-40
岳家拳及其气功,点穴绝技乃宋朝民族英雄岳飞所创。目前的岳家拳术、气功及点穴绝技,相传是岳飞第四子岳震与五子岳霆避难于鄂时(现湖北省黄梅县、武穴市境内交界处尚存有岳震、岳霆墓),将此拳术传授于民间后得以传承下来的。  相似文献   

20.
少林沙袋功     
少林拳非常重视沙袋功的锻炼,它是从单势和套路练习过渡到实战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正确学习击打、体会攻防接齄的实际感觉、提高拳法实战能力的必要过程。利用打沙袋可以体会冲劲,崩劲、抖劲、劈砸劲、整劲、透劲、横劲、撞劲等功夫.也是培养战斗意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